马丽红;阮英茆;焦增绵;李晓惠
有些结肠癌患者往往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容易被误诊,从而贻误了结肠癌的治疗时机[1].本文分析了18例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的误诊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康世文;郭连洲;王小蓉 刊期: 2004年第16期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支气管哮喘造成的社会负担超过艾滋病与肺结核的总和,全球哮喘发病率平均每10年增加50%,全世界哮喘患者已逾2亿.中国哮喘患者约3 000万.虽然现代医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治疗哮喘的药物和方案也力求更科学、更有效,但是由于对哮喘的认识不足,对哮喘治疗也缺乏规范的管理,近年来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升高.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是规范治疗的重要部分,为此我们提出以下见解.
作者:张慧影;张慧君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编者按] 作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的、个体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其中接诊、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人际交往、协调病人-家庭-社会关系,利用双向转诊合理支配医疗资源的能力和技巧需要全科医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在这里,我们精选了一些国外的全科医生案例,介绍给广大读者,希望国外全科医生的服务宗旨和诊疗模式能对大家有所启示.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临床工作中,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所以文中的答案绝不是惟一的,仅以此引导全科医生的诊疗方式和思路,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和脑水肿对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用大鼠自体尾动脉不抗凝动脉血液50μl缓慢注入大鼠尾壳核,制成中等量脑出血,动态观察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和脑水肿对其行为学的影响,脑水肿的测定应用干/湿重法,行为学评分采用Longa评分法、肢体对称试验评分法、Berderson评分法和平衡木评分法.结果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与出血对侧脑组织含水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以出血后48~72 h明显,至脑出血后第7 d大致恢复正常.48 h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为(79.49±0.25)%,出血对侧为(78.33±0.03)%;72 h出血侧为(78.47±0.27)%,出血对侧为(77.97±0.25)%;假手术组手术侧为(77.69±0.38)%,手术对侧为(77.11%±1.12)%.大鼠脑出血后其行为学改变以出血后72 h内明显,至脑出血后第7 d大致恢复正常,与脑水肿的规律一致.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规律和行为学改变一致,提示脑出血后脑水肿是导致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祥建;祝春华;刘春燕;张丽英;李海燕;胡书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普罗帕酮(Propafenone)也称为心律平,为1970年首先在德国合成的Ⅰc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是院前治疗急性心律失常常用的药物之一.
作者:冯庚 刊期: 2004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临床多见,发病原因复杂,少数病例病因尚不明确.本文对1993年2月~200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03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对不明原因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疾病的转归.
作者:高菊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病例简介:患者,女,农民,36岁,已婚.主因发热、胸闷气短、无尿、下肢浮肿3 d于2001年12月15日急诊入院.入院查体:T 37.2 ℃、P 89次/min、R 28次/min、Bp 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未见皮疹与出血点,眼睑轻度浮肿,五官无异常,睑结膜稍白,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对称,双侧活动度一致,叩清音,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叩诊心界不大,心尖搏动不明显,心尖区可闻及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音有力,律齐,腹部软,无压痛,肝脾不大,未触及包块.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刘文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了解东山区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情况.方法对东山区直属的6所小学共5 236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应用统一操作方法和程序.结果 5 236名小学生中视力不良者1 359人,视力不良率为25.95%.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年级的升高明显上升.结论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并非随年级增长而均匀上升,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基本平稳,三至六年级突然增高.
作者:林志洪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后死亡原因,探求有效、系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0年10月~2003年12月入院时心跳停止<8 min的患者(排除致命伤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无医疗价值的病例),进行有效心肺复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的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病,不失时机地除颤,昏迷患者采用亚冬眠疗法,防治并发症等.结果 49例心跳停止的患者经以上处理,存活18例,生存率为36.7%,其中10例出院后生活自理,另外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但没有植物状态的患者.结论患者心跳停止时间<8 min,经准确、有效地心肺复苏,实施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孔芳 刊期: 2004年第16期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是妇科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内出血.本文就我院收治的30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和处理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30例为1999~2003年我院收治的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年龄18~40岁,平均29岁,月经周期25~50 d,平均31.5 d.未婚者3例,已婚者27例中未孕者2例,有生育史者25例.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黄体囊肿破裂,其中2例合并输卵管妊娠诊断为妊娠黄体破裂亦经病理证实.
作者:杨月敏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浓度的关系.方法 47例PCOS患者,测定其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并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血清瘦素水平为(18.69±8.05)ng/ml,胰岛素水平为(12.45±8.07)mU/L,血清瘦素水平与WC、WHR、BMI、空腹胰岛素、血糖、胰岛素及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结论 PCOS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脂分布及胰岛素水平有关,瘦素可能参与PCOS的发病.
作者:田红革;钟刚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为了观察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山梨醇(SNS)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DM)大鼠模型,给予中药筋脉通灌胃,并以氨基胍做对照,观察对大鼠晶体AR活性和SNS含量的影响.结果筋脉通治疗后,糖尿病大鼠晶体AR活性和SNS含量明显降低,与未治疗糖尿病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DM+筋脉通组和DM+氨基胍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筋脉通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样作用,能改善糖尿病大鼠晶体多元醇代谢,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郝伟欣;贾力;徐慧媛;张克俭;张宏;孙仁宇;梁晓春;郭赛珊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氧磷酯酶1(PON1)的活性与2型糖尿病各种相关因素(血压、血脂、血糖、病程等)的相互关系,研究PON1活性变化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影响.方法以对氧磷(paraoxon)为底物,测定49例对照组、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PON1活性,同时测定各组血脂、血糖、血压、肝功能、肾功能等.结果对照组血清PON1的活性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2型糖尿病组TC、TG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P<0.01).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TC、LDL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相关分析:PON1活性与TC、LDL呈负相关(P<0.01).PON1活性与HDL呈正相关(P<0.05).PON1活性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负相关(P<0.05).TC、LDL、收缩压和PON1为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照组血清PON1活性为10~708 IU/L,2型糖尿病组为4~476 IU/L.结论血清PON1活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明显相关.PON1活性、收缩压、总胆固醇、LDL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尹建丽;孙亚威;仇玉明;尚可 刊期: 2004年第16期
哮喘是当今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患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上升.据2000年全国31省市43个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0.25%~4.63%,平均1.98%.我市小儿哮喘患病率为3.96%,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市有上万名患儿,许多患儿因未能坚持有效的治疗,病情控制不佳.本文目的在于寻找一种用药方法简单、疗效好、副作用少的哮喘防治方案.
作者:杨一民;单敬文;林幼兰;周向红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章门穴针刺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口服阿昔洛韦7~10 d,其中一组联合章门穴针刺拔罐放血,在治疗后第4 d、11 d对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服药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4d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不同用药时间的构成比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章门穴针刺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起效较快,疗程缩短.
作者:张建文;王秀玲;周树红 刊期: 2004年第16期
1 病例简介患儿,女,8岁,汉族,以乏力、头晕5 d加重1 d为主诉,于2003年4月16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 d食用自制霉豆腐,半天后出现乏力、头晕、视力模糊、吞咽困难、便秘、四肢麻痹等症状,神志清,精神差,抱入病房,双眼睑不能闭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6 mm,对光反射弱,双肺呼吸音减弱,四肢肌力均为Ⅱ级,肌张力Ⅲ级,膝跟腱反射未引出,入院后粪厌氧菌培养证实为A型肉毒梭杆菌,确诊为A型肉毒中毒.入院第2 d行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床头部抬高30°监测血气,并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一直未找到A型肉毒抗毒素,患儿于病程第17 d产生微弱自主呼吸,第26 d出现吞咽动作,四肢活动能力改善,病程第49 d完全脱离呼吸机,上肢肌力恢复至Ⅱ级,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Ⅲ级,于2003年6月8日痊愈出院.
作者:程秀霞;闫忠芳;毕春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OSCE是一种客观评估临床技能的方法.在全科医学教育中,运用 OSCE对医学人才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关键.同时,也是全科医学主动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为社会造就大批适用型医学人才的佳方式.
作者:马兴国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因素.方法比较MODS患儿在合并感染、不同程度缺氧、酸中毒情况下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观察其发生率与三者的线性依从关系.结果原发病为感染性疾病的MODS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0.20%,与非感染性疾病组(21.21%)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3.92,P<0.05);MODS患儿中处于缺氧状态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8.83%,非缺氧者的发生率为18.75%,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4.38,P<0.05),且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有增加的趋势(χ2趋势 =13.45,P<0.01);MODS患儿中合并酸中毒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0.66%,非酸中毒者为18.42%,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5.90,P<0.01),且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随着酸中毒程度的加重有增加的趋势(χ2趋势=8.44,P<0.01).结论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感染、缺氧程度、酸中毒程度有关.
作者:张英谦;何颜霞;胡皓夫 刊期: 2004年第16期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研究中,宫内感染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由于宫内感染的途径及影响因素不是十分明确,宫内感染的防治仍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从HBV宫内感染率、宫内感染的途径、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的探讨,论述了HBV宫内感染的转归和诊断依据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提出随着HBV宫内感染诊断技术和免疫治疗技术的进步,HBV宫内感染的防治措施将更加科学、有效.
作者:麦风和 刊期: 200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