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芳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是妇科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内出血.本文就我院收治的30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和处理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30例为1999~2003年我院收治的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年龄18~40岁,平均29岁,月经周期25~50 d,平均31.5 d.未婚者3例,已婚者27例中未孕者2例,有生育史者25例.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黄体囊肿破裂,其中2例合并输卵管妊娠诊断为妊娠黄体破裂亦经病理证实.
作者:杨月敏 刊期: 2004年第16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个全身多系统受累的疾病,血液系统受累常见的表现就是贫血.在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问世以前肾性贫血主要依靠输血治疗,反复输血的害处除了过敏反应、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以外,大的问题是导致经血液传染的传染病增加,如艾滋病、传染性肝炎等,多数透析室里5年以上透析患者中丙型肝炎患者竟占1/3,另外输血也会造成大量的血源浪费,引发许多社会问题.随着1986年EPO的问世和90年代我国国产EPO的大量生产和降价,EPO在肾科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扩展到自体输血和肿瘤性贫血的非肾性贫血,目前全世界有数百万人应用EPO,由于EPO的安全有效、成本低廉,其应用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本文重点讨论EPO在肾性贫血中的应用,如何时开始治疗;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的靶目标值;如何选择经济有效的EPO剂量和铁剂等造血原料.目前国际上推荐美国肾脏病基金会的肾脏疾病临床实践指南(NKF-DOQI),本文将参照NKF-DOQI关于贫血的治疗并结合我国实践做一介绍.
作者:张凌 刊期: 2004年第16期
血小板活性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既往研究表明,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增高[1,2].我们测定了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胞浆内Ca2+、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的表达水平及末梢血血小板的含量,以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作者:韩书芝;平芬;赵景春;郑师陵 刊期: 2004年第16期
普罗帕酮(Propafenone)也称为心律平,为1970年首先在德国合成的Ⅰc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是院前治疗急性心律失常常用的药物之一.
作者:冯庚 刊期: 2004年第16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27岁,因右下腹疼痛20 h于2003-04-08 11时入院.患者于2003-04-07午饭后约3 h,感右下腹钝痛,进行性加重,疼痛固定于右下腹部,胸膝卧位时,自觉减轻,无放射痛.患者有时恶心、呕吐,小便次数增多,大便正常.查体:T 36.4 ℃,Bp 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P 73次/min,R 13次/min.神志清,营养发育良好,呼吸平稳,肺部听诊无罗音,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以麦氏点稍偏内侧显著,肝脾未触及,双肾区叩痛(-),沿输尿管行径压痛左侧(-),右下侧(+),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结肠充气试验(+).血常规:白细胞11.1×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尿常规(-),腹部B超(-),腹透(-).入院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轻微肿胀,系膜血管轻度充血,阑尾及其系膜组织未做处理.回肠末端见一囊状突起,自肠壁向外膨出,囊壁轻微充血、水肿,行切除术,切取囊状突起物送病理,报告为肠壁组织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作者:姜华;田建海;周鲁莲 刊期: 2004年第16期
OSCE是一种客观评估临床技能的方法.在全科医学教育中,运用 OSCE对医学人才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关键.同时,也是全科医学主动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为社会造就大批适用型医学人才的佳方式.
作者:马兴国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编者按] 作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的、个体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其中接诊、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人际交往、协调病人-家庭-社会关系,利用双向转诊合理支配医疗资源的能力和技巧需要全科医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在这里,我们精选了一些国外的全科医生案例,介绍给广大读者,希望国外全科医生的服务宗旨和诊疗模式能对大家有所启示.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临床工作中,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所以文中的答案绝不是惟一的,仅以此引导全科医生的诊疗方式和思路,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有些结肠癌患者往往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容易被误诊,从而贻误了结肠癌的治疗时机[1].本文分析了18例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的误诊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康世文;郭连洲;王小蓉 刊期: 2004年第16期
哮喘是当今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患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上升.据2000年全国31省市43个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0.25%~4.63%,平均1.98%.我市小儿哮喘患病率为3.96%,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市有上万名患儿,许多患儿因未能坚持有效的治疗,病情控制不佳.本文目的在于寻找一种用药方法简单、疗效好、副作用少的哮喘防治方案.
作者:杨一民;单敬文;林幼兰;周向红 刊期: 2004年第16期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有效调控各种类型高血压,在降压保护靶器官过程中其副作用与安慰剂相似,对高血压患者的性功能无影响,能改善生活质量;它能逆转左室与血管重构,延缓心衰的发生、发展,并能配合利尿、强心药治疗心衰;它与B族维生素组合能逆转脂褐斑的发生、发展,甚至使之消失,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它可延缓糖尿病肾病与痛风性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病情进展和尿毒症病情的发展;它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相似,但不影响缓激肽降解,不产生刺激性剧咳,所以在用缬沙坦治疗的过程中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极好的依从性.
作者:陆祖祥;吴家骅;胡先进;蔡放;丁蓓;施建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常见疾病,我院自1998年11月~2002年12月采用中西药合用的方法治疗轻、中度UC患者4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泉;屈俊堂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为了观察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山梨醇(SNS)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DM)大鼠模型,给予中药筋脉通灌胃,并以氨基胍做对照,观察对大鼠晶体AR活性和SNS含量的影响.结果筋脉通治疗后,糖尿病大鼠晶体AR活性和SNS含量明显降低,与未治疗糖尿病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DM+筋脉通组和DM+氨基胍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筋脉通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样作用,能改善糖尿病大鼠晶体多元醇代谢,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郝伟欣;贾力;徐慧媛;张克俭;张宏;孙仁宇;梁晓春;郭赛珊 刊期: 2004年第16期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进行血液净化.腹膜透析,首先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将一根导管放置在腹腔内,利用这根透析导管,将透析液灌入腹腔,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可通过渗透作用经腹膜进入到透析液中,通过定时地更换腹腔内的透析液,即可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患者经过培训可自行在家治疗.故除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做一些相应的护理工作外,真正工作的重点是对于腹透患者的培训教育和指导工作.本文主要是向大家介绍对于腹透患者需要做哪些护理指导.
作者:廖云 刊期: 2004年第16期
任何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一旦进入到肾功能失代偿阶段,其病理损害常呈进行性恶化与发展,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failure,ESRF)的患者将主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尽管现行的透析治疗质量已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据美国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透析患者的预期寿命仅是相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美国人群的16%~37%.而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又与肾脏替代治疗前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措施不当明显相关.为此,人们提出了慢性肾功能衰竭一体化治疗(integrated therapy)的概念,包括尽可能早地发现进展性肾脏疾病并做出诊断、给予适宜的干预治疗以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进展、防治尿毒症并发症、尽量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完善肾脏替代治疗前的准备和适时开始透析治疗.
作者:杨瑞芳;刘文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1 病例简介患儿,女,8岁,汉族,以乏力、头晕5 d加重1 d为主诉,于2003年4月16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 d食用自制霉豆腐,半天后出现乏力、头晕、视力模糊、吞咽困难、便秘、四肢麻痹等症状,神志清,精神差,抱入病房,双眼睑不能闭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6 mm,对光反射弱,双肺呼吸音减弱,四肢肌力均为Ⅱ级,肌张力Ⅲ级,膝跟腱反射未引出,入院后粪厌氧菌培养证实为A型肉毒梭杆菌,确诊为A型肉毒中毒.入院第2 d行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床头部抬高30°监测血气,并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一直未找到A型肉毒抗毒素,患儿于病程第17 d产生微弱自主呼吸,第26 d出现吞咽动作,四肢活动能力改善,病程第49 d完全脱离呼吸机,上肢肌力恢复至Ⅱ级,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Ⅲ级,于2003年6月8日痊愈出院.
作者:程秀霞;闫忠芳;毕春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本文选择6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30例健康者,通过观察患者、正常人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和中药心复力冲剂对其的影响,探讨循环内皮细胞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以及心复力冲剂对CHF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丽红;阮英茆;焦增绵;李晓惠 刊期: 2004年第16期
以哮喘为突出表现的反流性食管炎报道较多,是否两者并存,值得探讨.本文报道3例两者并存但被漏诊的病例,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何子祥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临床多见,发病原因复杂,少数病例病因尚不明确.本文对1993年2月~200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03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对不明原因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疾病的转归.
作者:高菊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浓度的关系.方法 47例PCOS患者,测定其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并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血清瘦素水平为(18.69±8.05)ng/ml,胰岛素水平为(12.45±8.07)mU/L,血清瘦素水平与WC、WHR、BMI、空腹胰岛素、血糖、胰岛素及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结论 PCOS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脂分布及胰岛素水平有关,瘦素可能参与PCOS的发病.
作者:田红革;钟刚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瘦素(Leptin,LP)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蛋白激素,是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由16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6 000.LP作为一种主要的机体能量平衡的调节因子,参与机体能量的摄取、储存和释放,与机体的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1].国外有研究显示,LP与脑血管病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1,2].为了解脑血管病患者血清LP水平,我们测定了75例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LP含量,以初步探讨LP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
作者:袁秀珠 刊期: 200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