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影响

王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干预, 焦虑, 抑郁
摘要:采用维持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有效、安全的肾脏替代疗效。但由于患者受到疾病长期困扰,且血液透析带来的血管穿刺疼痛和沉重的治疗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伴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分析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氯吡格雷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2—2015-06我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伐他汀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治疗后2组血清SOD水平、血清MDA水平、NIHSS评分状况。结果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血清SOD水平分别为(90.73±11.64)U/mL、(98.89±13.10)U/mL 均优于对照组的(72.90±11.05)U/mL、(80.03±12.21)U/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血清MDA水平分别为(5.24±0.87)nmol/mL、(3.46±0.68)nmol/mL ,均优于对照组的(7.15±1.11)nmol/mL、(5.23±0.74)nmol/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03±1.41、7.13±1.05,均优于对照组的14.78±1.78、9.79±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确切,且与常规对症治疗相比,能够提高患者血清抗氧化能力,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联合用药方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王经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3例,低分子肝素钙组23例和普通肝素钠组2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调脂及活血化瘀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普通肝素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钠微量泵持续输注。于治疗后7d、1个月分别对比3组总有效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比较普通肝素钠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治疗频发TIA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钙,且在严密监测APTT情况下,出血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

    作者:王明;邹乐乐;赵晓玲;陈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9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各46例,A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B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CCAD、IMT和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B组比较改善程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5),2组间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可推广应用。

    作者:何芸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小板拮抗剂与阿托伐他汀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小板拮抗剂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2-06—2014-12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n=48)与对照组(n=47)。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颅内外动脉IM T (内膜中层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颅内外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外段IM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拮抗剂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提高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改善血脂水平,减小IM T ,值得推广。

    作者:贾蕾;王娟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05—2014-04收治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2型糖尿病史,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100 m L+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0.4 g静滴,1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胞磷胆碱钠注射液1.0 g静滴,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0 m L+前列地尔注射液0.2 g静滴,1次/d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注射用血塞通0.5 g静滴,1次/d ,时间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3%(P<0.01)。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具有加强脑细胞活化、改善脑供血不足、加快瘫痪肢体恢复、稳定血糖的功效,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辉;李燕;孙梅;贾波;王晓丹;骆金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5-04我院收治的68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时间为1~3d、>3~8d和>8d的患者预后优秀率分别为53.33%、40.00%和33.33%。治疗时机较早的患者预后质量较佳,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尽早给予治疗能够达到较佳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世泰;李建荣;魏雨雨;邓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情况,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56例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4周后相关指标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和治疗1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治疗后1周和4周神经功能指标NSE、H2S、NGF ,Sunnybrook的感觉、运动评分,IL-6、IL-8、IL-4、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治疗后神经功能变化明显,要加强干预。

    作者:刘涛;林志国;李存佳;陈鹏;谢小川;秦勇;敬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神经节苷脂钠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压、降脂、溶栓、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10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疗程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预后。

    作者:冯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丹灯通脑软胶囊辅助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丹灯通脑软胶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 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65.0%、4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507,P=0.023)。结论丹灯通脑软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水平,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淑义;任红;徐朝辉;蔡耘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oxLDL 与 Lp(a)水平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oxLDL、Lp(a)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与oxLDL、Lp(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5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比较2组oxLDL、Lp(a)水平,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7 d、14 d的oxLDL、Lp(a)血浆水平(分别为511.16±89.26、527.23±86.98、529.32±91.27;329.26±62.17、333.21±50.13、330.68±59.8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oxLDL、Lp(a)检测可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桂强;刘文超;刘滋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75例实施开颅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结果总计感染120例,感染率10.21%;造成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耗时较长、患者免疫力较低等。结论对伤口进行恰当的处理,减少置管的时间,保障患者的全身营养供给,同时合理利用抗菌类药物并确保无菌环境,能够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率。

    作者:熊学辉;瞿丹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CT与MR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对比CT与MR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6 h内的患者98例,均进行常规C T与M RI平扫,同时进行C T灌注与M RI参数分析,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情况。结果98例患者中,C T平扫见大脑半球灰白质边界不清晰,中线结构轻度向左侧移位,脑沟回减少位;大脑半球可出现大片低灌注区。而M RI扫面可检测到异常高信号,存在低灌注区。缺血侧的CBF与CBV 值明显低于健侧,而 T T P值与M T T值明显高于健侧,ADC值与 FA 值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4例发展为急性脑梗死,发生率24.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可发展为急性脑梗死,CT与MRI平扫的特征性不足,而CT灌注与MRI参数分析能有效反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状况,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东顺;张敏丽;李翠乔;司翠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肝性脑病的磁共振及 CT 影像表现分析

    目的:评价磁共振及C T影像在肝性脑病(H E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6例临床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肝炎肝硬化均为发现乙肝患者病史7 a以上,其中伴H E 36例(H E组),随机选取门诊体检30例健康成人(正常组)作对照。2组均行颅脑磁共振扫描及C T扫描。结果肝硬化组行磁共振扫描32例出现T 1序列扫描示双侧苍白球区对称性高信号,T2 WI、FLAIR及DWI(b=800)各序列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4例双侧苍白球区T1影像为正常表现,其中20例出现轻度脑萎缩征象,对照组30例扫描示苍白球区均未见明显短T 1信号,17例两侧基底节区可见多发 V-R间隙,C T 扫描肝硬化组及体检组结果差别不大,苍白球区均未见异常高密度。结论伴肝硬化患者行常规磁共振颅脑扫描时,两侧苍白球区见明显短T1信号,伴脑沟增宽,其他序列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要考虑肝性脑病。肝性脑病CT颅脑扫描意义不大,但可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石彦斌;僧松娟;郭淼;赵化领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的受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比2组以及不同面积与分型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 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血清hs-CRP与FIB水平越高(P<0.05);脑梗死病情越重,血清hs-CRP与FIB水平越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FIB水平能够有效提示患者发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汪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史和平均动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5434例中老年人群进行基线调查,根据有无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记录其高血压史、年龄、平均动脉压、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史和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单因素分析,高血压史分为无高血压组、20 a以下组和20 a以上组3个亚组;平均动脉压分成<75 mmHg组、正常组和>165 mmHg组3个亚组。结果高血压病程、平均动脉压异常、年龄、性别等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史亚组组间比较,P<0.01;平均动脉压<75 mmHg组与平均动脉压正常组比较,P<0.01;平均动脉压正常组与平均动脉压>165 mmHg组比较,P<0.01;平均动脉压<75 mmHg组与平均动脉压>165 mmHg组比较,P>0.05。结论高血压史与脑卒中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病史越长,脑卒中发生几率越高;平均动脉压异常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过高或过低对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郑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消化道出血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化道出血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63例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未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预后。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以及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24 h内NIHSS评分、GCS评分、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出血24 h后(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近期预后较差,出血24 h内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早期积极预防消化道出血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的癫痫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的癫痫临床特点、误诊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8-03—2013-02治疗的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的癫痫16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癫痫有以下临床特点即反复发作性肢痛,突然发生,骤然停止,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不定,发作时无意识障碍、抽搐,间歇期一切如常,脑电图中显示癫痫样放电,抗癫痫药有效。各种非甾体类止痛消炎药无效。首诊误诊16例,其中误诊为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神经官能症4例,低钙性抽搐2例,末梢神经炎2例,肩周炎、风湿性舞蹈症各1例。结论本病的诊断依赖于病史的完整性、综合性,提高警惕性和认识,及时选做脑电图,对抗癫痫药治疗有效。

    作者:刘庆宏;何幼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微创碎吸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9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到救治的时间分为快速手术救治组、中期救治组以及延缓救治组,对比3组GOS评分、Barthel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佳时机。结果术后1个月,快速救治组GOS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大于中期救治组(χ2=3.684,P=0.044),快速救治组GOS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大于延缓救治组患者(χ2=7.177,P=0.007);快速救治组术后3个月Bar‐thel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高于中期救治组(χ2=4.286,P=0.038);快速救治组术后3个月Barthel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高于延缓救治组(χ2=5.455,P=0.019);快速救治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延缓救治组(χ2=4.259,P=0.039)。结论发病6 h内对高血压导致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碎吸术治疗,患者恢复情况较好,但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手术过程中需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从而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杨泗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脑干出血的术后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脑干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07—2014-07收治的130例脑干出血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应对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愈率为18.5%,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治愈率为7.7%,总有效率为49.2%,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9%,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干出血患者的护理,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应护理,护理中要认真、负责,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做好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痊愈率。

    作者:田月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心脑血管患者越来越多,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急性脑梗死造成梗死区神经组织的损伤,且梗死后导致的脑水肿及氧化应激反应会进一步造成神经损伤,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后生活质量[1]。新研究表明[2],炎症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反应是脑梗死的诱导因素,促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表明[3],阿托伐他汀钙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作者:赵沄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