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芸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康复护理组各60例,对比2组术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常规护理组与康复护理组护理前后Ⅰ级、Ⅱ级、Ⅳ级及Ⅴ级所占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25、4.34、4.19、4.38,P<0.05;χ2=4.76、4.90、5.23、14.93,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后与康复护理组护理后Ⅴ级所占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5)。常规护理组与康复护理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t=3.45,P<0.05;t=5.92,P<0.05)。2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术后运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潘江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对比CT与MR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6 h内的患者98例,均进行常规C T与M RI平扫,同时进行C T灌注与M RI参数分析,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情况。结果98例患者中,C T平扫见大脑半球灰白质边界不清晰,中线结构轻度向左侧移位,脑沟回减少位;大脑半球可出现大片低灌注区。而M RI扫面可检测到异常高信号,存在低灌注区。缺血侧的CBF与CBV 值明显低于健侧,而 T T P值与M T T值明显高于健侧,ADC值与 FA 值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4例发展为急性脑梗死,发生率24.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可发展为急性脑梗死,CT与MRI平扫的特征性不足,而CT灌注与MRI参数分析能有效反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状况,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东顺;张敏丽;李翠乔;司翠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动脉血管内灌注预防神经介入术中脑血管痉挛的价值。方法对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13例血管痉挛患者,采用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灌注防治。结果导致脑血管痉挛的因素: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导丝等物理刺激3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其中经颅内动脉灌注4例,经颈内动脉灌注9例;动脉血管灌注维拉帕米后,脑血管痉挛均得到解除,血流恢复;术中未出现病情加重情况,未造成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可有效解除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安全可靠。
作者:赵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72%,较对照组的64.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2周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2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董亭方;张平;贵永堃;牛晓露;刘丽;闫海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史和平均动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5434例中老年人群进行基线调查,根据有无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记录其高血压史、年龄、平均动脉压、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史和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单因素分析,高血压史分为无高血压组、20 a以下组和20 a以上组3个亚组;平均动脉压分成<75 mmHg组、正常组和>165 mmHg组3个亚组。结果高血压病程、平均动脉压异常、年龄、性别等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史亚组组间比较,P<0.01;平均动脉压<75 mmHg组与平均动脉压正常组比较,P<0.01;平均动脉压正常组与平均动脉压>165 mmHg组比较,P<0.01;平均动脉压<75 mmHg组与平均动脉压>165 mmHg组比较,P>0.05。结论高血压史与脑卒中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病史越长,脑卒中发生几率越高;平均动脉压异常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过高或过低对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郑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检测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oxLDL、Lp(a)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与oxLDL、Lp(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5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比较2组oxLDL、Lp(a)水平,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7 d、14 d的oxLDL、Lp(a)血浆水平(分别为511.16±89.26、527.23±86.98、529.32±91.27;329.26±62.17、333.21±50.13、330.68±59.8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oxLDL、Lp(a)检测可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桂强;刘文超;刘滋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与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临床纳入脑转移瘤患者47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对照组仅进行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肿瘤局部复发率、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等,同时观察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86%,对照组为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肿瘤局部复发率28.57%,对照组为3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2个月、13.7个月,对照组分别为9.6个月、1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放疗,能够有效延缓中位复发时间,延长中位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提高。
作者:何兴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硫必利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100 mg/d ,观察组给予硫必利2.0 mg/d ,治疗周期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2组有效率,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嗜睡、头痛、体质量下降、锥体外系反应、易怒、失眠)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 d、15 d、30 d、60 d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74.1%,观察组为88.9%,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5.9%,观察组为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必利、利培酮均对老年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硫必利更能够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尼莫地平对于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3—2014-07我院治疗的幕上肿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于麻醉前注射尼莫地平,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对比2组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硬脑膜即刻(T3)、切硬脑膜后1 h(T4)、缝硬脑膜时(T5)、术后1 d (T6)的血气分析结果及脑氧供需指标的变化。结果与T1时刻比较,2组 T2时刻SjvO2、PjvO2、CaO2、CjvO2均显著升高, Ca-jvO2、CERO2显著降低(P<0.05);而 T6时刻2组SjvO2、PjvO2、CaO2、CjvO2、Ca-jvO2显著降低,CERO2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发现,T6时刻观察组SjvO2、Cjv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CERO2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氧供需失衡多在幕上肿瘤切除术后显现,术中注射尼莫地平并不能改善气管插管及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的变化,但对改善术后脑氧供需失衡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顾永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探索免疫系统在 H I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入住我院66例H IE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选取32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IL-2、IL-4、TNF-α、TLR-4、TLR-9的表达水平。结果 HIE患儿IL-2、TNF-α、TLR-4、TLR-9表达增加(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明显增加(P<0.01);IL-4在重度 HIE中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免疫应答主要以Th1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为主;TLRs可作为治疗靶点,为 HIE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多是因高处坠落和撞击等事故造成的[1]。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纠正脊椎畸形、解除脊髓压迫及恢复脊柱稳定性[2]。本研究以104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措施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拮抗剂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2-06—2014-12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n=48)与对照组(n=47)。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颅内外动脉IM T (内膜中层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颅内外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外段IM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拮抗剂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提高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改善血脂水平,减小IM T ,值得推广。
作者:贾蕾;王娟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比较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与正常儿颅脑C T表现。方法抽取我院2013-01—2015-01确诊的5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均行C T 扫描,比较2组C T 扫描结果。结果研究组脑白质及脑灰质CT值分别为(25.6±3.4)HU、(26.0±3.8)HU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3.3)HU、(30.8±3.7)HU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HIE患儿基底节、脑白质及脑灰质CT 值分别均明显低于轻度、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正确显示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变位置及其密度,对疾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慕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75例实施开颅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结果总计感染120例,感染率10.21%;造成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耗时较长、患者免疫力较低等。结论对伤口进行恰当的处理,减少置管的时间,保障患者的全身营养供给,同时合理利用抗菌类药物并确保无菌环境,能够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率。
作者:熊学辉;瞿丹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价丹灯通脑软胶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 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65.0%、4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507,P=0.023)。结论丹灯通脑软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水平,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淑义;任红;徐朝辉;蔡耘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后抑郁症的认知功能特点以及与神经内分泌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抑郁症患者168例,根据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共病组与非共病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伦敦塔(TOL)、言语流畅性(RVR)、言语记忆(HVLT-R)、Stroop、连线测验(TMT)、威斯康星卡片(WCST)进行评分,同时检测患者血浆皮质醇(COR)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3)浓度。结果共病组HAMD总分、躯体化障碍、认知障碍因子高于非共病组(P<0.05),ACTH、COR水平高于非共病组(P<0.05);TOL评分以及认知功能的 HVLTR评分均低于非共病组(P<0.05);共病组TOL与HAMD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COR与WCST的RPE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COR与RVR、Stroop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ACTH与WCST的RPE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较重,认知功能损伤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注意力以及语言记忆等方面,与皮质醇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有关。
作者:蒋东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额颞叶部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精神行为的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高客观依据。方法临床纳入额颞叶部痴呆(观察组)与阿尔茨海默病(对照组)各36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表(MMSE)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评分对2组精神行为症状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语言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评分分别为7.46±3.03、2.80±1.05、1.78±1.25,对照组分别为4.52±2.24、1.86±2.09、1.15±1.27,差异均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情感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3.89%、19.44%、27.78%,对照组分别为36.11%、41.67%、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额颞叶部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认知功能以及精神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记忆障碍、注意力、语言能力以及神经行为等方面,能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姚志成;姜新;陈晓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红细胞电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FAM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振江;王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7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KI患者,采用双夹心抗体ABC-ELISA法检测NGAL ,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ysC ,并与正常体检者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不同分期急性肾损伤患者及不同生存结局患者NGAL和CysC水平。结果 AKI患者NGAL、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随分期上升均呈递增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中死亡18例,存活58例,死亡患者 NGAL、CysC水平分别为(1.52±0.51)μg/L、(2.96±0.92)mg/L ,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的(3.95±1.10)μg/L、(5.87±2.03)mg/L。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NGAL和CysC表现为异常上升,且随AKI分期发生改变,可作为预后的预测因子。
作者:杨美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3-12—2015-02我院脑病科收治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老年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观察组加用奥拉西坦(Oxiracetam )。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肿和脑水肿的体积变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巴氏指数(Barthelindex ,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完成后进行组内比较,2组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或 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5)。治疗前MoCA、MMSE、BI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2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 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能有效减少脑血肿和脑水肿的体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孙炜;李瑾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