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学辉;瞿丹霞
目的:评价丹灯通脑软胶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 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65.0%、4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507,P=0.023)。结论丹灯通脑软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水平,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淑义;任红;徐朝辉;蔡耘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红细胞电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FAM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振江;王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防治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05—2014-05收治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常规卒中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个月、1a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 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双抗防治,能够有效降低其卒中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在临床防治中有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陈芝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05—2014-04收治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2型糖尿病史,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100 m L+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0.4 g静滴,1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胞磷胆碱钠注射液1.0 g静滴,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0 m L+前列地尔注射液0.2 g静滴,1次/d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注射用血塞通0.5 g静滴,1次/d ,时间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3%(P<0.01)。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具有加强脑细胞活化、改善脑供血不足、加快瘫痪肢体恢复、稳定血糖的功效,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辉;李燕;孙梅;贾波;王晓丹;骆金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63例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5 mg每晚口服,研究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HBO),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治疗前后2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MoCA评分与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MoCA评分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MoCA评分与MBI评分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前2组 P300潜伏期和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能促进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改善或延缓患者的认知损害,改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改善延迟记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莎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小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6月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VE)组、PC 160 mg/kg组和80 mg/kg组等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后,测定各组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VE组、PC 160 mg/kg组和80 mg/kg组SOD、GSH-Px水平较衰老模型组升高,而NO、NOS、MDA水平较衰老模型组降低(均 P<0.001);PC 160 mg/kg组与VE组的NO、NOS、SOD、MDA和GSH-P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 80 mg/kg组SOD、GSH-Px水平低于VE组、PC 160 mg/kg组,而NO、NOS、MDA水平高于VE组、PC 160 mg/kg组(均 P<0.001)。结论 PC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小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松峰;张亚玲;张晓;师秀琴;张祥;张晓坚;程亮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9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到救治的时间分为快速手术救治组、中期救治组以及延缓救治组,对比3组GOS评分、Barthel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佳时机。结果术后1个月,快速救治组GOS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大于中期救治组(χ2=3.684,P=0.044),快速救治组GOS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大于延缓救治组患者(χ2=7.177,P=0.007);快速救治组术后3个月Bar‐thel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高于中期救治组(χ2=4.286,P=0.038);快速救治组术后3个月Barthel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高于延缓救治组(χ2=5.455,P=0.019);快速救治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延缓救治组(χ2=4.259,P=0.039)。结论发病6 h内对高血压导致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碎吸术治疗,患者恢复情况较好,但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手术过程中需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从而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杨泗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情况,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56例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4周后相关指标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和治疗1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治疗后1周和4周神经功能指标NSE、H2S、NGF ,Sunnybrook的感觉、运动评分,IL-6、IL-8、IL-4、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治疗后神经功能变化明显,要加强干预。
作者:刘涛;林志国;李存佳;陈鹏;谢小川;秦勇;敬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8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3)。2组均采取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应用ABCD2评分确诊并判定病情,以确定用药剂量与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PL T、M PV ),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危险等级患者随访结束时的脑梗死发生率、病死率。结果2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参数均获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PLT高于对照组,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18.2%(8/44 ),对照组为37.2%(16/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P=0.047);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病死率4.7%(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P=0.148),且死亡患者中均以高危为主。结论 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利于尽早确诊及病情的判定,对于治疗方案具有较大指导作用,且强化治疗效果,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黄海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硫必利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100 mg/d ,观察组给予硫必利2.0 mg/d ,治疗周期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2组有效率,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嗜睡、头痛、体质量下降、锥体外系反应、易怒、失眠)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 d、15 d、30 d、60 d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74.1%,观察组为88.9%,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5.9%,观察组为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必利、利培酮均对老年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硫必利更能够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取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儿童,分为高压氧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FA值的变化及治疗6月后GOS预后评分。结果高压氧治疗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区域FA值均有升高,但高压氧组治疗后各区域F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其预后。
作者:陈中俊;刘文广;郑金玉;左建东;李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尼莫地平分别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老年痴呆疗效。方法将2008-07—2012-07入住我院的100例轻中度血管性老年痴呆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10 mg/d)+盐酸尼莫地平(20 mg/d),观察组给予多奈哌齐(10 mg/d)+石杉碱甲(10 mg/d),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2组认知功能与精神行为,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 MMSE总分(28.17±12.03)分,对照组为(23.98±11.7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石杉碱甲与尼莫地平+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相似,但多奈哌齐+石杉碱甲安全性优于尼莫地平+多奈哌齐。
作者:李小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酶9(MMP-9)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 b )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普罗布考。治疗前以及治疗第15天测定血清M M P-9、oxLDL-Ab ,测定方法均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MMP-9、oxLDL-A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观察组MMP-9、oxLDL-A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观察组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oxLDL-Ab水平,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灵芝;李玮;杨红旗;黄月;李书剑;张杰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4年我院收治的小脑梗死后眩晕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和单纯前列地尔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临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小脑梗死,患者的眩晕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曾彪;阙清松;孙军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额颞叶部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精神行为的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高客观依据。方法临床纳入额颞叶部痴呆(观察组)与阿尔茨海默病(对照组)各36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表(MMSE)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评分对2组精神行为症状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语言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评分分别为7.46±3.03、2.80±1.05、1.78±1.25,对照组分别为4.52±2.24、1.86±2.09、1.15±1.27,差异均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情感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3.89%、19.44%、27.78%,对照组分别为36.11%、41.67%、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额颞叶部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认知功能以及精神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记忆障碍、注意力、语言能力以及神经行为等方面,能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姚志成;姜新;陈晓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西医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成中西医结合组(A组,n=69)和西医组(B组,n=69)。B组予以依达拉奉+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的西医治疗方案,A组在西医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塞通静滴。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评分及血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临床疗效。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B组的72.5%( 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及NIHSS、NFDS等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治疗后2组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西医抗血小板治疗联合血塞通静滴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血脂代谢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东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住院不同阶段健康教育的需求内容及方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0例脑卒中介入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入院时的主要需求是了解病情及相关检查;住院期间的主要需求是知道介入治疗方法及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出院阶段的主要需求为用药安全及康复指导。结论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住院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需求存在多样性,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掌握度和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作者:张婧爽;冯英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 T头颈部C T A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01—2015-01入院检查的13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 T A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分布与性质,以及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与责任血管等情况。结果130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121例(93.08%),检出斑块284个,其中非钙化斑块占45.07%(128/284)。C T A检查显示,有脑血管狭窄或闭塞102例(78.46%),正常28例,其中轻度狭窄30例(29.41%),中度狭窄35例(34.31%),重度狭窄20例(19.67%),闭塞17例(16.67%);共检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60支,其中轻中度狭窄占70%(112/160),重度狭窄及闭塞占30%(48/16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2例(31.37%),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5.88%),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或闭塞64例(62.74%)。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可判断责任血管78例(76.47%),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2例(28.21%),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5.13%),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或闭塞52例(66.67%)。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行头颈部C T A检查,可有效检出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其性质,判定脑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责任血管情况,对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采用维持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有效、安全的肾脏替代疗效。但由于患者受到疾病长期困扰,且血液透析带来的血管穿刺疼痛和沉重的治疗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伴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分析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喜疗妥在压疮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96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喜疗妥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2组压疮治愈率及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压疮治愈率68.8%,对照组为47.9%,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治愈时间治疗组(7.5±3.0)d ,对照组(12.5±3.5)d ,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喜疗妥治疗压疮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红霞;陈勇;孔天东;刘丹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