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的放射治疗

宋永文;余子豪

关键词:胃肿瘤, 放射治疗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疗效,不断地对许多手术以外的方法进行研究.术后化疗是被研究多的方法,但过去的方案疗效并不理想,由于新药的出现,新的方案可能会有较好的疗效.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是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但实验室检查则无异常发现.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略多于女性,春秋季发病较多.多数可以治愈,仅少数呈慢性反复发作.根据其病变主要累及部位的不同,临床分为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消除致病因素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芳;姚建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吞咽障碍患者的吸入与吸入性肺炎

    本文主要以吞咽障碍导致吸入并引起吸入性肺炎为中心,亦即主要以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条件或原因为中心,分析近期文献报道的资料.

    作者:尚克中;程英升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治疗骨性关节炎药物的利与弊

    作者:张荔子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容置疑

    作者:王振刚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城市围生保健实施双向会诊、转诊的探讨

    双向会诊、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疗机构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1].现就城市妇女围生保健的双向会诊、转诊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袁智云;刘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意识模糊及行为异常1周

    病例简介患者,女,18岁,高中生.主因发作性意识模糊及行为异常1周于2004年5月20日入院.现病史 2004年5月13日早晨6∶30左右,家人发现患者未起床,呼之不应(平时每天都在此时起床准备上学),当时患者多汗、睁眼、眼神呆滞、流泪;约2 h后恢复正常,清醒后对发生的事情全然不知.经家长与学校老师联系询问,近日未发现有任何的诱发因素.

    作者:高旭光;李永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儿童孤独症16例误诊分析

    儿童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0年3月~2003年在我院小儿神经科门诊就诊的儿童孤独症患者20例,其中16例曾误诊,误诊率达80%,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宝凤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303例心包积液临床病因分析

    本文对我院1990~2003年6月收治的303例心包积液住院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以便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1 资料与方法1.1 入组标准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心脏超声示心包内有较明显的液性暗区.(2)心包穿刺抽出液体.

    作者:沈君妹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胃癌的化学治疗

    本文介绍了胃癌化疗的适应证、目的、化疗方案及展望.在确诊时,可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大约只占50%,其中能行根治性手术者不足50%.而且,经过根治性手术,其中仍有超过50%的患者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因此,外科完整切除肿瘤后,进行辅助化疗是有指征的.迄今,胃癌的辅助化疗只有稍许好处,晚期胃癌患者可从化疗中受益.新辅助化疗通过下调原发肿瘤的分期,可增加完整切除的可能性.美国有一个大型研究(INT-0116)提示:手术后同时行放化疗,可以改善中位复发时间和总生存期.

    作者:崔成旭;杨林;王竞;王金万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钼靶X线检查对隐性乳腺癌的诊断

    隐性乳腺癌是指完全没有症状而临床检查方法(视诊和触诊)不能发现的乳腺疾病.也包括临床检查认为是良性病变的乳腺癌,本文收集了我院2002年3月~2003年12月经钼靶X线诊断的隐性乳腺癌1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芹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腹泻致胎盘早剥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23岁,主因孕31周,腹痛10 h,腹泻3次,阴道出血1 h,于2004年6月4日23∶00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3年10月25日,孕期定期产前检查,未发现异常.患者于10 h前开始腹泻,为稀便,共3次,无脓血,腹痛呈阵发性下腹坠痛,胎动较前减少,无发烧,未用药.1 h前开始阴道出血,量相当于月经量,无血块,未破水,腹痛较前加剧.入院查体:T 36.2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查体合作,步入病房,中度贫血貌,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宫高30 cm,腹围94 cm,子宫收缩不佳,无胎动及胎心.

    作者:陈云书;张翠荣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的STZ糖尿病大鼠,观测其肾脏形态、功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同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C组)相比,DN组大鼠在8周、16周时肾脏肥大指数(KW/BW)、平均肾小球体积(V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均升高.16周时,DN组大鼠的KW/BW、CCr则下降.DN组肾皮质CTGF、PAI-1、FN表达水平均随病程的延长而持续增高;8周时TGF-β1 mRNA表达量与16周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肾脏TGF-β1、CTGF、PAI-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增高对早期和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形态、功能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柳刚;关广聚;赵敬杰;李学刚;吴涛;傅余芹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青年人肺癌17例误诊原因分析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跃居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1].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自198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30岁以下的青年人肺癌23例,其中误诊1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肺炎性假瘤41例误诊分析

    近年来,肺炎性假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它与肺癌鉴别较困难.我院1985年5月~2003年8月收治经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66例中诊断不明或误诊41例,现回顾性分析41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献国;施亚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吸入疗法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应用

    1 定量手控式气雾吸入器( MDI )1.1 特点装置小巧,便于携带,价廉;包装密闭,药物稳定性强,效价高.但吸入下呼吸道的药量少,操作技术要求高,且咽喉局部药物沉积,咽喉部不良反应多.1.2 临床应用可以使用贮雾罐及其他辅助工具,先将药物喷入储雾罐,然后通过患者的多次吸气,将药物全部吸入,适用于年幼儿童(甚至3岁以下)及不会同步吸入气雾剂的老年患者,也可使用气雾剂.可使用丙酸氟替卡松MDI制剂吸入治疗,剂量为250 μg,2次/d;或喘乐宁(沙丁胺醇)与必可酮(丙酸氯倍米松)联合喷雾,喘乐宁100 μg/次,3次/d,20 s后喷必可酮,250 μg/次,2次/d.

    作者:林滔;万东华;黄宁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轴卷的猪小肠黏膜下层--一种新的人工肌腱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轴卷的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作为人工肌腱移植修补缺损肌腱的可行性,为肌腱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组织工程材料.方法将40只12周的Leghorn鸡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自体移植组,B组为SIS移植组.移植术后3、6、9周进行组织形态学、移植免疫学、生物力学的测定.结果 A、B两组移植术后局部反应小,伤口一期愈合,屈趾功能恢复正常.组织形态学检查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肌腱缝合处胶原纤维相互衔接.生物力学测定证实9周后两组肌腱抗拉力间的差别无著性意义(P>0.05).结论 SIS可作为修复肌腱缺损的异种材料.

    作者:张长青;邹剑;张晔;曾炳芳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幽门不全梗阻致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39岁,主因反酸、嗳气5年,加重伴恶心、呕吐3月余入院.患者近5年来反复发作反酸、嗳气及腹胀,近3个月来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4~5次/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偶有酸臭味,无呕血及黑便,3个月体重下降10 kg.患者既往体健,无嗜酒史.入院查体:Bp 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P 120次/min,营养差,中度脱水貌,精神差,表情呆滞,言语缓慢,定向力障碍,水平眼震阳性,复视,双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减弱,步态不稳,跨阈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并有记忆力减退,尤其以近期记忆减退为著.

    作者:尹义梅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支气管舒张试验对类似冠心病胸闷症状的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临床对类似冠心病胸闷症状的支气管哮喘的有效鉴别诊断方法,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对以类似冠心病胸闷为主要症状的18例哮喘患者,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量(PEF)等,以FVC、FEV1(至少增加200 ml)及PEF的改变率≥15%,判断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结果 18例类似冠心病胸闷的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的FVC、FEV1、PEF的改变率均>15%.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对类似冠心病胸闷症状的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筛选方法.

    作者:俎德玲;诸葛毅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如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支气管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密切,应尽可能让患者了解自己,了解病因,了解药物,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哮喘的发作.1 患者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获得必要的及其想了解的有关哮喘知识,如哮喘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喘、怎样控制发作、哮喘能否根治等,通过教育让患者了解哮喘,从而进行适当的长期治疗,并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参与控制哮喘的发作.

    作者:李丽;刘素云;周兰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血FIB、FDP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实验性腹腔粘连大鼠血FIB及FD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的机制.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清洁级)随机分为实验组(活血通腑方组)、对照组(四磨汤口服液组)、模型组、假手术组4组,每组30只.分别进行胃内药物灌注,测定术后1、3、5、7、21 d时血FIB、FDP含量,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活血通腑方组术后5、7、21 d时血FIB含量降低(P<0.01),术后3、5、7、21 d时血FDP含量升高(P<0.05);4组大鼠腹腔粘连程度评定,各分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活血通腑方能使大鼠术后血FIB降低、FDP升高,从而防治腹腔粘连.

    作者:曾莉;俞晶华;翟亚春;夏国守;陈海燕;周玉春;钱丽 刊期: 2004年第22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