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意识模糊及行为异常1周

高旭光;李永杰

关键词:意识模糊, 行为异常, 低血糖, 腺瘤, 胰岛细胞
摘要:病例简介患者,女,18岁,高中生.主因发作性意识模糊及行为异常1周于2004年5月20日入院.现病史 2004年5月13日早晨6∶30左右,家人发现患者未起床,呼之不应(平时每天都在此时起床准备上学),当时患者多汗、睁眼、眼神呆滞、流泪;约2 h后恢复正常,清醒后对发生的事情全然不知.经家长与学校老师联系询问,近日未发现有任何的诱发因素.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复方青黛丸致肝脏损害一例

    1病例简介患者,男,35岁,主因“头部、四肢红色丘疹,表面有白色鳞屑8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头部、四肢伸侧散在粟粒至绿豆大小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表面有鳞屑附着,部分有出血.心、肺、腹未见异常,诊为银屑病,给予复方青黛丸口服治疗(本药系中国陕西榆林中药厂生产,批号20020904,以下简称“青”),6 g/次,3次/d,用药20 d左右,患者出现肝区持续性隐痛不适,恶心,无呕吐,食欲不振,无发热.肝功能检查:Rh(-),TTT 4 U,AST 150 U/L,肝炎标志物检查(-),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炎,即停用“青”药,改服肝得健,2粒/次,3次/d,益肝灵3片/次,3次/d,肝太乐0.1 g/次,3次/d,肌肉注射维丙肝.2周后,患者上述症状减轻,AST降至52 U/L,继续用药10 d,上述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停止治疗.

    作者:房培荣;王玉锦;王小蓉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城市围生保健实施双向会诊、转诊的探讨

    双向会诊、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疗机构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1].现就城市妇女围生保健的双向会诊、转诊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袁智云;刘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5例误诊分析

    我科自2001年8月~2003年9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28例,因该病临床表现多样,首诊误诊15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均为我科住院患儿,男11例,女4例,年龄3~10岁,平均6岁.

    作者:张宝玺;赵晓庆;王素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治疗骨性关节炎药物的利与弊

    作者:张荔子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轴卷的猪小肠黏膜下层--一种新的人工肌腱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轴卷的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作为人工肌腱移植修补缺损肌腱的可行性,为肌腱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组织工程材料.方法将40只12周的Leghorn鸡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自体移植组,B组为SIS移植组.移植术后3、6、9周进行组织形态学、移植免疫学、生物力学的测定.结果 A、B两组移植术后局部反应小,伤口一期愈合,屈趾功能恢复正常.组织形态学检查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肌腱缝合处胶原纤维相互衔接.生物力学测定证实9周后两组肌腱抗拉力间的差别无著性意义(P>0.05).结论 SIS可作为修复肌腱缺损的异种材料.

    作者:张长青;邹剑;张晔;曾炳芳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肺炎性假瘤41例误诊分析

    近年来,肺炎性假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它与肺癌鉴别较困难.我院1985年5月~2003年8月收治经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66例中诊断不明或误诊41例,现回顾性分析41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献国;施亚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提供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用药遵从性

    临床上常见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有选用药物不当或未按适应证用药、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用药时间过长、滥用药物、重复用药及导致可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而患者的用药不遵从性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我国药学服务的职能、内容及患者用药遵从性的测评方法,以提高患者用药的遵从性.

    作者:陆进;李靖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中药治疗白癜风规律初探

    白癜风(Vitiligo)作为皮肤科常见顽症,虽经中外历代医家不懈努力,迄今仍无理想治疗方法.祖国医学有关白癜风及其治疗方法的论述较多,为探索中药治疗本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现将收集的经临床验证确有疗效的内服方剂经微机分析的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冯志宏;王淼;张晓琳;刘莉;崔涛;曲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胃癌的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回顾了外科治疗的历史演变,概述了胃癌手术适应证、根治性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术式选择、姑息性手术的临床意义以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冯强;袁兴华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303例心包积液临床病因分析

    本文对我院1990~2003年6月收治的303例心包积液住院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以便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1 资料与方法1.1 入组标准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心脏超声示心包内有较明显的液性暗区.(2)心包穿刺抽出液体.

    作者:沈君妹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胃癌的放射治疗

    为了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疗效,不断地对许多手术以外的方法进行研究.术后化疗是被研究多的方法,但过去的方案疗效并不理想,由于新药的出现,新的方案可能会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宋永文;余子豪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支气管哮喘的社区治疗方案

    1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1,2]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并用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目前市售的吸入类激素有必可酮,丙酸培氯米松气雾剂,普米克气雾剂,氟替卡松等.其正确的吸入方法为:(1)充分摇动气雾剂;(2)患者头后仰,用力深呼吸,同时将气雾剂喷嘴在两齿间咬住并用双唇含住,调整气雾剂从上颚和舌间吸入;(3)开始缓慢吸气后,立即按压气雾剂,整个过程要缓慢而深;(4)屏气10 s;(5)吸入后漱口,避免引起念珠菌感染等;(6)两次吸入时间间隔>1 min.在疗效方面,每吸入800 μg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每日口服泼尼松2.5 mg,且副作用小.

    作者:武爱军;沈海强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青年人肺癌17例误诊原因分析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跃居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1].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自198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30岁以下的青年人肺癌23例,其中误诊1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进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非住院手术的临床观察

    为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或避免院内交叉感染,许多小手术可在非住院情况下完成.我院在小儿非住院手术中采用微泵静脉注射丙泊酚-氯胺酮的麻醉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金林;潘学文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妊娠20周中央性前置胎盘大出血B超下迅速止血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27岁,已婚,G5P0,于2002年10月20日上午9∶00因停经20周突然阴道出血3 h,大出血1 h,伴头晕、眼花、心慌、胎动消失30 min来院就诊.

    作者:刘坚贞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晚期胃癌的治疗现状

    迄今晚期胃癌化疗作用仍属姑息性,传统的化疗方案治疗比好的支持治疗的中位生存期明显提高,随着各种新的抗癌药物的出现,晚期胃癌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期有望进一步提高,但目前尚无标准的联合治疗方案.尤其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的引入有可能为胃癌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王竞;王金万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意识模糊及行为异常1周

    病例简介患者,女,18岁,高中生.主因发作性意识模糊及行为异常1周于2004年5月20日入院.现病史 2004年5月13日早晨6∶30左右,家人发现患者未起床,呼之不应(平时每天都在此时起床准备上学),当时患者多汗、睁眼、眼神呆滞、流泪;约2 h后恢复正常,清醒后对发生的事情全然不知.经家长与学校老师联系询问,近日未发现有任何的诱发因素.

    作者:高旭光;李永杰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特别是皮肤和肾脏[1].尽管SLE的治疗近年有较大的进展,但仍处于经验阶段,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我院门诊采用中医中药治疗SLE,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家云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外伤性脾破裂诊治探讨(附69例报告)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994年9月~2003年9月收治的69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非手术患者中有1例中转手术,手术患者中有1例术后左胸腔有积液,2例刀口感染,1例形成胰瘘,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外伤性脾破裂,首先应明确诊断,积极争取选择非手术治疗或保脾手术来保证脾脏功能,尽可能减少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生,必要时采取全脾切除术.

    作者:丁学兵;刘迎梅;颜廷华;吴兴;孔鹏 刊期: 2004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比较

    纳络酮系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易透过血脑屏障,起效迅速.近年来用于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1],由于剂量不同,结果也各异.为探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剂量,2001~2002年,我们采用两种剂量的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比较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奇伟 刊期: 2004年第22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