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奎;张亮;冀鹏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期脑切口疝发生情况。方法分析76例颅脑外伤后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前期(术后7 d 以内)、中期(术后7~30 d)、后期(术后1~6个月)脑膨出发生率及程度,比较不同时期脑切口疝患者 GCS、GOS 评分。结果脑切口疝发生率85.5%,前期、中期和后期脑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40.8%、28.9%、15.8%,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期脑膨出程度(1.91±0.23)显著高于中(1.07±0.18)、后(1.14±0.16)期。非脑切口疝患者及前、中、后期脑切口疝患者 GCS 评分分别为3.19±0.31、3.46±0.52、7.12±0.44、13.24±0.47,前、中、后期三者间 GC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后期发生脑切口疝患者 GCS 评分显著高于无切口疝患者。非脑切口疝患者及前、中、后期脑切口疝患者 GOS 评分分别为4.49±0.43、4.56±0.12、3.15±0.14、1.64±0.21,前、中、后期三者间 GO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后期发生脑切口疝患者 GOS 评分显著低于无切口疝患者。结论颅脑外损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1周内脑切口疝易发生,且程度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术前 GCS 评分越低,切口疝发生越早;切口疝发生越迟,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江耿思;叶泽驹;邓海亮;方志伟;陈桂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05—2014-05于我院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2组:破裂出血后72 h 内手术者纳入早期组(57例)、>72 h 进行手术者纳入择期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75±1.49)h、(76.33±20.58)mL、(13.23±4.62)d,与择期组(4.02±1.86)h、(79.43±18.66)mL、(12.58±5.27)d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组术后 GOS 评分良好率80.70%,明显高于择期组的62.00%(P <0.05);2组术后动脉瘤再破裂、感染、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可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临床疗效,具有实际诊疗价值。
作者:朱军武;高永峰;周国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比标准降压与积极降压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继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7—2014-07连续入院治疗且经临床 CT 确诊为脑出血患者44例,随机分组,积极降压组22例实施早期积极降压治疗,目标值为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标准降压组按照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指标标准实施标准降压,目标值为收缩压180 mmHg;2组降压72 h 后均行质子磁共振波普检查分析(1 H-MRS)。对比2组72 h 后血肿周围区 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较对侧镜像区的下降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降压后1 h、24 h 积极降压组收缩压情况明显优于标准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肿侧 NAA/Cr 与对侧镜像区 NAA/Cr 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 NAA/Cr 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同时间段 NIHSS、GCS 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标准降压比较,积极降压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继发神经元损伤无明显影响。
作者:岳亚男;郑晨星;秦树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06—2015-03我院80例 HCH 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HCH 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42.50%(17/40),优良率87.50%(35/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8/40)、62.50%(25/40)。观察组死亡、脑室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1/40)、15.00%(6/40)、12.50%(5/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7/40)、35.00%(14/40)、32.50%(13/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微创血肿腔穿刺外引流对 HCH 患者的疗效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脑室感染的发生,对康复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荐。
作者:宋振声;孙传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03—2015-04我院临床心理科收治的3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立哌唑辅助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情况及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 HAMD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MoCA 评分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后1、4、8周观察组HAMD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MoCA 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阿立哌唑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抑郁增效剂,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沈建红;胡颖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溶栓后再梗死的作用。方法收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均给予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χ2=5.887,P =0.01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2±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3.8)分(t=4.564,P =0.000)。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能够对再梗死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国;徐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全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对比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KP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全脑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支卫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01—2015-01收治的79例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方法,腹部采用剑突下正中切口(长4~5 cm),腹膜切开3~5 mm,确认分流管通畅后将腹腔端置入腹腔内。结果79例分流患者术后第1天复查头 CT 见脑室较前缩小57例(72%),无明显变化20例(25%),颅内出血2例(3%)。出院1个月后骨窗压力下降15例(共23例颅骨缺损),意识障碍程度好转10例,术前头痛者均有减轻,颅内感染再次手术拔除分流管2例。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2~24个月,其中死亡5例(与分流手术无关),仍昏迷19例(术前昏迷26例),确认分流管腹腔端梗阻1例,再次入院手术。其余患者调压稳定后均病情平稳。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腹部采用剑突下小直切口,腹膜小切口,将分流管置入腹腔内的方法,效果良好。
作者:王强;叶成坤;沈志刚;凌南;朱玉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点。方法收集11例平山病青少年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征,总结规律。结果11例患者发病年龄15~17岁,均隐匿起病,均以单侧上肢远端力弱、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均可见大小鱼际肌、骨间肌为主肌群不同程度肌力下降、肌萎缩伴肌束震颤。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见尺神经及正中神经 CMAP 波幅降低,针电极肌电图可见运动单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并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自发电位。颈椎磁共振可见下段颈髓受压变细并局部萎缩,过屈位磁共振可见迂曲条状血管流空影。结论平山病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需重视其诊断与早期治疗,神经电生理及颈椎磁共振检查尤其过屈位磁共振对于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书剑;秦灵芝;李玮;张杰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 Solitaire 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内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01—2016-03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 Solitaire 支架血管内取栓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 Solitaire 支架血管内的机械性治疗,再通急性闭塞的血管,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 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结论Solitaire 支架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取栓治疗安全且疗效显著,尤其对前循环动脉闭塞患者具有较好的再通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存峰;张霞;杨磊;张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颅内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的磁共振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磁共振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大脑凸面者2例,术前诊断为炎性肉芽肿;位于大脑镰旁者2例,术前诊断为脑膜瘤;位于小脑半球者1例,术前诊断为炎性假瘤。结论颅内高级别胶质瘤的 MRI表现多种多样,术前诊断时应结合肿瘤的好发部位、肿瘤的基本信号特征,并加强对少见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 MRI 影像特征的认识,综合分析找出误诊原因,有助于提高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何光明;赵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6—2015-06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改善脑循环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静滴,观察2组治疗后近期疗效及其对 CGRP 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3.07±0.44)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 CGRP 为(44.11±5.04)pg/mL,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显著升高 CGRP 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胡玉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2-03—2015-09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其中符合早期 END 诊断标准的31例(观察组),未出现早期 END 患者73例(对照组),通过收集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饮酒史、相关病史、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以及实验室血常规生化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早期 END 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比重、饮酒比重、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但观察组入院时 NIHSS 评分、高血压比重、糖尿病比重、高脂血症比重、心房颤动比重、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颈动脉狭窄≥50%比重、粥样斑块不稳定比重分别较对照组高,C 反应蛋白较对照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早期 END 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患者入院 NIHSS 评分偏高,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病症史及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C 反应蛋白等血常规检测明显异常时提示具有较大的 END 风险。此外,也要重视患者颈动脉狭窄、粥样斑块不稳定等脑血管症状,综合考虑上述相关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评估和预防早期 END 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怀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采用3.0T HR-MRI 成像鉴别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炎。方法收集2011-03—2015-12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8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71例脑动脉炎急性期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 TrioTim 3.0T 磁共振扫描仪。结果脑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管壁偏心性增厚、偏心性强化占98%(86/88),显著高于脑动脉炎病人所致的偏心性增厚、偏心性强化5.6%(4/71)(χ2=131.95,P =0.005)。脑动脉炎病人在急性期血管壁环形增厚、环形强化占94.4%(67/71),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环形增厚、环形强化发生率2%(2/88)(χ2=131.95,P =0.005);脑动脉炎(59例)大脑中动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27例)(χ2=41.387,P =0.005)。脑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内动脉颅内段(29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炎组(5例)(χ2=14.189,P =0.005)。结论脑动脉粥样硬化组管壁多呈偏心性增厚及偏心性强化,脑动脉炎组管壁多呈环形增厚及环形强化。脑动脉炎大脑中动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
作者:席德彦;王恩峰;李永丽;段建航;范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桥本脑病(Hashimoto encephalopathy,HE)是发生于部分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中,以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脑病,是一种排除脑炎、肿瘤、脱髓鞘、朊蛋白病等脑病,而以抗甲状腺抗体明显升高为突出表现的脑病[1]。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表现也无特异性,现医学界仍无统一公认的诊断标准,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现收集我科近10 a 来收治的10例 HE 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杨维;王艳;范波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10—2015-10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口服尼莫地平(亚宝)120 mg/d,服药3~4次,14 d 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可静脉推注30 mg/d 依达拉奉,治疗时间和观察组相同。依据 NIHSS 评分对神经缺损程度进行评分;使用 BI 评分衡量生活自理能力;临床效果评定参考1995年第4届中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的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P <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 <0.05),BI 评分明显较高(P <0.05);观察组2例出现过敏反应,皮肤异常红肿1例;对照组出现过敏反应2例,皮肤红肿5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利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危险因素控制及抗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8例,对其中62例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控制策略,并进一步提高抗栓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和总胆固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治疗房颤,干预总胆固醇水平,同时加强抗栓药物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 NIHSS 及改良 Rankin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和总胆固醇,可有效避免二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同时采取合理方案抗栓治疗,建议联用阿司匹林,可明显促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作者:刘玉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05—2015-03收治的9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盐酸丁咯地尔、胞二磷胆碱、尼膜同治疗,控制血糖。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ADL 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的77.55%(P <0.05);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P <0.05)。实验组治疗后 ADL 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05);对照组治疗后 ADL 评分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疏血通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梁廷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早期 ICU 监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早期 ICU 监护治疗。结果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显著较对照组高,研究组预后恶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 ICU 监护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作者:闵照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脑功能多元化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评价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01—2015-12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56例,对其展开脑功能多元化监测,包括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BAEP)、体感诱发电位监测(SEP)等。发病后3个月或3个月死亡结束监测,对患者脑功能预后进行追踪。结果本组56例患者预后良好13例,预后不良43例;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对患者脑功能预后情况的预测准确性较高。结论经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多元化脑功能监测可对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作者:张建刚;杨清成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