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彬;刘涛;周俊锋;范磊
目的:观察通迪胶囊联合自主功能训练辨治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科西药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迪胶囊(2片,3次/d)与自主功能训练(包括协同运动、关键点控制、Bobath 握手、上肢伸肘运动、抱膝运动、桥式运动、重心移动、四点跪位及跪立位训练,下肢屈曲和行走训练,1~2次/d,10 d 为1个疗程),应用 Brunnstrom 分级和 Barthel 指数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和 ADL 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迪胶囊与自主功能训练辨治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朱琼祥;林钊强;曾敏怡;黄春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弧刃针刀治疗重症肩周炎所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弧刃针刀治疗重症肩周炎神经痛的优势。方法2011-07—2014-11纳入符合重症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73例,均采用弧刃针刀治疗,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73例重症肩周炎患者,治愈69例,明显好转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有效率98.63%。结论弧刃针刀治疗重症肩周炎所致神经痛疗效确切,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学昌;都帅刚;程少丹;潘建涛;周松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颅内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的磁共振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磁共振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大脑凸面者2例,术前诊断为炎性肉芽肿;位于大脑镰旁者2例,术前诊断为脑膜瘤;位于小脑半球者1例,术前诊断为炎性假瘤。结论颅内高级别胶质瘤的 MRI表现多种多样,术前诊断时应结合肿瘤的好发部位、肿瘤的基本信号特征,并加强对少见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 MRI 影像特征的认识,综合分析找出误诊原因,有助于提高不典型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何光明;赵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沟通技巧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脑瘫康复护理患儿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沟通技巧,对比2组康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6.97%,对照组为75.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护理后 ADL 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提高,观察组护理后 ADL 评分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未发生护理纠纷事件,对照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期间采取沟通技巧,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
作者:任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采用3.0T HR-MRI 成像鉴别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炎。方法收集2011-03—2015-12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8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71例脑动脉炎急性期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 TrioTim 3.0T 磁共振扫描仪。结果脑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管壁偏心性增厚、偏心性强化占98%(86/88),显著高于脑动脉炎病人所致的偏心性增厚、偏心性强化5.6%(4/71)(χ2=131.95,P =0.005)。脑动脉炎病人在急性期血管壁环形增厚、环形强化占94.4%(67/71),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环形增厚、环形强化发生率2%(2/88)(χ2=131.95,P =0.005);脑动脉炎(59例)大脑中动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27例)(χ2=41.387,P =0.005)。脑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内动脉颅内段(29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炎组(5例)(χ2=14.189,P =0.005)。结论脑动脉粥样硬化组管壁多呈偏心性增厚及偏心性强化,脑动脉炎组管壁多呈环形增厚及环形强化。脑动脉炎大脑中动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组。
作者:席德彦;王恩峰;李永丽;段建航;范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访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 vs 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 <0.01)。观察组术后2例出现面部轻微麻木感,未特殊处理自行缓解;3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2例并发脑脊液漏而出现切口的延迟愈合。对照组出现眩晕2例,恶心呕吐3例,药疹2例,共济失调2例,但症状均不严重,经减量或停药消除。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36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复发2例(4.0%),对照组复发10例(20.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 <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的基础治疗,患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载忠;李力;周莎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06—2015-03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选用阿托伐他汀片口报,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均每天服用1次;实验组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2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变,TG、TC、LDL-C 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DL-C 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T、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减少,实验组减少的面积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危险,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在临床治疗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良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点。方法收集11例平山病青少年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征,总结规律。结果11例患者发病年龄15~17岁,均隐匿起病,均以单侧上肢远端力弱、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均可见大小鱼际肌、骨间肌为主肌群不同程度肌力下降、肌萎缩伴肌束震颤。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见尺神经及正中神经 CMAP 波幅降低,针电极肌电图可见运动单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并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自发电位。颈椎磁共振可见下段颈髓受压变细并局部萎缩,过屈位磁共振可见迂曲条状血管流空影。结论平山病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需重视其诊断与早期治疗,神经电生理及颈椎磁共振检查尤其过屈位磁共振对于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书剑;秦灵芝;李玮;张杰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2-03—2015-09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其中符合早期 END 诊断标准的31例(观察组),未出现早期 END 患者73例(对照组),通过收集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饮酒史、相关病史、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以及实验室血常规生化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早期 END 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比重、饮酒比重、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但观察组入院时 NIHSS 评分、高血压比重、糖尿病比重、高脂血症比重、心房颤动比重、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颈动脉狭窄≥50%比重、粥样斑块不稳定比重分别较对照组高,C 反应蛋白较对照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早期 END 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患者入院 NIHSS 评分偏高,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病症史及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C 反应蛋白等血常规检测明显异常时提示具有较大的 END 风险。此外,也要重视患者颈动脉狭窄、粥样斑块不稳定等脑血管症状,综合考虑上述相关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评估和预防早期 END 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怀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脑血管病患者均采用经桡动脉穿刺的方法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18例脑血管造影均顺利完成,穿刺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方便、安全、创伤小,术后无需卧床制动、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对适宜病例可作为首选途径推广应用。
作者:杨艳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预后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16例,均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成连续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 组)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CFNB 组)各58例。对比2组术后不同时间段镇痛情况以及关膝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CFNB 组术后3、6个月静息、运动状态下疼痛水平、关节活动度、WOMAC 评分等情况均优于 PCI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FNB 组镇痛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 PCI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能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从而提高其预后康复效果。
作者:田胜兰;徐清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探讨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和血 Lp-PLA2、Hcy、UA 检查,其中斑块组54例,无斑块组32例。结果斑块组、无斑块组的血 Lp-PLA2水平分别为(289.31±107.41)ng/mL 和(224.00±104.72)ng/mL,Hcy 水平分别为(16.03±4.64)μmol/L 和(14.09±2.72)μmol/L,UA 水平为(316.24±97.34)μmol/L 和(268.76±77.1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 Lp-PLA2、Hcy 和 UA 均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显著相关(P =0.012, OR=1.004,95% CI =1.003~1.108;P =0.029,OR =1.238,95% CI =1.040~1.474;P =0.039,OR =1.000,95% CI =0.995~1.006)。结论血 Lp-PLA2、Hcy 和 UA 水平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联合检测并控制能更有力的预防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栓事件的发生。
作者:顾汉沛;葛剑青;王光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本文对近10 a 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服抗瘫健脑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介绍如下。
作者:易幼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5-04—2016-02诊治的脑梗死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超敏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脑梗死程度、梗死面积与超敏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超敏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均 P <0.05),而中度脑梗死患者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轻度脑梗死患者高(均 P <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P <0.05或0.01),而小面积脑梗死患者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腔隙性梗死患者高(均 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与梗死面积,与超敏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可将脑梗死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作为脑梗死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作者:张赟;吕玲;王艳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0-07—2014-09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改良组(n=71)和常规组(n=57),常规组给予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改良组给予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检测术前后三叉神经周围部分脑池容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常规组比较较短[(2.76±0.52)h、(7.23±1.59)d vs (3.87±0.64)h、(9.85±2.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2组三叉神经周围部分脑池容积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改良组(17.98±2.94)cm3显著大于常规组(17.10±1.6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总有效率95.77%高于常规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4%较常规组19.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复发率(1.41% vs 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佳,能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作者:孙晓东;贾继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接受心理干预对其精神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服务,研究组在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干预前后)。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DS、SAS 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相应心理干预后2组 SDS、SAS 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降低,研究组负面情绪改善效果更优(P <0.05)。结论对喉癌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若加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素芳;路平;杨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监测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4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于发病后24 h(T1)、72 h(T2)、7 d(T3)、10 d(T4)和14 d(T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法)检测血清总皮质醇(TC)和皮质醇结合蛋白(CBG)水平,计算血清中游离皮质醇(FC)和游离皮质醇指数(FCI)。结果自发性脑出血患者 T1时血清 TC、FC 和 FCI 均高于对照组,随后逐渐降低,T4时降至正常水平范围,T2~T5时血清CBG 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型组 T1~T2时血清 TC、FC 和 FCI 均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且中型组均高于轻型组,重型组患者 T3~T5时血清 TC、FC 和 FCI 均低于轻型组和中型组,且中型组均低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正常皮质醇组患者总体预后优于高皮质醇组和低皮质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4时,正常皮质醇患者总体预后优于低皮质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早期皮质醇分泌不足及后期低于正常,患者预后均较差。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比小骨窗开颅手术和常规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比2组术后6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病死率30.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5个月,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率6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相对于常规开颅手术效果更佳,患者术后病死率更低,术后6个月生活自理能力更强,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卫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与颈动脉斑块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斑块类型进行划定,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浆和斑块组织提取物中 Lp-PLA2含量后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 检验显示,斑块类型对血浆 Lp-PLA2水平有影响(P <0.05)。进一步采用 SNK-q 检验显示,Lp-PLA2水平变化关系:无斑块组<稳定粥样斑块组<不稳定粥样斑块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与颈动脉斑块内 Lp-PLA2表达相关性对比发现,2个部位该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1,P =0.008)。结论Lp-PLA2可能是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临床标志物,外周血与颈动脉斑块内 Lp-PLA2表达呈线性正相关。
作者:何毅;伍健明;张猛;刘晓佳;张协军;张秋生;黄贤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4例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同年龄段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4例为对照组。对2组 DC 值、SDNN 值、rMSSD 值、pNN50值等自主神经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 DC 值、SDNN 值、rMSSD 值、pNN50值等4项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指标水平会呈现异常下降趋势,可作为临床对该病实施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客观指标。
作者:田琳;彭跃进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