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罗帕酮负荷量口服早期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30例临床体会

杨贵志;唐爱;韩猛祥

关键词:普罗帕酮, 负荷量, 口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 药物复律, 心律失常, 紧急情况, 理想目, 方法
摘要:急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主张尽早、尽可能复律,但何种方法较为理想目前仍不清楚,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为首选.我们观察普罗帕酮负荷量口服对房颤、房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科医生社区发展技能(9)——如何做好社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人群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社区健康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利用社区资源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

    作者:吴春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常用溶栓、抗凝药物

    1 溶栓药物纤维蛋白是血栓的主要成分,血栓中纤维蛋白交联成网,维持着血栓的结构.溶栓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将纤溶酶原激活成为纤溶酶,纤溶酶可迅速裂解纤维蛋白,从而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其清除和灭活部分凝血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

    作者:梁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盐酸氟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方法将43例门诊早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21例患者每次性交时采用动-停-动行为疗法,即同房前充分性爱抚,阴茎全部进入阴道后由不动至缓动至小幅度旋动,待女方将达高潮期时做抽动动作.乙组22例患者除应用行为疗法外,同时口服盐酸氟西汀25mg,每晚1次,连用4周.治疗第6周门诊随访,采用SCL-90问卷评价治疗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性交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性交持续时间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总体性交满意度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有关.结论盐酸氟西汀是治疗早泄的有效药物,配合行为疗法可提高其疗效.

    作者:刘本春;徐可;童仕俊;徐罡;丁强;张元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脑出血1例误诊分析

    1 病例简介患者,男,62岁,因右下腹痛1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小时突感右下腹持续性胀痛伴绞痛,强迫蹲位.腹痛范围渐扩大,诉双下肢麻木、乏力、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T 36.5 ℃,P 85次/min,R 28次/min,Bp 170/100mmHg,神清,痛苦表情,腹稍膨隆,腹式呼吸减弱,全腹轻度压痛,以右下腹固定而明显,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由于强迫体位未能顺利进行.

    作者:向群;姚强;闵庆升;阮力;李国军;喻良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以社区为导向建立新的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体系

    探讨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需求、内容,结合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育现状,针对临床专业医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加强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预防保健能力,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作者:刘祯;梁万年;郭爱民;吴萍;翁学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型临床上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发病机制亦未完全清楚.近年来有人观察到有些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惟一症状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我们通过检测慢性ITP患儿血白细胞中CMV-DNA、血浆CMV-IgM水平,以探讨CMV感染与慢性ITP间的关系.

    作者:李兰娜;王玉琼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氨茶碱治疗小儿慢性咳嗽55例临床分析

    咳嗽是小儿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有时虽经多种抗生素和止咳药治疗,但咳嗽仍久治不愈,长期咳嗽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作者对咳嗽持续1个月以上的患儿,单用平喘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若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综合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长期缺氧易引起肺动脉痉挛、高粘血症、循环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和肺动脉高压,促使右心衰竭恶化,而常规治疗显效不大,积极寻找更好的治疗措施,是当今研究的课题.目前采用抗凝和中药活血药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新筛选出的灯盏花素注射液对高粘血症引起的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3].我们应用此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庆福;李卫国;刘芳;沈亚民;王有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头孢克洛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临床疗效观察

    头孢克洛(Cefaclor,又称头孢氯氨卞)为半合成的第二代头孢菌素,体外药敏试验发现其对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双球菌及厌氧菌等有良好抗菌活性.作者临床采用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敏;张笑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59例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9年10月~2001年12月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59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铭润;姜向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17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述情情况测试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病人与正常人述情情况的差异性.方法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消化性溃疡病人与正常人述情情况进行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结果消化性溃疡病人TAS量表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与正常人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病人患消化性溃疡与其个性有关,述情障碍可能成为该病的病因之一.

    作者:骆菊英;俞茶梅;胡碧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09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方法通过对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母亲对患者的因子Ⅰ、Ⅱ、Ⅲ、Ⅳ、Ⅴ,父亲对患者的因子Ⅰ、Ⅱ、Ⅳ、Ⅲ、Ⅴ、Ⅵ分别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不同,提示在农村要加强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的干预.

    作者:章浩明;李蓉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危重型哮喘及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具有可逆性的广泛气道阻塞症状.它以反复发作性的呼吸困难为其特点,表现为呼气流速的下降.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但偶尔也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

    作者:黄绍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支气管哮喘现代药物治疗新视角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以气道炎症、气道痉挛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随着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学、治疗学的深入研究,哮喘的药物治疗已发展为抗炎性和平喘性两大类.新型抗哮喘药物的研制及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使哮喘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

    作者:张珺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儿童躯体化疾病41例临床特点

    儿童躯体化疾病亦称心因性疾病,是一类因精神因素引起的、没有器质性疾病为基础的神经机能失调、多以运动、感觉障碍或躯体症状为主.患儿多为易感素质,在不良环境及负性精神因素作用下发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躯体化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1995年6月~2002年6月收治的41例报告如下.

    作者:施艳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维生素B1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报告

    1 病例简介例1,女,55岁,农民,双足趾疼痛、发麻1月余,无外伤史.查体:双足趾无红肿,关节无畸形,双足皮肤感觉减退,腓肠肌轻压痛,膝反射较活跃.实验室检查:WBC 5.8×109/L,RBC 4.9×1012/L,Hb 115g/L,L 2.5×109/L,ESR 18mm/h,RF(-),ASO(-),UAC 75μmol/L,X线双足正侧位片示:无病理性改变.

    作者:谢爱凤;王维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达60%~90%[1].其常见的症状为疼痛、肢体麻木和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自1999年10月-2002年5月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与传统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莉;戴翔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国际卫生保健体制中筹资方式的比较与思考

    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几种典型筹资方式的分析,结合中国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描述中国城市的公费、劳保医疗及农村的合作医疗的筹资方式及变迁.分析存在问题和挑战,提出设置卫生税、采用具有储蓄制的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为探讨今后的筹资办法作一些有益的思考.

    作者:毛素玲;宋丽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头孢哌酮钠致血尿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72岁,因言语不清、流涎伴右侧肢体无力4天于2002年8月27日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50/100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歪斜,伸舌偏右,咽充血,颈轻度抵抗,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右下肢肌力Ⅲ级.

    作者:张芝祥;余素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05例车祸伤后病人应激障碍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车祸伤后病人应激障碍的发生率、症状特征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105例车祸伤的病人采用PTSD-SS等量表分别于创伤后、创伤后3个月及1年进行评定,并用CCMD-Ⅲ中有关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结果 3个月及12个月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5.23%,33.33%.其症状主要分为3类:反复重现创伤体验(侵入性思维,噩梦,闪回,想象或记忆);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惊跳反映,精力不集中,易激惹,失眠,警觉性高);持续回避或反应麻木(情感平淡或隔离,兴趣丧失,回避有关创伤的任何活动、场景、人物或者话题).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受伤的严重程度、事故的组别如司机或摩托车手或乘客、工作情况不良、既往乘车经历如患者在以往乘车时经常害怕出现车祸、既往曾有过车祸伤史、女性、对事故现场的记忆尤其清晰、既往就有焦虑倾向、对事故的态度较消极以及事故处理和法律问题处理不当等.结论车祸伤后应激障碍并不少见,且具有一定的症状,骨科医师在治疗骨科疾病的同时也应该重视PTSD的发生及其防治,以保证病人较早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建波;刘兰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