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瑞;康胜群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早泄的疗效.方法将43例门诊早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21例患者每次性交时采用动-停-动行为疗法,即同房前充分性爱抚,阴茎全部进入阴道后由不动至缓动至小幅度旋动,待女方将达高潮期时做抽动动作.乙组22例患者除应用行为疗法外,同时口服盐酸氟西汀25mg,每晚1次,连用4周.治疗第6周门诊随访,采用SCL-90问卷评价治疗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性交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性交持续时间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总体性交满意度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有关.结论盐酸氟西汀是治疗早泄的有效药物,配合行为疗法可提高其疗效.
作者:刘本春;徐可;童仕俊;徐罡;丁强;张元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22岁.主因人流术后15天并发下腹痛加重1天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半月前因妊娠45天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自述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详细询问病史,患者不知术中有否绒毛吸出,术后阴道出血3天,量少.自述术后下腹不适,找中医针刺治疗,腹部针刺多次无好转.
作者:彭桂英;邱承萍;王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支气管哮喘是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具有可逆性的广泛气道阻塞症状.它以反复发作性的呼吸困难为其特点,表现为呼气流速的下降.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但偶尔也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
作者:黄绍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头孢克洛(Cefaclor,又称头孢氯氨卞)为半合成的第二代头孢菌素,体外药敏试验发现其对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双球菌及厌氧菌等有良好抗菌活性.作者临床采用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敏;张笑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是一所隶属于国有大型企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爱婴医院,承担着田心社区十五个居委会11522户,约5万多人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根据市卫生局及工厂领导关于认真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示精神,我院于1999年7月正式成立了田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至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育元;陈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72岁,因言语不清、流涎伴右侧肢体无力4天于2002年8月27日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50/100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歪斜,伸舌偏右,咽充血,颈轻度抵抗,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右下肢肌力Ⅲ级.
作者:张芝祥;余素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易合并恶性肿瘤,其肿瘤发病率约为年龄匹配的非CRF人群的2-7倍[1].可能发生的肿瘤包括泌尿系肿瘤、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等,其中泌尿系肿瘤为多见.现对我科2例CRF合并泌尿系肿瘤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杰;曹志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达60%~90%[1].其常见的症状为疼痛、肢体麻木和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自1999年10月-2002年5月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与传统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莉;戴翔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自发性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并发症,误诊率较高,现将作者在全科医学门诊学习期间遇到的7例报道如下.
作者:朱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依据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方案,将17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5组,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分别检测各组被检者的血清透明质酸、板层素、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以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脏炎症损伤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被检者与各组患者的4项指标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4项指标的均值与肝功能受损程度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结论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的损害有关,故诊断肝纤维化时,应考虑肝组织炎症对4项指标的影响.
作者:盖美茹;张华珍;程爱玲;张国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骨折部梅花针、Ender氏钉等内固定后,应用自行设计的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外固定,使患者在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结果 6~8周内愈合者占52.4%,较传统方法缩短疗程1/2,无一例发生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股骨和胫腓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作者:王文格;张洪林;王慧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探讨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需求、内容,结合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育现状,针对临床专业医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加强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预防保健能力,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作者:刘祯;梁万年;郭爱民;吴萍;翁学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Caspase(cysteine-asparate protease)是细胞凋亡程序中一类关键的同源半胱氨酸蛋白酶,特异在天门冬氨酸残基后裂解靶蛋白.Caspase家族包括白介素-1β转化酶(interleukin-1 converting enzyme,ICE)、CPP32和ICH-1蛋白酶等三个亚群.Caspase家族作为特异的死亡信号转导分子,被认为是死亡的执行者,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迄今已发现14种Caspases形成一个家族,在实施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本文主要综述Caspase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近况.
作者:陈红兵;王鲁民;郭云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本实验用双抗夹心酶联法(ELISA)检测了102例SLE,SLE病人分为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34例),维持量应用组(17例)和未用激素组(51例).结果 102例SLE病人cTnI的阳性率为16.7%(17/102).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SLE维持量应用组和未用激素对照组的cTnI阳性率分别为5.9%(2/34)、17.6%(3/17)和23.5%(12/51);其中大剂量激素应用组与未用激素对照组卡方检验具有显著意义(P<0.05)且计量cTnI非参数检验表明,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与未用激素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激素能明显治疗SLE的心肌损伤.SLE病人的心肌损伤与激素治疗有关,提示SLE的心肌损伤主要是免疫损伤引起.
作者:戎其飞;苏恩本;陈子庆;张晓军;杜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车祸伤后病人应激障碍的发生率、症状特征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105例车祸伤的病人采用PTSD-SS等量表分别于创伤后、创伤后3个月及1年进行评定,并用CCMD-Ⅲ中有关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结果 3个月及12个月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5.23%,33.33%.其症状主要分为3类:反复重现创伤体验(侵入性思维,噩梦,闪回,想象或记忆);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惊跳反映,精力不集中,易激惹,失眠,警觉性高);持续回避或反应麻木(情感平淡或隔离,兴趣丧失,回避有关创伤的任何活动、场景、人物或者话题).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受伤的严重程度、事故的组别如司机或摩托车手或乘客、工作情况不良、既往乘车经历如患者在以往乘车时经常害怕出现车祸、既往曾有过车祸伤史、女性、对事故现场的记忆尤其清晰、既往就有焦虑倾向、对事故的态度较消极以及事故处理和法律问题处理不当等.结论车祸伤后应激障碍并不少见,且具有一定的症状,骨科医师在治疗骨科疾病的同时也应该重视PTSD的发生及其防治,以保证病人较早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建波;刘兰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作者:Fran Lowry;董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73岁,农民,因发热、头痛、眼眶痛于2002年9月24日入院.查体:体温38.8℃,脉搏88次/min,血压16/8kPa.神志清,精神不振,面色潮红,呈醉酒貌,双上肢可见散在鲜红色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毕伟平;苘辉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病例简介例1,女,55岁,农民,双足趾疼痛、发麻1月余,无外伤史.查体:双足趾无红肿,关节无畸形,双足皮肤感觉减退,腓肠肌轻压痛,膝反射较活跃.实验室检查:WBC 5.8×109/L,RBC 4.9×1012/L,Hb 115g/L,L 2.5×109/L,ESR 18mm/h,RF(-),ASO(-),UAC 75μmol/L,X线双足正侧位片示:无病理性改变.
作者:谢爱凤;王维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同样在其病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检测了3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9例健康人的血清IL-6的含量,旨在探讨IL-6含量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作者:郭建新;王东明;黄红梅;杨燕雯;常项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型临床上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发病机制亦未完全清楚.近年来有人观察到有些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惟一症状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我们通过检测慢性ITP患儿血白细胞中CMV-DNA、血浆CMV-IgM水平,以探讨CMV感染与慢性ITP间的关系.
作者:李兰娜;王玉琼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