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美茹;张华珍;程爱玲;张国强
探讨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需求、内容,结合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育现状,针对临床专业医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加强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预防保健能力,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作者:刘祯;梁万年;郭爱民;吴萍;翁学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酗酒和药物依赖1.1 发生率:一项粗略的估计,发病率为每年10万人中有310人酗酒.
作者:梁万年;瓮学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开展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4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表示需要健康教育的有205人,对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提高生活质量知识的需求为多.不同文化程度者和不同职业者所需求的内容不同.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需要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提供有关疾病的知识,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的措施,指导康复训练,提供咨询服务等,使肿瘤的治疗质量得到更好的巩固和提高.
作者:邱卫黎;林昆;林佩娟;阮飞群;吴晓;林妙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Sheila Kahn,42岁,已婚母亲.主诉:2周以来,白带过多,且有异味.Alex Jones大夫是她的全科医生已有三年.此次约诊之前,她已经服用非处方药制霉菌素7天,但没有任何缓解征象.
作者:梁万年;曹红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车祸伤后病人应激障碍的发生率、症状特征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105例车祸伤的病人采用PTSD-SS等量表分别于创伤后、创伤后3个月及1年进行评定,并用CCMD-Ⅲ中有关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结果 3个月及12个月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5.23%,33.33%.其症状主要分为3类:反复重现创伤体验(侵入性思维,噩梦,闪回,想象或记忆);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惊跳反映,精力不集中,易激惹,失眠,警觉性高);持续回避或反应麻木(情感平淡或隔离,兴趣丧失,回避有关创伤的任何活动、场景、人物或者话题).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受伤的严重程度、事故的组别如司机或摩托车手或乘客、工作情况不良、既往乘车经历如患者在以往乘车时经常害怕出现车祸、既往曾有过车祸伤史、女性、对事故现场的记忆尤其清晰、既往就有焦虑倾向、对事故的态度较消极以及事故处理和法律问题处理不当等.结论车祸伤后应激障碍并不少见,且具有一定的症状,骨科医师在治疗骨科疾病的同时也应该重视PTSD的发生及其防治,以保证病人较早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建波;刘兰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自发性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并发症,误诊率较高,现将作者在全科医学门诊学习期间遇到的7例报道如下.
作者:朱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22岁.主因人流术后15天并发下腹痛加重1天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半月前因妊娠45天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自述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详细询问病史,患者不知术中有否绒毛吸出,术后阴道出血3天,量少.自述术后下腹不适,找中医针刺治疗,腹部针刺多次无好转.
作者:彭桂英;邱承萍;王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72岁,因言语不清、流涎伴右侧肢体无力4天于2002年8月27日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50/100mmHg;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歪斜,伸舌偏右,咽充血,颈轻度抵抗,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右下肢肌力Ⅲ级.
作者:张芝祥;余素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易合并恶性肿瘤,其肿瘤发病率约为年龄匹配的非CRF人群的2-7倍[1].可能发生的肿瘤包括泌尿系肿瘤、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等,其中泌尿系肿瘤为多见.现对我科2例CRF合并泌尿系肿瘤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杰;曹志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骨折部梅花针、Ender氏钉等内固定后,应用自行设计的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外固定,使患者在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结果 6~8周内愈合者占52.4%,较传统方法缩短疗程1/2,无一例发生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股骨和胫腓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作者:王文格;张洪林;王慧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人群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社区健康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利用社区资源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
作者:吴春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肺炎患儿血清糖蛋白(THP)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探讨肺炎患儿肾功能和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急性肺炎患儿 (肺炎组)和5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中THP及β2-MG的含量.结果肺炎组患儿血清THP和β2-MG分别为(130.35±71.66)μg/L和(3.51±1.33)mg/L,对照组分别为(50.44±30.65)μg/L和(2.25± 0.85)mg/L,两组受检者血清THP、β2-MG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肺炎患儿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提示临床医师应慎用肾毒性药物,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
作者:黄刘炜;管丽华;雷后兴;蓝陈福;刘春香;樊慧苏;吴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作者:Fran Lowry;董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医学教育的专家、教师、参加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学员和在校时受过全科医学教育的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目前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差、经济收入低和业务水平难以提高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强化政府职能;增加经费投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条件;加快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和开展医学院学生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等.
作者:金安娜;赵美云;王宁;刘虹;汪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本实验用双抗夹心酶联法(ELISA)检测了102例SLE,SLE病人分为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34例),维持量应用组(17例)和未用激素组(51例).结果 102例SLE病人cTnI的阳性率为16.7%(17/102).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SLE维持量应用组和未用激素对照组的cTnI阳性率分别为5.9%(2/34)、17.6%(3/17)和23.5%(12/51);其中大剂量激素应用组与未用激素对照组卡方检验具有显著意义(P<0.05)且计量cTnI非参数检验表明,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与未用激素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激素能明显治疗SLE的心肌损伤.SLE病人的心肌损伤与激素治疗有关,提示SLE的心肌损伤主要是免疫损伤引起.
作者:戎其飞;苏恩本;陈子庆;张晓军;杜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脑CT表现.方法根据ICD-10诊断标准,对23例AD和27例VD病人的临床及颅脑CT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1)AD病人多起病缓慢,而VD病人起病多较急;AD病人的认知功能减退常常累及多个方面,而VD病人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AD病人的非认知功能常常受影响,而VD病人的非认知功能受累较少.(2)AD病人的两脉络球间距离与侧脑室体部间大外径之商和头颅内横径与侧脑室体部间大外径之商均明显较VD为小(P<0.01);第三脑室和外侧裂大宽度则明显较VD为大(P<0.01).结论根据两种疾病的不同临床特点及脑CT表现检查有助于AD及V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刘宜东;曾昭祥;张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是一所隶属于国有大型企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爱婴医院,承担着田心社区十五个居委会11522户,约5万多人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根据市卫生局及工厂领导关于认真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示精神,我院于1999年7月正式成立了田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至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育元;陈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62岁,因右下腹痛1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小时突感右下腹持续性胀痛伴绞痛,强迫蹲位.腹痛范围渐扩大,诉双下肢麻木、乏力、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T 36.5 ℃,P 85次/min,R 28次/min,Bp 170/100mmHg,神清,痛苦表情,腹稍膨隆,腹式呼吸减弱,全腹轻度压痛,以右下腹固定而明显,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由于强迫体位未能顺利进行.
作者:向群;姚强;闵庆升;阮力;李国军;喻良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73岁,农民,因发热、头痛、眼眶痛于2002年9月24日入院.查体:体温38.8℃,脉搏88次/min,血压16/8kPa.神志清,精神不振,面色潮红,呈醉酒貌,双上肢可见散在鲜红色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毕伟平;苘辉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依据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方案,将17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5组,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分别检测各组被检者的血清透明质酸、板层素、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以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脏炎症损伤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被检者与各组患者的4项指标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4项指标的均值与肝功能受损程度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结论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的损害有关,故诊断肝纤维化时,应考虑肝组织炎症对4项指标的影响.
作者:盖美茹;张华珍;程爱玲;张国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