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携带产新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IMP-38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性分析

谷秀梅;刘文恩;简子娟;钟一鸣;陈丽华;陈伟;李艳华;罗珊

关键词:毒力因子, 荚膜血清型, 肺炎克雷伯菌, 致病性
摘要:目的 了解携带产新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IMP-38肺炎克雷伯菌(Kp)血清分型与毒力因子,探讨其致病性.方法 提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病房分离的9株携带blaIMP-38的Kp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7种荚膜血清型(K1、K2、K3、K5、K20、K54、K57)和25种毒力基因(黏附性、铁摄入能力、荚膜多糖、脂多糖、尿素酶、抗血清活性、侵袭素、毒素及其他相关基因).结果 9株携带blaIMP-38的Kp菌株均携带9种毒力基因,分别为fimH1、mrkD、ycfm、kpn、entB、irp-2、uge、wabG和ureA,未发现其他毒力基因和上述荚膜血清型基因.结论 分离的携带blaIMP-38的Kp菌株黏附性强,易在呼吸道和医疗器械定植,同时含有肠毒素和耶尔森毒素,可能是该克隆株致病性强的重要原因.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快速鉴定鸟分枝杆菌

    目的 建立RNA恒温扩增技术快速鉴定鸟分枝杆菌(RIARD-MA)的方法,评估鉴定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鸟分枝杆菌(MA)的16S rRNA的特异序列为检测靶标,设计RNA探针和带有T7启动子的逆转录扩增引物,42℃恒温扩增实时检测,对21种分枝杆菌标准株、4株非分枝杆菌和259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别检测;同时以PCR测序结果为参考对照.结果 RIARD-MA可以在2h内完成检测,能准确鉴定出21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及4株非分枝杆菌检测中的MA,检测灵敏度达103 CFU/mL;检测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MA的敏感性、特异性均可达100%.结论 RIARD-MA鉴定M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检测快速,有望作为一种新的MA临床分离株鉴定方法.

    作者:李园园;陆俊梅;程松;胡忠义;崔振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组烟曲霉二肽基肽酶V片段的原核表达

    目的 筛选抗原性强的烟曲霉二肽基肽酶V(dipeptidyl peptidases V,DPPV)肽段并进行原核细胞表达.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从DPPV全长序列中选取抗原决定簇密集的片段,采用生物合成和PCR技术,获得其肽段相应的DNA序列,并克隆至测序载体;DNA测序验证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原核表达宿主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用Talon亲和层析柱纯化;western blot分析产物免疫反应性.结果 DPPV 19 ~ 144p及DPPV 145 ~ 447p在大肠埃希菌中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DPPV 19~447p以可溶性蛋白质形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筛选出的DPPV肽段均可与侵袭性曲霉病(IA)患者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结论 成功表达烟曲霉二肽基肽酶不同抗原决定簇分布的3个肽段,且重组片段均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

    作者:韩丹丹;史利宁;李芳秋;胡毓安;廖红;李伟;张国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快速检测病原菌中的研究进展

    传统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依赖于长时间的对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复杂的生化鉴定,有些病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不典型则难以准确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技术要求较高,常规实验室不易开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检测新技术,在细菌和真菌的快速鉴定、细菌的耐药性检测、流行病学分析方面呈现出较传统鉴定法较多的优势.

    作者:王沛;杨燕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3335例妇女HPV感染状况调查及治疗随访

    目的 调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的子宫颈感染状况,探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在HPV治疗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用Luminex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3 335例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刷标本,并检测140例HPV阳性者配偶的尿道分泌物,对262例HPV阳性患者进行随访监测.结果 在3 335例标本中HPV阳性率为16.1%(536/3335),常见亚型为HPV 52、16、58、39和59型.140例配偶中HPV阳性率为23.6%(33/140),常见亚型为HPV 58、56、52和6型.随访HPV阳性感染者发现治疗后有56例HPV转阴,其中单一感染49例,双重感染6例,三重感染1例;其余在治疗过程中吸光度值均有所下降.结论 3 335例妇女常见的HPV亚型为HPV 52、16、58、39和59型.流式荧光杂交技术可用于HPV亚型鉴定和半定量评估.

    作者:贺静;冯燕;章锦曼;苏洁;黎东梅;银益飞;朱宝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人血清层粘连蛋白

    目的 建立检测人血清层粘连蛋白(LN)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EIA).方法 用3μg/mL抗人LN单抗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人LN单抗浓度为1∶2000,建立检测人血清LN浓度的CEIA法.评价该法的线性范围、灵敏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并与ELISA法检测LN进行比对;初步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LN水平.结果 该法线性范围为22~1 635 ng/mL,灵敏度为12.2 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0%,检测高、中、低值LN血清的回收率分别为100.9%、95.2%和105.0%;试剂在4℃和37℃条件下至少稳定7d;健全性良好;与ELISA法检测LN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99,P>0.05);100例健康献血员LN水平为(44.9±16.3) ng/mL.结论 成功建立定量检测LN的CEIA法,该法性能较好,可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徐军;刘佳;郭静霞;赵静;陈霖;宋永继;刘爱霞;戴亮;李伯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856例抗Ro52抗体阳性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

    抗Ro52抗体的临床意义仍不确切,多种结缔组织疾病如SLE、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等可检出抗Ro52抗体.研究试图探索抗Ro52抗体能否成为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疾病分型、治疗及疾病预测等血清标志物,其结果不一,有些研究结论甚至相反.如Fujimoto等[1]认为,抗Ro52抗体可能是系统性硬化症是否合并干燥综合征的血清学标志物之一.而Parker等[2]则认为抗Ro52抗体是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体内一般性抗体,作为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表现及分型血清标志物作用有限.多种非结缔组织疾病亦可检出抗Ro52抗体[3-4].由于缺乏疾病特异性,本文回顾分析856例抗Ro52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疾病谱分布,探索检测抗Ro52抗体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清水;胡添;罗忠勤;罗清;管伟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URI1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分析人非经典前折叠素RPB5相互作用因子1(URI1)蛋白的特性、结构和变异体,观察URI1蛋白在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多种网络分析工具,预测和分析URI1的基本特性及结构.用人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其在多种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URI1编码1个53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性质不稳定,无跨膜片段,N末端无信号肽,非分泌型蛋白质,其mRNA在组织中广泛表达.URI1具有11个潜在的泛素化位点,其中6个为高度可信,5个为中度可信.有4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35个在丝氨酸位、11个在苏氨酸位、2个在酪氨酸位).在第287氨基酸位有一糖基化位点,在第291、371氨基酸位也可能发生糖基化修饰,未发现乙酰化位点.蛋白质结构预测α螺旋(H)占39.63%,N端具有1个PFD功能域.URI1在多种组织/细胞广泛表达并存在明显差异表达,与基于高密度微阵列技术的BioGPS mRNA表达谱数据吻合.结论 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了URI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为URI1蛋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信息.

    作者:谷俊侠;冉德园;梁玉婷;乔龙威;李晓云;吕耀娟;郑其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以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显著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社会功能缺陷的重症精神疾病.目前,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断.近年来,发现遗传学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与患者亲属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许多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也被发现.本文就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谌晓燕;张银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胃癌组织中PDCD4和DNMT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和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hransferase 1,DNMT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DCD4和DNMT1蛋白质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DNMT1、PDCD4 mRNA的表达.结果 DNMT1和PDCD4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0%和3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0.05);DNMT1 mRNA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 ±0.11和0.45±0.14;PDCD4 mRNA分别为0.25 ±0.04和0.63±0.02;PDCD4与DNMT1 mRNA呈负相关(r=-0.773,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PDCD4表达降低,DNMT1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陆云鸥;王家平;袁娜;孙晓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GF-βR2和TGF-β1基因表达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体外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GF-βR2)和TGF-β1 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无菌采集、分离5例CML患者和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BMSC,观察BMSC形态及生长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GF-βR2及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BMSC形态类似;CML患者TGF-βR2、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4.63±18.96和9.09±6.81,与健康人对照组的8.05±4.46和30.69±19.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7和3.05,P均<0.05).结论 CML患者BMSC的TGF-βR2表达升高及TGF-β1表达降低与CML发生有关.

    作者:张新龙;吴雅荣;薛红梅;余先球;陆益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携带产新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IMP-38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性分析

    目的 了解携带产新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IMP-38肺炎克雷伯菌(Kp)血清分型与毒力因子,探讨其致病性.方法 提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病房分离的9株携带blaIMP-38的Kp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7种荚膜血清型(K1、K2、K3、K5、K20、K54、K57)和25种毒力基因(黏附性、铁摄入能力、荚膜多糖、脂多糖、尿素酶、抗血清活性、侵袭素、毒素及其他相关基因).结果 9株携带blaIMP-38的Kp菌株均携带9种毒力基因,分别为fimH1、mrkD、ycfm、kpn、entB、irp-2、uge、wabG和ureA,未发现其他毒力基因和上述荚膜血清型基因.结论 分离的携带blaIMP-38的Kp菌株黏附性强,易在呼吸道和医疗器械定植,同时含有肠毒素和耶尔森毒素,可能是该克隆株致病性强的重要原因.

    作者:谷秀梅;刘文恩;简子娟;钟一鸣;陈丽华;陈伟;李艳华;罗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GRIN1基因hcv1840191位点多态性与双相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谷氨酸受体离子化NMDA1受体基因(GRIN1)hcv1840191位点多态性与双相障碍疾病(B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15例BD患者和200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标本,用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GRIN1基因hcv1840191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且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B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G和GG基因型携带者患BD的可能性分别是AA的1.86倍和1.93倍(P<0.05).结论 GRIN1基因hcv1840191位点A/G多态性与BD发病有关.

    作者:杨雪梅;刘芳;温洁新;李俊;宋亚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SO15189:2012与ISO15189:2007不同之处的解读

    为适应医学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012年推出了医学实验室性能和质量要求标准化文件新的版本——ISO15189:2012,内容与2007版有较多改动,如组织和管理职责中关于伦理、实验室负责人、质量管理体系等,技术要求中的人员、设备、结果报告、结果发布等.本文通过对两个不同版本的初步解读,希望能加深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的认识.

    作者:黄颖;徐元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转录因子Kaiso在肿瘤分子调控机制中的作用

    Kaiso是BTB/POZ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既能与甲基化的DNA结合又能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转录的BTB/POZ家族成员.Kaiso可参与调控多种肿瘤侵袭、增殖相关基因的转录,并能通过核、浆穿梭机制发挥其特有的生物学功能.揭示Kaiso对肿瘤的调控作用,有望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王梅;周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参考区间初步调查

    目的 评价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性能并初步调查其参考区间.方法 参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评价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PLT的精密度、正确度、携带污染率及线性范围,与比浊法检测100例心内科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对比.用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544例体检健康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初步建立健康成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率的参考区间.结果 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PLT的变异系数(CV)<4.0%,偏移<4.0%,在(40 ~ 800)×109/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5 3),携带污染率<1.5%,符合CLSI相关文件要求;电阻抗法和比浊法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别为(67.58±15.14)%、(41.28±15.45)%,相关系数(r)=0.62(P<0.05).健康成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电阻抗法)的参考区间为49.66% ~86.62%.结论 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性能良好,初步建立了其参考区间.

    作者:吴小利;李健;刘红英;贾海英;向代军;刘一凡;张洪瑞;谢尹晶;唐红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汉族儿童TPMT基因全蛋白编码区SNP检测与分析

    目的 分析汉族儿童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的蛋白质编码区(CDS)突变,探讨其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DNA测序检测103例AL患儿及111例对照组儿童的TPMT基因CDS碱基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汉族儿童TPMT基因筛查出2个蛋白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SNPs),分别为TPMT* 3C(A719G)和*1S(C474T).TPMT* 3C AA、AG、GG基因型频率在AL患儿组中分别为95.1%、3.9%和1.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7.3%、2.7%和0,其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和1.4%;TPMT* 1S CC、CT、TT基因型频率在AL患几组分别为5.8%、24.3%和69.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8.1%、28.8%和63.1%,其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0%和22.5%.2个cSNP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筛查出C210T和TPMT* 26 (T622C)基因突变.结论 汉族儿童存在TPMT* 26突变基因型,且TPMT* 3C、TPMT* 1S可能均与儿童AL易感性无关.

    作者:谢偲;岳丽杰;陈小文;郑苗苗;杨春兰;丁慧;任艳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QGAP1通过C末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含IQ模序的GTP酶活化蛋白1(IQGAP1)对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转染编码IQGAP1和IQGAP1-C末端的腺病毒载体并检测细胞中IQGAP1和IQGAP1-C的表达水平;转染靶向IQGAP1的小干扰RNA(siRNA),检测内源性IQGAP1的表达水平;用MTT和BrdU掺入法检测IQGAP1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E的表达.结果 转染腺病毒Ad-IQGAP1或Ad-IQGAP1-C使A549、MCF7和SW480细胞高表达IQGAP1或IQGAP1-C,其增殖能力较Ad-LacZ组均提高(t分别为19.418和25.643、29.283和16.261、23.138和56.739,P均<0.05);A549细胞转染Ad-IQGAP1-C组的促增殖效果明显优于Ad-IQGAP1组(t=25.643,P<0.05);用siRNA沉默内源性IQGAP1的表达后,与对照siRNA组相比,A549、MCF-7和SW480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显著抑制(t分别为18.324、18.931、19.609,P均<0.05).BrdU掺入法结果显示,增加IQGAP1和IQGAP1-C表达均可明显提高A549、MCF7和SW480的细胞DNA合成率(t分别为14.224和12.079、13.035和15.677、11.291和16.675,P均<0.05),在MCF7和SW480细胞中IQGAP1-C组促DNA合成效果明显优于IQGAP1组(t分别为15.677、16.675,P均<0.05);抑制IQGAP1的表达可显著降低DNA的合成(t分别为8.043、11.381、5.966,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高表达IQGAP1或IQGAP1-C的A549、MCF7和SW480细胞中,PCNA和细胞周期素E表达明显增加(tPCNA分别为6.541和7.460、17.769和13.048、10.261和6.544,P均<0.05;t细胞周期素E分别为17.243和12.258、10.109和14.216、12.011和12.058,P均<0.05);而干扰IQGAP1表达的细胞,与对照siRNA组比较,两者的表达明显降低(t分别为4.475和6.058,7.476和8.404,12.559和14.792,P均<0.05).结论 IQGAP1和IQGAP1-C促进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细胞增殖,且IQGAP1可能主要通过C末端影响细胞增殖.

    作者:吴燕;陈永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左下肢产气荚膜梭菌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例

    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的肠道及粪便中,常因深部创伤而感染.该菌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组织严重气肿,继而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大面积坏死.此菌感染可见于骨折感染[1]、菌血症[2]等.近期发现表皮葡萄球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1例,报道如下.

    作者:魏宏莲;温海楠;赵建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Ig)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6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宫颈癌患者和163例年龄匹配的无血缘关系健康女性外周血标本.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PCR分析KIR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间的差异.结果 CIN3/宫颈癌组的KIR2DL2和2DS2基因频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10.2% vs28.8%,P=0.000; 9.6% vs 25.2%,P=0.000).KIR2DL2/2DS2共表达个体的频率在病例组低于健康人对照组(9.0% vs22.7%,P=0.001),与降低疾病的患病风险有关(OR =0.336).基因型AA1和BX8与增加CIN3/宫颈癌的患病风险有关(49.1% vs 35.6%,OR=1.746,P=0.013;10.8% vs 4.3%,OR=2.692,P=0.026),而BX4与降低疾病的患病风险有关(2.4% vs 7.4%,OR =0.309,P=0.036).结论 KIR2DL2/2DS2对宫颈癌的发生可能具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许联红;戚传平;王永仿;蒋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11~2012年武汉地区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目的 观察武汉地区手足口病(HFMD)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基因型及其重组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武汉地区1 844例HFMD患儿EV71阳性的咽拭子标本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124株EV71病毒分离株的508 bp VP1基因序列进行测序,选择2株来自重症和1株来自轻症患儿的EV71毒株,构建VP1序列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的重组特点.结果 VP1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24株EV71型均属于C4基因型,其中56株属于C4a亚群,68株属于C4b亚群,Bootscan和5'UTR、P1、P2、P3区的进化树证实3株EV71分离株均为亲本株C4a型毒株guangdong/GD/CHN/2009和C4b型毒株SHZH98/GD/CHN/1998在P2区2A-2B基因交界处发生型内重组所产生.结论 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EV71分离株均为C4基因型,与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的优势株流行一致,且C4基因型存在型内重组现象.

    作者:伍仕敏;项杰;周虹;吴志强;李虹泽;刘为勇;吴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