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楠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根据国家新制订的结核病分类法,结核病共分5型.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症及胸内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Ⅱ 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此型患者症状大多较严重,且受累脏器较多.
作者:陈永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睡眠健康是衡量身体健康的重要尺度,然而步入老年后,约有半数以上的老年人饱受失眠的困扰,那么如何应对这种睡眠障碍呢?试试下面这八个黄金法则吧.晚间散步养成晚间散步的习惯.散步可以放松肌肉,使身体发热,当体温逐渐降下来时,人就会感到困乏了.美味安神具有安神催眠作用的食物有:猪脑、桂圆、莲子、芝麻、核桃、豆浆、黑豆、红枣、百合、枸杞、蜂蜜及海鲜等食物,平时可以常吃;睡前吃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这类水果的芳香气味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其中的糖分能抑制大脑皮质,从而使人进入睡眠状态.
作者:寇林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蓉蓉是农业大学园艺系的研究生,她的研究项目,立题新颖,思路清晰,设计合理,方法得当,结论科学,有一定的新意,导师们一致看好.毕业答辩时博得了评委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当她缓缓走下讲台时,却软软地倒在地上.只见她脸色苍白,一身冷汗,在导师的指挥下,迅速将蓉蓉送到校医院.不一会,蓉蓉便缓过来了.她请大家赶快回去继续答辩,并说这是老毛病了,好几次来月经都是这样,不会有事的.
作者:郭述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问:平时生活中,老年人发生便秘吃什么比较好?答:便秘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新陈代谢开始慢慢地减缓,各种健康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所以,应该掌握一些方法来解决老年人便秘的问题.第一,多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菠菜、桔子、香蕉等.粗纤维可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第二,多饮水及果汁软化粪便.清晨空腹饮加少量食盐的温开水300毫升.第三,炒菜时,适量加入烹调油,可起到润滑肠道之功效.其中的脂肪酸兼有促进肠蠕动之功能,从而使肠道润滑、畅通无阻.
作者:张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吸烟行为不是爱好和习惯,而是一种尼古丁依赖,已被定义为药物成瘾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太原市人民医院戒烟门诊胡春丽医生告诉大家,随着公众认识的提高以及医学界对戒烟研究的新进展,戒烟的成功率在逐步提高.
作者:王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作者:宋旭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一生如花、光彩照人”几乎是所有女人毕生孜孜以求的头等大事,很多女人们都希望自己青春常驻.在这个巨大的需求背景下,“卵巢保养”孕育而生.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美容店、养生店打着醒目广告——卵巢保养,宣称腹部精油按摩可以让女人越来越年轻漂亮,还能大大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诸多不适.那么卵巢保养到底有没有作用呢?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品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世界卒中日《宣言》说,卒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老龄化、活动过少、吸烟和快餐加速了卒中、心脏病、糖尿病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日益流行.如果不加干预,预计到2020年卒中的人口将增加一倍.相反,如果应用已有的知识,将会使一半人免于卒中的危害.脑卒中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已跃升为我国国民死因首位.在目前有效特异性治疗手段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早期预防是减少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佳途径.风险评估是识别脑卒中发生、复发的高危人群,明确预防重点的有效工具,对脑卒中一、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共同将每年的11月20日确定为中国“卒中教育日”.
作者:张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如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史的患者,家庭必备小药箱应有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片,而且还应随身携带,在“120”急救车没来之时,先进行自救.第一,舌下含服1粒硝酸甘油,不一定能降低死亡风险,但可以缓解症状.而且,可以通过含这片药来判断,患者究竟患有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如果是心绞痛的话,只要含上1片,药快化完时患者往往就不疼了,如果含1片不管用,5分钟后可以再含1片.如果2片含完还不能解决问题,很可能就是心肌梗死,得赶紧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作者:冀俊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步入老年,除了身体衰老之外,老年人的消极心理也是引发老年性疾病的主要因素.目前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问题.对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就成为预防各种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研究发现,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作者:荣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有: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2015年为76.3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2015年为10%).2015年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我国居民慢性病现状为: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2013年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何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远离“隐形糖”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不少加工食品里,厂家都不公布其中的糖含量,但专家们还是教了大家几招揪出“隐形糖”的简便方法.首先,要学会看加工食品上的标签.标签上每种食物成分必须按含量多少排序.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字眼排在成分中的前几名,就是含有“隐形糖”的食物,一定要适量摄取.其次,选水果时,尽量选成熟度稍低的,不但含糖少,具有保健价值的营养成分还更丰富.
作者:玲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作者:山西省健康教育中心;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释义:流行性感冒(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致病性强、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严重危害公民健康.儿童、老年人、体弱者的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弱,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儿童、老人、体弱者等易感人群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由于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的保护.
作者:王炳彦;董海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癌症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对男性而言,所有导致癌症因素中,饮食就占了30%~40%,60%的女性癌症也与饮食因素有关.那么日常中我们该如何选对食物,预防癌症.食物中有哪些元素能够帮助我们对抗癌症.
作者:杨民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儿童长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身高代表着头、脊柱、下肢长度的总和.人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开始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终止于青春期的结束.人一生中生长发育快的有两个时期,即婴儿期和青春期.婴儿期即出生到1周岁,在这一年内身高增长25厘米,这是人一生当中长得快的时期.青春期,生长发生突增,身高年增长率一般为3%~5%.年增值一般为5~7厘米,个别可达到10~12厘米,青春期过后,身高基本停止增长.
作者:郗光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白内障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基本的原因是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的发病率不断攀升.60岁以上的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是70%,70岁以上的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是80%,8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100%都患有白内障.但是为什么还有是些老年人不得白内障呢?今天就为您揪出白内障的两大“元凶”,帮您远离白内障的危险.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达·芬奇曾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人们得以拥抱和欣赏世界的无限美妙,灵魂才得以安居于体内.”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接受外界的光刺激并将其引起的冲动传送到中枢从而形成视觉,在当今的信息时代80% ~90%的外界信息经由视觉通道而获得.可见对于整个人来说眼睛所占比例很小,但是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龚元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作者:杨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亚健康(亚临床)心理属于人的正常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将亚健康心理和精神病对等起来,这也是人们对心理问题讳莫如深的原因.近几年,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的人屡见不鲜,虽然心理问题可以成为致命的“杀人武器”,但有心理问题却不等于精神病,亚健康心理其实也属于人的正常心理,心理有了问题应该及时咨询诊治.据了解,在临床中,人的心理可分为正常心理和不正常心理,正常心理包括了健康心理和亚健康心理(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边缘状态),不正常心理则是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及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出现问题和生理疾病一样,是经常发生的,因为心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它在不断地与自身、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对心理产生影响,因而心理波动是经常发生的,当然也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心理疾病.
作者:黄立坤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