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巧用白醋

荣曼

关键词:白醋, 温水, 收缩毛孔, 方法, 洗面奶, 水冲洗, 细菌, 洗手, 水洗, 皮肤, 冷水, 浸入
摘要:白醋美白的具体做法:一定要用温水,里面滴5~6滴白醋,不能太多.洗脸之前先洗手,这样会有效的避免将手上的细菌带到脸上.白醋美白洗脸和正常的洗脸方法是一样的.大概洗5~6下,就可以使用洗面奶了,洗完之后再用温水冲洗下即可.后还可以再用冷水轻轻敷一下脸,这样可以起到收缩毛孔的作用.白醋嫩肤的方法:将洗干净的脸和双手浸入加入白醋的温水中洗脸和手,5分钟后换用清水洗干净,长期这样用白醋洗脸和手,可让皮肤光洁、细腻.
健康向导杂志相关文献
  • 关注老年人群常见的几种疾病

    身体健康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前提,我们除了为老人们送上衷心的祝福,也把目光投向他们的健康领域,关注老年疾病的防治.老年疾病种类繁多,现就常见老年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和神经症等作一综合讲述,介绍相关防治措施,为所有的银发老人送上一份关爱.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节气养生之小暑民谚里的养生保健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各地小暑民谚中就有很多凝聚了养生保健的智慧,一起看一下吧.小暑多吃面食江苏等地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这“糕屑”就是炒面;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人们有吃饺子、面条的食俗.古时面条又称汤饼,张岱《夜航船》中就有“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之语.《魏式春秋》上云:“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小暑酷热难耐,为什么还吃令人淌汗的热汤面呢?《荆楚岁时记》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古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到了六月就应该辟恶,而“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署养生良方.此时节新麦方熟,吃上两碗新小麦做成汤面,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尝鲜又驱瘟疫邪气,是何等快意!且传统医学认为,小麦味甘,性凉,有养心安神,益气除热,除烦止渴,和五脏,调经络,利小便之功效.

    作者:吴桂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补镁可预防胰腺癌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数据显示,胰腺癌是美国第四大致死癌症.据美国“医药快报”网站新报道,《英国癌症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补充微量元素镁有助于预防胰腺癌.

    作者:陈宗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西游健康新传之防治脑卒中(下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人夏季需“防火”

    夏季炎热,饮水少,果蔬吃得少,老年人易出现口苦、舌干、目赤头晕等症,其原因为“火”所致,可见老人夏季养生要注意“防火”.“火”分“外火”与“内火”.外火即自然界的高温天气,它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皮肤松弛、多汗等症,灼热的阳光照射能引起日光性皮炎,也可导致身体散热发生障碍,使体温升高,体热积蓄而发生中暑.气温高、胃酸分泌较少而导致食欲不振.因此老年人夏季应少外出,如外出避免烈日直射,戴好遮阳帽,必要时可涂防晒霜.在家中注意通风降温,以防“外火”入侵.

    作者:寇林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找准病因防治老年人贫血

    有报道,在60~ 79岁老年人群中,贫血发生近35%,而到了80岁以上,发生率高达45%.所谓贫血,主要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所致.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小于120克/升,女性血红蛋白小于1 10克/升,就是贫血;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贫血定义为男子血红蛋白小于130克/升,女子血红蛋白小于120克/升.

    作者:滕长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湿疹常见误区

    湿疹属于皮肤科常见疾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红斑、丘疹、水疱性皮肤病,常有剧烈瘙痒,容易复发,患者对治疗湿疹常有以下误区.误区1:湿疹要保持皮肤干燥正好相反,湿疹需要保湿.患湿疹的儿童存在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保湿促进皮肤屏障的恢复很关键.患者应规律地应用保湿剂,不只是洗澡后使用,应坚持每天使用,需要时可每天多次使用.在冬季干燥季节可考虑在房间使用加湿器,使房间温度保持在50%左右.

    作者:杨希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防老年斑从中年开始

    从中年开始,就要预防老年斑的到来.老年斑一般约在50岁后开始出现在阳光能晒到的皮肤上,如脸部、耳朵、颈部、前胸、前臂、手脚.初期较平坦,之后渐渐凸起、呈现棕色到黑色的丘疹或斑块,表面摸起来粗糙.60 ~ 70岁后,老年斑的数目可能逐渐增多,面积也会扩大.老年斑的形成原因,包括皮肤功能逐渐衰退、内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差、血液循环差等.

    作者:晓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如何上医院看病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接触医疗卫生行业机会少,当患有疾病时,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上医院看病,本篇文章就人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看病问题,作一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你到了医院,会为看哪个科室而发愁吗选择了适合你的医院,那么到了医院里你能清楚地知道你要选择哪个科室去诊治吗?也许你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很多情况下你自己一时无法辨别清楚自己的病症,所以当然也比较难确定要看哪个科.选对了,可以节省时间,选错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所以,在看病之前,对“诊室”下药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很多医院都设有问询台和导诊台,大家可以先去询问然后再挂号.

    作者:陈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 术后谵妄的防治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手术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更多的老年患者将可能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谵妄是术后常见的一种急性精神错乱状态,主要发生在老年男性患者,本病临床特征常表现为意识、注意力、认知和知觉障碍,其中注意力障碍是其主要症状.

    作者:刘栋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吃的太素 也许更容易患上“三高”

    经常会听到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我想减肥还能吃肉吗?她天天吃肉为什么血脂一点不高?我基本上吃素,就吃主食加点蔬菜,为什么血脂还是这么高,人还是这么胖?其实这些问题都无法回答.因为让人发胖和“三高”的,并不是某一种或某一类食品,比如肉类、蛋类、奶类等,而是一个错误的饮食生活习惯,一个总体平衡.如果吃进去的热量虽然不算太多,但消耗实在太少,也照样是容易胖的.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吃的食物比例不合理,这个平衡就更容易向发胖一方倾斜.比如说,鱼肉蛋奶都不肯吃,未必是个健康饮食策略,弄不好更容易带来肥胖和“三高”的麻烦.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平衡主副食“秘笈”

    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就是要每日均衡摄人谷薯类以及肉、蛋、乳制品、鱼、禽、蔬菜、水果、豆制品、油脂类等食品,不偏食,合理搭配,做到主副食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等.主食每顿都要吃米饭、包子、馒头等谷薯类主食是我国居民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在总能量适当的基础上摄取合理比例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还可以防止机体蛋白质的过度消耗和脂肪过度分解而导致的酮体生成.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因害怕影响血糖而不吃主食的方法是十分错误的.

    作者:刘鹏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泡脚虽养生也有禁忌证

    据报道,一名46岁的女子近日深夜零时下班回家,打了盆热水边看电视边泡脚,突然昏倒在地,被家人紧急送至当地医院抢救时,该女子已失去生命体征,心跳、血压、脉搏都检测不出;虽经医生做心肺复苏、急救半个多小时,曾短暂恢复微弱心跳,但她仍无自主呼吸,终回天无力离世.当地医生介绍,经检查发现,该女子头部脑血管有动脉瘤突发破裂.

    作者:刘显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亚健康 有没有找上你

    长期以来,人们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只分为健康与疾病状态.亚健康的理论是近年来在国际精神病学术会上提出的,并越来越引起重视.什么是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由于生理、心理、社会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因素而引起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它是一个既非健康又非疾病的状态,故有人将亚健康状态又称为“机体的第三状态”.

    作者:殷大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注重食疗预防疾病

    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如果你饮食搭配合理的话,你就能有一个健康身体.从食疗的角度考虑,了解食物营养成份非常重要.下面为您介绍一些食物,它们能让你身体更健康.香焦:一根香蕉中含有约467毫克的钾,而钾是人体肌肉(尤其是心肌)保持强健有力的保证.此外,钾还有利于降低动脉血压.香蕉还是纤维素的主要来源,它不但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中和体内过多的酸物质,并能辅助治疗胃痛.

    作者:玲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警惕“老来瘦”

    俗话说的好:“千金难买老来瘦”.由于因生理机能的改变,人到老年逐渐出现消瘦大多是正常的.而且老年人稍瘦些可以避免因肥胖而导致的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等.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引起消瘦的一些老年疾病发生.在短时间内身体消瘦明显者,切不可不以为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下面介绍几种引起老年人消瘦的常见疾病.

    作者:袁联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鲜为人知的“更年心”

    “更年心”是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一种类型,但患者的更年期综合征表现并不典型,而以心脏功能异常为主.根据临床观察,“更年心”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异常症状.心悸绝大多数患者都有心慌、烦闷等感觉,在心情不舒畅时,可出现类似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作的心前区疼痛,但心电图检查往往没有异常.

    作者:陈永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抑郁症的预防

    不可忽视抑郁症状专家认为,如果老年人几天不吃饭,或者对平时乐在其中的事情失去兴趣2周以上,那么老年人可能得了抑郁症.询问老人的感受专家表示,老年人对不能开车等能力丧失的现实更难接受.家人此时要倾听老年人感受,尊重老年人情感.关注抑郁微妙症状专家认为,老年人常说“我不伤心”或“我不孤独”,原因是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其实,老年人经常搓手、表现不安、易怒或坐不住等都是抑郁症的细微表现.

    作者:魏国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人胳膊酸痛需警惕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问:崔先生患高血压多年,一直依靠服用降压药维持血压.近1个月来,他老是出现胳膊疼的感觉.原以为是抱孙子劳累后导致的胳膊酸痛,也没放在心上,但经休息后这胳膊痛一直不见好转,甚至还引发胸闷等其他症状.这是怎么回事呢?答:家人陪同来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下来,崔先生吓了一大跳,他竟然患上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而这段时间出现的胳膊痛也是源于冠心病.冠心病的病因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高尿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遗传因素等.男性、老年、不爱运动者常是冠心病青睐的对象.

    作者:耿召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解读中老年人的头晕

    头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不适现象之一,轻者表现为头晕、眼花、视物不清并旋转、行走不稳、头重脚轻;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眼花、汗出、面色苍白、上肢或单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扑倒.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可发于青年人.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脑卒中(中风)而危及生命.

    作者:于荣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健康向导杂志

健康向导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