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德耀;林国奎;杨坤
我们在使用酶试剂过程中发现,酶试剂有效存贮时间与酶试剂质量、复溶水质量有关[1],还与环境中的细菌污染有关,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维政;陈允凤;何长有;林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开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的检测,能帮助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疗效 .我们对我院近年来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ESBLs的检测,并作了17种抗生素敏感试验.本文重点介绍ESBLs阳性株的药敏情况.
作者:张险峰;陆玉霞;张联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例摘要患者男,47岁.1998年9月因呕血收入我院诊断为肝硬化.于10月27日进行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用胃镜治疗).29日患者突然发高热,体温:39.2 ℃,心率92次/分,WBC:22.1× 109/L,N:0.9.当即抽血做血培养,结果为Streptococcus oralis(口腔链球菌) .临床根据药敏结果,用头孢三嗪治疗,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作者:赵莉萍;张军民;唐开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们发现,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简称<规程>)推荐的方法配制腺苷脱氨酶(ADA)测定的底物缓冲液,即使保存于4 ℃冰箱,空白吸光度亦不断上升.为此,笔者试用多种防腐剂进行防腐效果和测定结果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钢;滕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糖蛋白糖链分析方法--凝集素亲和沉降法. 方法用凝集素亲和沉降法分别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的L-PHA、LCA和DSA 凝集素结合率.结果批内CV值分别为4.1%、2.3%和3.4%,批间C V值分别为5.7%、3.8%和4.3%,与凝集素亲和层析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 、0.980和0.978.并用此法对30例健康者和57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L-PHA、LC A和DSA凝集素结合率进行了测定.结论表明凝集素亲和沉降法简便、快速、可成批检测,适合临床实验室使用.
作者:陈国千;张万忠;吕元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前,实验室通常使用2-硫基乙醇(以下简称2-Me)破坏IgM抗体,但反应条件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对不同条件下2-Me破坏IgM抗体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作者:李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们对南京市白下区部分服务行业人员进行了弓形体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621名服务行业人员,主要是夜总会、宾馆和歌舞厅的服务员.男149名,女472名.18~40岁.调查时间为2000年3月至9月.
作者:周碧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提高酶活性测定的质量水平.方法通过以实测摩尔吸光度(ε)校正酶活性测定的计算因子(K值),来观察各实验室经过校正K值后测定的结果是否比校正前测定的结果更具可比性.结果通过对全省三级医院的调查测试,经实测ε校正K值后的测定结果,其离散度远小于校正前的测定结果. 结论结果表明K值的设置不当,是影响酶活性测定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蒋胜高;许斌;程梅;陈江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表现的出血、高凝状态、以及DIC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一小部分患者在治疗早期(2周内)死亡.D-二聚体(D -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一种特异的降解产物,其水平检测可帮助了解患者的凝溶状态,对是否抗凝、溶栓等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作为病情观察监测的指标之一.
作者:孙培玉;刘晓红;关向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厌氧菌肺部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但常规取材法做厌氧菌培养不易检出.我们于 1997年12月~1998年10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术取材,对住院和门诊肺部感染21例病人进行厌氧菌病原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汤旭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类孟买型是ABO血型系统的罕见血型,我院在常规血型鉴定中发现类孟买型O AHm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冰;李海珠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新鲜血红蛋白肉汤在检测细菌低抑菌浓度时的显色指示效果,并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相比较,以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将培养16 h的菌悬液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新鲜血红蛋白肉汤中,用真空进样法将溶液吸入特制药敏板中 ,35 ℃孵育后,再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读MIC,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作对照.结果用新鲜血红蛋白肉汤6次测定20种抗生素对3株ATCC标准菌株MIC,结果均在质控范围内,且重复性较好.用新鲜血红蛋白肉汤测定MIC,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相比 ,15种抗生素对46株革兰阳性球菌和70株革兰阴性菌的MIC在±1个稀释度内符合率分别为95 .07%和94.67%.结论新鲜血红蛋白肉汤可用于细菌的MIC检测,结果准确、直观和清晰.
作者:王礼文;孙宏彬;陈亚军;陈云峰;李克涓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前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是依靠取脑脊液沉淀物用墨汁负染法找到有宽阔透明荚膜的隐球菌,所用墨汁要求用印度墨汁或国产优质墨汁.我们用市售普通墨汁检出3例新型隐球菌,现介绍如下.
作者:包志明;迟银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尿酸是机体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由肾脏从尿液中排泄.健康人血清尿酸浓度男性150~400 μmol/L,女性130~410 μmol/L,如果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产生增加或肾功能损伤导致尿酸排泄障碍,可使血清尿酸浓度增加(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可继发尿酸性痛风 .因而临床上血清尿酸测定常作为痛风及肾功能损伤的诊断试验.尿酸作为一种还原物质, 还参与了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血清尿酸浓度降低(低尿酸血症),常被忽视,近年的研究发现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静;魏明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近来,有人认为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体内炎症有关,国外已有此方面的研究报道[1,2],国内尚未见此类文献.为了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关系,本文检测了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同时,还观察了Ⅱ型糖尿病患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水平,初步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状态的变化.
作者:张葵;汪海宁;罗浔阳;陈军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Duffy血型系统为人类23个血型系统中发现较早的血型系统.有关Duffy血型的分布国内报道的不少,但有关临床的报道只见到一例[1].为此,本文作者根据Mollison专著[2]及国内外有关文献作一简要综述,希引起同道的注意.
作者:陈忠;张莉尼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伴11q23染色体异常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特征.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12种系列相关性单克隆抗体对14例伴11q23染色体异常的初诊的非继发性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研究.结果 14例11q23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12例,女2例;t(4;11)(q21;q2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8例,免疫分型显示CD10-CD19+、CD33+、CD34+仅各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其中M 5b、M3和M2a各1例,4例CD34+,1例表达淋系抗原(CD7+CD19+);浆细胞白血病1例, 所用的12种单抗均阴性.结论 11q23异常ALL主要为B前体细胞(CD10-CD19 +),11q23异常AML高表达CD34,提示此类患者起源于较早期的干/祖细胞的恶性转化.
作者:王莉萍;李建勇;薛永权;朱明清;王爱青;陈黎;耿美菊;阮长耿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引进高碘酸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方法.方法HT K 利用高碘酸钠将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在450 nm处吸光度下降与样品中胆红素含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对试剂配方和实验条件进行优选,建立了一种工作液稳定,不受一般溶血、脂血影响的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方法.结果分别对高值和低值胆红素血清各 1份进行测定,批内CV0.52%和0.68%,批间CV1.36%和2.45%,总CV1.35% 和2.56%;方法线性达356.2 μmol/L;平均回收率为103.1%;本法(Y)与改良J-G法 (X)测定结果比较,相关系数r=0.9986,回归方程Y=0.982X+0.612;样品溶血Hb<5.0 g/L,脂血TG<4.0 mmol/L及VitC含量<100 mg/L,对测定无影响.结论本法为血清总胆红素常规自动分析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在严重原发病过程中发生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吸气性呼吸衰竭,死亡率极高,肺部微血栓形成是ARDS患者为常见的死亡原因.本文观察ARDS不同病程阶段时抗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趋势,分析其作用机制,探讨在发病过程中测定上述指标的临床意义 .
作者:门剑龙;徐凤华;刘文来;赵文;侯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Haemophilus(嗜血杆菌)是苛养性细菌,与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有关[1],其生长不仅需要X、V因子,而且受革兰阳性细菌生长的抑制,分离培养极为困难.我们用含50 mg/ L万古霉素的兔血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对121名60~97岁老年人及165名3~6岁儿童的咽部分泌物进行了嗜血杆菌分离和鉴定,并对所分离的嗜血杆菌进行了β-内酰胺酶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东科;赵丽;张秀珍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