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丽红;李武艳;李晓娜;张保华;苏建;杨静;杨燃;曹华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将2010-07-2011-06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分为肺部感染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分析比较肺部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意识状态、卧床时间、基础疾病、饮食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意识障碍或昏迷、卧床>1周、伴糖尿病、伴COPD、鼻饲饮食是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全面的护理,减少细菌存留的时间与数量,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误吸现象,对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红钊;张保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显微镜下颞部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清除脑基底节区血肿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2010-07-2012-08我们对102例出血量25~100 m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早期血肿清除术:53例(治疗组)采用颞部直切口镜下小骨窗微创术,与49例应用去大骨瓣开颅清除并减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少(24.52%<对照组的81.63%)、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且不需后期二次手术颅骨修补;预后良好率57.3%,优于对照组的3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部直切口小骨窗镜下微创清除术是急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可靠的外科方法,对减少脑基底节区血肿治疗中的并发症及提高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万卿;任增玺;段素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喹硫平与阿立哌唑均是新一代的非典型精神病药物,临床用于抗精神病治疗已比较普遍,为更好了解其不良反应,认识其特点,对照观察喹硫平、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翠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鲁西南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100例45岁以下青年卒中患者为青年组,>45岁10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影像学、颈部血管彩超、TCD等检查,并进行DSA 检查,分析两者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结果 青年组及中老年组脑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5%及88%.青年组颅内动脉病变60例(70.6%),颅外动脉病变10 例(11.8%),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5例(17.6%);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病变35 例(39.8%),颅外动脉病变40 例(45.5%),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3例(14.7%).青年组轻度狭窄60例(60%),中度狭窄30例(30%),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10%),中老年组轻度狭窄20例(20%),中度狭窄35例(35%),重度狭窄或闭塞45例(45%).结论 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梗死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青年患者以颅内动脉病变多见,中老年患者以颅外动脉病变多见,中老年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较青年组重.
作者:杨鹏;张爱梅;李宪章;郭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而导致的气流受限,发生的严重缺氧和CO2潴留,若患者短期缺氧,对身体的损害尚可挽救,若长期缺氧加上细菌等毒素影响以及CO2潴留,患者身体会受到严重甚至不可挽回的损伤[1],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危重症,起病急,病死率高.作者收集、整理我院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5 a来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1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18例破裂动脉瘤均顺利栓塞,无破裂出血发生,动脉瘤腔达到完全致密填塞14例,非完全致密栓塞4个;术后发生脑梗死2例,脑积水1例,经相应治疗后本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患者创伤小,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赵红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在围生期缺氧及生产时产程较长或吸入羊水所致窒息缺氧导致脑缺血缺氧性损害,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部分病例可遗留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骆泽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再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09-01-2012-12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再次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首次术后距复发时间越长者再次手术后生存期也越长;术前病理分级越低者,复发后再次手术生存期也越长.结论 对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过程中,首次手术距复发时间、术前病理分型以及首次手术切除情况等因素会对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产生影响,值得关注.
作者:张忠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主要为脑动脉瘤所致,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SAH继发癫发作并不少见,部分病例以癫首发或是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文献报道的SAH继发癫发作的发病率波动在9%~20%之间[1].SAH后癫可加重病情,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病死率、致残率升高.丙戊酸钠逐渐成为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线广谱抗癫药,丙戊酸钠作为预防性抗癫药物在SAH早期应用,是一种有效预防SAH后癫发生的方法[2],鉴于丙戊酸钠对肝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的不良作用,本文对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丙戊酸钠预防SAH患者癫的发生分析如下.
作者:常克亮;牛光明;单春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s of the vertebral antery, DAVA)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病率为1/10万[1],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椎动脉夹层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2-4],其中小脑后下动脉的保护是介入治疗的关键技术.2012-07我们收治1例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弹簧圈的1.5个环突入到小脑后下动脉开口处,术后并发一过性失语及偏瘫,经过对症治疗,4个月后随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青峰;王国芳;周志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北方冬季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其中毒所致的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d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指本病患者经治疗好转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2~60 d),再次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如精神异常、智能下降、肌张力增高和大小便失禁等,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我科2010-01-2013-02共收治28例此类患者,经给予精心诊治和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陈彬;王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由Baron在1835年首次报告,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的分支破裂,造成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1].大约80%由外伤所致,称为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少部分CCF病因不明,称为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spontaneous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CCF).SCCF临床较为少见且病因较为复杂,由于眼部症状突出常首诊于眼科,临床上容易与一些眼科常见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漏诊,本文就1例SCCF误诊为眼型Grave's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博;聂鹏;刘扬;杨彬;黄雪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探讨.方法 抽取86例患有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微弹簧圈栓塞疗法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方式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方式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姜克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肺性脑病是因呼吸功能不全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轻型患者有头痛、神经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兴奋;中型出现谵妄、躁动、肌肉抽搐、球结膜水肿、生理反射迟钝;重型患者呈昏迷状态,可癫痫样抽搐、生理反射消失、巴宾斯基征阳性[1].
作者:董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5-2011-12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年龄≥65岁急性脑卒中患者127例,分为吞咽障碍组70例,无吞咽障碍组57例,分析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患者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5.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脑干梗死是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吞咽障碍组住院期间发生肺炎21例(30.00%),无吞咽障碍组发生肺炎5例(8.77%).吞咽障碍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P<0.01).结论 老年卒中患者容易发生吞咽障碍,肺炎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王林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普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发生漏尿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2010-01-2010-10我院收治的84例普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的临床资料,分析漏尿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统计干预前后漏尿率、尿道感染率、压疮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普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发生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有患者生理结构的变化、生理功能的降低、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心理不适感等,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漏尿率、尿道感染率、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查找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漏尿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于航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以及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1-06-2012-05我院收治的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97例,对其临床资料和颈动脉彩超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97例患者中,管腔轻度狭窄35例,中度狭窄42例,重度狭窄20例;CCVI-Ⅰ型29例,CCVI-Ⅱ型33例,CCVI-Ⅲ型35例.结论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典型性,且颈部彩超检查能够对斑块的大小、位置及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值得关注.
作者:刘华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属感染的脑室积脓脑室炎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我院神经外科2010-06-2012-06收治的6例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属感染的脑室积脓脑室炎病例,均行双侧脑室钻孔持续外引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给予抗生素脑室内灌洗,联合静脉用药,对其疗效进行分析并随访1 a.结果 4例脑室炎患者临床治愈,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于恶病质.结论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属所致的化脓性脑室炎以预防为主,一旦确诊,早期静脉给药,联合双侧脑室持续外引流及抗生素灌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天豪;宋来君;郭付有;孙红卫;马斯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再发年龄、性别差异、再发间隔时间、再发部位)、危险因素及影像学,指导临床治疗与预防.方法 从发生脑梗死的349例病例中筛选出2次及2次以上出现符合脑梗死临床表现的病例147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缺血性脑卒中后再次脑梗死的发病率42.12%,其中颅脑MR检查DWI序列有异常高信号者35.53%,无异常高信号者6.59%,两者之比5.39∶1.(2)再发脑梗死为男∶女≈1.82∶1,再发高峰年龄55~65岁.其中有再发脑梗死临床表现并颅脑MR检查DWI序列有无新发病灶二者中,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再发时间间隔平均4 a,女性再发时间间隔早于男性.初发脑梗死后再发率第1年内高且以第1次再发多见.(4) 首、再发部位为同一区域者53例(42.74%).(5)再发脑梗死中83.87%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88.75%男性患者有吸烟和(或)饮酒史.结论 首次脑梗死后再发脑梗死者部分出现颅脑MR检查DWI序列无异常高信号,男性再发率高于女性,女性再发间隔短于男性.再发经常在同一部位.再发者多数合并危险因素,以高血压和吸烟为著.
作者:林晶倩;张爱娟;杨丽芳;王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已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而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DON)却未引起足够的认识.临床观察1~5 a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神经病变的几率为5%,6~10 a者则达8%[2],严重者可导致视力丧失.本文对145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成;陈彬川;王延武;帖红艳;杨峥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