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李学敏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09-02-2012-03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6例)与对照组(88例),2组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106例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及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干预,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及护理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作用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已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而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DON)却未引起足够的认识.临床观察1~5 a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神经病变的几率为5%,6~10 a者则达8%[2],严重者可导致视力丧失.本文对145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成;陈彬川;王延武;帖红艳;杨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浅析

    目的 比较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和住院治疗抑郁症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对照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各38例.2组均以8周为一疗程,在治疗前及用药后1、2、4、6、8周末用HAMD、HAMA比较治疗效果及起效时间.结果 2组治疗8周后HAMD、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间比较:2、6、8周HAMD评分及2、6周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他各周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障碍中西结合,优势互补,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刘继;王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鲁西南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

    目的 分析鲁西南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100例45岁以下青年卒中患者为青年组,>45岁10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影像学、颈部血管彩超、TCD等检查,并进行DSA 检查,分析两者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结果 青年组及中老年组脑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5%及88%.青年组颅内动脉病变60例(70.6%),颅外动脉病变10 例(11.8%),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5例(17.6%);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病变35 例(39.8%),颅外动脉病变40 例(45.5%),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3例(14.7%).青年组轻度狭窄60例(60%),中度狭窄30例(30%),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10%),中老年组轻度狭窄20例(20%),中度狭窄35例(35%),重度狭窄或闭塞45例(45%).结论 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梗死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青年患者以颅内动脉病变多见,中老年患者以颅外动脉病变多见,中老年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较青年组重.

    作者:杨鹏;张爱梅;李宪章;郭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09-2012-09住院肝性脑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吸氧、护肝类、防治脑水肿药物,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和支链氨基酸.观察组患者支链氨基酸和门冬氨酸鸟氨酸用法和剂量同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直到患者清醒或连续应用3 d后患者意识未改善即停用.观察2组患者清醒和病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清醒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3 d内清醒43例,对照组患者用药3 d内清醒28例;观察组患者用药3 d内清醒率(86.0%)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死亡3例,病死率6.0%;对照组患者中死亡16例,病死率3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联合治疗促进肝性脑病患者清醒,降低病死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杨玉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儿童偏头痛发作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头痛患儿选自2010-05-2012-03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或住院患儿68例,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头痛,年龄2.5~8岁,平均6岁;男30例,女38例;病程2个月以内11例,>2~6个月12例,>6个月~1 a 25例,>1~2 a 20例;发作频率不等,少则1个月左右发作1次,多则3~5 d发作1次;发作部位:全头痛15例,单侧或双侧颞区痛35例,枕部痛10例,前额区痛8 例;发作持续时间短则十余分钟,长则十余小时;疼痛性质多为搏动性痛或胀痛,少数患儿对头痛性质描述不清;伴随症状有发热、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畏光、畏声、视物模糊等;有先兆性头痛35例,无先兆性头痛33例;头痛程度轻至中度.

    作者:吕楠;王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喹硫平与阿立哌唑不良反应的对照分析

    喹硫平与阿立哌唑均是新一代的非典型精神病药物,临床用于抗精神病治疗已比较普遍,为更好了解其不良反应,认识其特点,对照观察喹硫平、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翠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普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普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发生漏尿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2010-01-2010-10我院收治的84例普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的临床资料,分析漏尿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统计干预前后漏尿率、尿道感染率、压疮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普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发生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有患者生理结构的变化、生理功能的降低、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心理不适感等,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漏尿率、尿道感染率、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查找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漏尿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于航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26例额叶癫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和总结额叶癫的临床特点、脑电图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 对26例额叶癫的临床特点、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额叶癫临床发作形式多样,有姿势性发作、躯体自动症、偏转发作、伴发声及迅速进展的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等,长程录像脑电图监测阳性率高.本组患者误诊率73.1%(19/26),主要误诊为颞叶癫、睡眠障碍、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精神分裂症及癔症发作等.结论 额叶癫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临床医生一定要掌握其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点,长程录像脑电图监测对诊断意义重大.

    作者:郝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外伤性前颅底脑脊液漏手术治疗分析

    外伤性脑脊液漏临床常见,绝大多数可保守治愈,有极少数病例迁延不愈需手术治疗.2005-06-2012-10我科手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五中;殷建军;常文海;张俊杰;杜顺利;付兵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的康复干预模式分析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患者在偏瘫之后,对后遗症的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1-05-2012-03我院采用康复干预治疗28例脑血管偏瘫患者,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在接受康复干预治疗后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其神经系统、上肢活动、下肢活动等都有了显著的恢复,生活基本正常.结论 康复干预治疗是一种帮助因脑血管病导致的偏瘫后遗症的患者恢复其自主能力,可以恢复其基本生活能力,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有望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小儿鼾症围术期的影响

    小儿鼾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3%,其主要症状为鼻堵、呼吸不畅、张口呼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下降、认知障碍等[1],给患儿及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由于患儿大多为学龄期或学龄前期的儿童,面临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紧张、不安、依赖等心理,表现为哭闹、烦躁、不愿配合,影响手术的进行及术后的康复[2].2011-06-2012-08我科对150例小儿鼾症患儿及家属围术期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瑞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理疗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应用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牵引+针刺+中频电).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7%、98.7%,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保全;卢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疗程满2周后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在神经功能恢复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作者:韩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肺性脑病50例临床分析

    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而导致的气流受限,发生的严重缺氧和CO2潴留,若患者短期缺氧,对身体的损害尚可挽救,若长期缺氧加上细菌等毒素影响以及CO2潴留,患者身体会受到严重甚至不可挽回的损伤[1],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危重症,起病急,病死率高.作者收集、整理我院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09-02-2012-03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6例)与对照组(88例),2组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106例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及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干预,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及护理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学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特异性siRNA抑制髓母细胞瘤c-MYC基因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对c-MY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脂质体将合成的c-MYC siRNA转入D425细胞株,以未转染细胞以及通用阴性对照为对照组,经MTT法检测siRN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RNA对c-MYC表达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由siRNA转染引起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TT显示各时点细胞存活率,在Lipofectamine-siRNA组以及对照组和脂质体组在24 h、48 h及72 h时均有显著差异(P<0.05).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显示Lipofectamine-siRNA组c-MYC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质体组、阴性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显示,Lipofectamine-siRNA组的凋亡情况较其他组明显(P<0.05).结论 体外转染c-MYC siRNA可有效抑制D425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效率可达50%以上.

    作者:王向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低场强MRI诊断脑出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诊断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脑出血患者MRI影像学表现及血肿内血红蛋白的信号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3例症状典型,腰穿有血性脑脊液确诊;1例症状不典型,MRI影像学特点不明显,进行Gd-DTPA增强扫描,血肿轻度强化,结合CT检查确诊;10例MRI影像学特点不典型,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确诊.20例亚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低场强MRI检查中影像学特点典型,且T1WI、T2WI均为高信号.26例慢性期脑出血患者,病变开始阶段T1WI、T2W均为高信号.结论 临床医师需要掌握低场强MRI的典型影像学特点及信号演变规律,并结合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确诊.

    作者:张进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医院精神抑郁/焦虑量表在住院期间孕妇心理评估及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院抑郁/焦虑量表用于住院孕妇心理评估中的应用及针对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在我院住院的968例孕妇,年龄21~40岁,孕周28~41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在孕期24、38周接受HAD问卷调查,并制订相关的方案.孕妇分娩后,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案,而实验组接受针对性影响因素的方案,并在产后1、2、4周分别进行HAD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文化程度、职业和居住条件对于孕妇的抑郁焦虑发生不产生影响(P>0.05),而孕妇抑郁焦虑的产生可能和产前并发症、夫妻关系、异常孕产、医护关系和医务人员态度具有一定的关联度(P<0.05).第4周可产生治疗效果,而在抑郁指标中,第2周即可产生治疗效果.结论 医院抑郁/焦虑量表可有效用于住院孕妇心理评估中的应用及干预.

    作者:张彩霞;刘新新;杨静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进展型脑梗死的CISS分型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进展型脑梗死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分型)及不同分型之间预后的差异,了解CISS分型预测对预后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登记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符合进展型脑梗死标准的患者进行CISS分型.随访患者卒中后6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比较不同亚型间的预后是否有差异.结果 进展型脑梗死可见于不同的CISS亚型,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以心源性卒中预后差,心源性脑卒中组和其他分型间死亡/残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穿支动脉病变组间死亡/残疾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进展型脑梗死的CISS亚型可推测脑梗死进展的机制,并为预后估计提供依据.

    作者:赵松耀;崔亚平;汪桂青;王妮妮;秦晓明;尹刘杰;窦海玲;陈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肝性脊髓病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预后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1-01-2012-09我院收治的肝性脊髓病27例,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并给予内科综合治疗,1例行肝移植治疗,1例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 内科综合治疗可暂时减轻病情,但远期预后差.1例患者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后下肢肌力改善.1例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肝功能明显改善,下肢肌力改善.结论 肝性脊髓病预后不良,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肝移植和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彦玲;张全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