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

杨玉贵

关键词:肝性脑病, 纳洛酮, 门冬氨酸鸟氨酸, 支链氨基酸
摘要:目的 探讨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09-2012-09住院肝性脑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吸氧、护肝类、防治脑水肿药物,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和支链氨基酸.观察组患者支链氨基酸和门冬氨酸鸟氨酸用法和剂量同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直到患者清醒或连续应用3 d后患者意识未改善即停用.观察2组患者清醒和病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清醒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3 d内清醒43例,对照组患者用药3 d内清醒28例;观察组患者用药3 d内清醒率(86.0%)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死亡3例,病死率6.0%;对照组患者中死亡16例,病死率3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联合治疗促进肝性脑病患者清醒,降低病死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特异性siRNA抑制髓母细胞瘤c-MYC基因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对c-MY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脂质体将合成的c-MYC siRNA转入D425细胞株,以未转染细胞以及通用阴性对照为对照组,经MTT法检测siRN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RNA对c-MYC表达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由siRNA转染引起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TT显示各时点细胞存活率,在Lipofectamine-siRNA组以及对照组和脂质体组在24 h、48 h及72 h时均有显著差异(P<0.05).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显示Lipofectamine-siRNA组c-MYC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质体组、阴性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显示,Lipofectamine-siRNA组的凋亡情况较其他组明显(P<0.05).结论 体外转染c-MYC siRNA可有效抑制D425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效率可达50%以上.

    作者:王向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神经妥乐平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椎体骨质增生,使颈神经根和(或)脊髓受压,临床表现为颈痛及强迫头位、臂神经痛、脊髓压迫症等多种症状,作者应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NTP)常规治疗颈椎病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耀辉;姜秀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1],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威胁居民健康的第一位原因,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科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豫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颞部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清除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显微镜下颞部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清除脑基底节区血肿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2010-07-2012-08我们对102例出血量25~100 m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早期血肿清除术:53例(治疗组)采用颞部直切口镜下小骨窗微创术,与49例应用去大骨瓣开颅清除并减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少(24.52%<对照组的81.63%)、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且不需后期二次手术颅骨修补;预后良好率57.3%,优于对照组的3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部直切口小骨窗镜下微创清除术是急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可靠的外科方法,对减少脑基底节区血肿治疗中的并发症及提高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万卿;任增玺;段素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鲁西南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

    目的 分析鲁西南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100例45岁以下青年卒中患者为青年组,>45岁10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影像学、颈部血管彩超、TCD等检查,并进行DSA 检查,分析两者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结果 青年组及中老年组脑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5%及88%.青年组颅内动脉病变60例(70.6%),颅外动脉病变10 例(11.8%),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5例(17.6%);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病变35 例(39.8%),颅外动脉病变40 例(45.5%),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3例(14.7%).青年组轻度狭窄60例(60%),中度狭窄30例(30%),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10%),中老年组轻度狭窄20例(20%),中度狭窄35例(35%),重度狭窄或闭塞45例(45%).结论 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梗死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青年患者以颅内动脉病变多见,中老年患者以颅外动脉病变多见,中老年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较青年组重.

    作者:杨鹏;张爱梅;李宪章;郭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再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再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09-01-2012-12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再次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首次术后距复发时间越长者再次手术后生存期也越长;术前病理分级越低者,复发后再次手术生存期也越长.结论 对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过程中,首次手术距复发时间、术前病理分型以及首次手术切除情况等因素会对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产生影响,值得关注.

    作者:张忠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

    眩晕(vertigo)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发作时多数患者感觉周围事物在旋转,少数患者出现视物摆动或摇晃,也可有自身在一定平面上转动、倾倒、沉浮或摇晃,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指物偏斜、耳鸣及听力下降等,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及血压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候.引起的眩晕原因众多,如梅尼埃病、颈椎病、后循环供血不足等多见,部分病理生理等基础问题至今仍未能阐明.笔者2011-07-01-12-31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肺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肺性脑病是因呼吸功能不全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轻型患者有头痛、神经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兴奋;中型出现谵妄、躁动、肌肉抽搐、球结膜水肿、生理反射迟钝;重型患者呈昏迷状态,可癫痫样抽搐、生理反射消失、巴宾斯基征阳性[1].

    作者:董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及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精神科医师及其他内科医师各55名,采用职业倦怠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精神科医师成就感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内科医师,情绪衰竭、玩世不恭等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内科医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科医师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等一般因素在职业倦怠MBI-GS评分中无明显差异,收入、家庭、人际、健康等满意度情况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关系较为密切.结论 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较其他内科医生更为严重,其职业倦怠与收入、家庭、人际、健康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李于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妊娠高血压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2例护理体会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近才被明确定义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迅速进展的颅高压、癫、失明、意识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为可逆性的大脑后部白质损害,诱因有高血压、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等,尤其常见于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孕妇[1].我科自2005-01至今共收治妊娠高血压合并RPLS患者12例,经及时诊治、精心护理产妇和婴儿均全部存活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09-2012-09住院肝性脑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吸氧、护肝类、防治脑水肿药物,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和支链氨基酸.观察组患者支链氨基酸和门冬氨酸鸟氨酸用法和剂量同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直到患者清醒或连续应用3 d后患者意识未改善即停用.观察2组患者清醒和病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清醒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3 d内清醒43例,对照组患者用药3 d内清醒28例;观察组患者用药3 d内清醒率(86.0%)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死亡3例,病死率6.0%;对照组患者中死亡16例,病死率3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酸联合治疗促进肝性脑病患者清醒,降低病死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杨玉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6-2012-05我院收治的13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比较2组患者TIA停止时间、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速效、显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以治疗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TIA安全、有效,临床应严格适应证选择,个体化治疗.

    作者:陈金喜;沈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理疗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应用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牵引+针刺+中频电).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7%、98.7%,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保全;卢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09-02-2012-03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6例)与对照组(88例),2组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106例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及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干预,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及护理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学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丙戊酸钠不同给药途径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临床分析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主要为脑动脉瘤所致,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SAH继发癫发作并不少见,部分病例以癫首发或是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文献报道的SAH继发癫发作的发病率波动在9%~20%之间[1].SAH后癫可加重病情,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病死率、致残率升高.丙戊酸钠逐渐成为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线广谱抗癫药,丙戊酸钠作为预防性抗癫药物在SAH早期应用,是一种有效预防SAH后癫发生的方法[2],鉴于丙戊酸钠对肝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的不良作用,本文对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丙戊酸钠预防SAH患者癫的发生分析如下.

    作者:常克亮;牛光明;单春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是指在舌咽神经感觉分布区域发生的剧烈疼痛[1].临床少见,好发于左侧[2].疼痛常由进食、吞咽等诱发,表现为咽喉部或耳内发作性剧痛,偶伴晕厥、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3].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常需手术治疗[4].我院2007-09-2011-04采用颈侧入路经颈静脉孔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17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闵双凤;娄卫华;郑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28例护理体会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北方冬季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其中毒所致的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d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指本病患者经治疗好转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2~60 d),再次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如精神异常、智能下降、肌张力增高和大小便失禁等,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我科2010-01-2013-02共收治28例此类患者,经给予精心诊治和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陈彬;王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疗程满2周后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在神经功能恢复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作者:韩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将2010-07-2011-06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分为肺部感染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分析比较肺部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意识状态、卧床时间、基础疾病、饮食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意识障碍或昏迷、卧床>1周、伴糖尿病、伴COPD、鼻饲饮食是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全面的护理,减少细菌存留的时间与数量,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误吸现象,对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红钊;张保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误诊为眼型Grave's病1例报告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由Baron在1835年首次报告,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的分支破裂,造成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1].大约80%由外伤所致,称为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少部分CCF病因不明,称为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spontaneous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CCF).SCCF临床较为少见且病因较为复杂,由于眼部症状突出常首诊于眼科,临床上容易与一些眼科常见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漏诊,本文就1例SCCF误诊为眼型Grave's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博;聂鹏;刘扬;杨彬;黄雪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