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华;刘煜敏;孔朝红;陈杭英;付蓓蓓;谢玉
脑功能磁共振信号生物反馈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生物反馈技术,它主要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测定机体脑部神经活动,并将信号实时反馈给受试者,进而训练其自主调控特定脑区的神经活动,达到改善认知或治疗疾病的目的.研究表明脑功能磁共振信号生物反馈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和安全有效的研究与治疗手段.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作者:汪胜;王庭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重症脑外伤(TBI)的发生率有增无减[1],每年因此而引起残疾或死亡者亦在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由创伤事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脑水肿、炎症、细胞凋亡、缺血是治疗面对的重要问题.脑水肿、脑血流量的变化可能增加代谢需要,使得氧供给和消耗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并可引起继发性脑损害[2-3].目前对脑外伤的处理原则主要是预防继发性脑损害,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神经生存质量.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提供良好的氧化血流到脑易受损害区域[1,3-6].
作者:张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上颌窦导管冲洗是内窥镜下功能性上颌窦手术后清洁鼻腔鼻窦、促进黏膜上皮化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法[1].随着临床鼻腔鼻窦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上颌窦冲洗患者越来越多,我院门诊每天冲洗患者达25例以上.在上颌窦冲洗过程中偶有患者会出现晕厥,因上颌窦导管冲洗时取坐位,鼻腔鼻窦放置有特制的导管,出现晕厥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会因意识丧失而致导管损伤鼻腔鼻窦及相邻器官发生危险,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2010-01-2012-10上颌窦导管冲洗过程中发生晕厥26例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闵双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神经营养因子与弥可保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采用三种药物联合应用,以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及临床结局综合评定疗效.结果 三种药物联合治疗3周后,患者VAS及Q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率96.67%,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神经营养因子、弥可保与加巴喷丁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显著,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且少见不良反应,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玉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Fg、PT、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出、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其安全可靠,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任翔;杨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广西科技大学一附院2012-06-2012-12门诊诊治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70.27±1.98)岁;对照组为相同年龄段健康成人,男19例,女16例;年龄(69.54±1.64)岁.2组患者均无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史.临床资料经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黄进瑜;覃君德;龚彩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脑动静脉畸形出血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救治方法、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均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及畸形血管切除治疗,全部切除19例,部分切除11例;本组治愈15例,轻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需要急诊手术救治,及早行血管造影等影像检查,制定严密的手术方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陈刚;任瑞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热疗对提高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U25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化疗组、热疗组及热疗+化疗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48 h后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使用SRB检测肿瘤细胞抑制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表面P-gp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作用48 h的IC 50值作为实验的工作浓度.结果 化疗及热疗对U251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热疗+化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疗组、化疗组及热疗+化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均下降,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疗联合阿霉素化疗能增强对U251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通过联合热疗有效下调P-gp及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U251细胞对阿霉素化疗的敏感性.
作者:王向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干预组45例,对2组患者均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心理、体位饮食、预见性护理等护理干预,评估2组患者住院期间头痛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头痛(8±3.45)次,平均住院时间(49±5.3)d;对照组平均头痛(20±5.12)次,平均住院时间(61±4.6)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境护理、心理护理、清洁舒适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对减少患者头痛次数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江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 收集整理本院于2005-01-2012-06收治的7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治疗组各39例.传统康复治疗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康复法,早期康复组是病人发病48 h后开始有目的 的训练.然后对2组对象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机体恢复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的病患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改善情况要优于采用传统康复治疗的患者.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既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又可以通过肢体协调训练来重塑肢体的联合反应,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瘫痪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院显微手外科于2011-06-2012-10对26例腕管综合征行小切口正中神经松解的手术方式治疗,对获得随访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该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延良;任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基础起搏频率对房室结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 对56例既往有晕厥史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时,应用不同基础起搏频率(按起搏频率分3组:A组90~100次/min,B组100~110次/min,C组110~120次/min)分别测出房室结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AVNERP)并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基础起搏频率的加快房室结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逐渐延长,当起搏频率大于100次/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起搏频率的增加房室结有效不应期随之延长,故在描写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时应注明起搏频率,以达到规范化,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资料.
作者:杨丽红;乔鹏;徐金义;吴志红;李涵;杨蕊珂;张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12-2012-12所收治的9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4例,女30例,年龄大72岁,小58岁,平均68.3岁,通过MRI和头颅CT诊断方式确诊94例脑梗死患者,且均为首次发病,在发病后有程度不一的便秘.根据患者实际情和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护理措施,94例患者均恢复正常,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刘文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方法 分析42例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各种类型发作时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42例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运动性发作9例,发作性情感障碍3例,短暂的精神分裂症样发作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样状态15例,癫性格改变5例,癫性痴呆6例.结论 全面掌握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做好患者的生理、心理和安全管理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新勤;罗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其中一部分患者脑梗死后继发出血转化,为社会、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随着急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大量进行,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年龄、高血压、高血糖、低血小板等与脑梗死后出血密切相关.
作者:李东瑞;杨伟民;苏楠;滕军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七叶皂苷钠对术后抗炎、抗渗出、抗氧化效果.方法 SD大鼠制备术后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地塞米松5 mg/kg)、给药组(七叶皂苷钠2 mg/kg),均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术前给药1次,术后继续给药3 d,术后1周各组进行粘连程度分级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七叶皂苷钠明显减轻大鼠术后肠粘连的分级程度(P<0.05),缓解粘连组织的炎性渗出和炎症反应;可使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七叶皂苷具有抗炎、抗渗出、抗氧化等多方面药理作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神经科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后引起的脑水肿、周围神经疾病等的治疗方面显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文建军;游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30例,其中脑卒中后抑郁者64例,脑卒中后无抑郁发生者66例,且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脑卒中情况、基础疾病等进行观察和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负性生活事件、经济困难、丧偶、家庭不和、病灶数量、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和抑郁史是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负性生活事件、经济困难、病灶数量、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和高血压、抑郁史是诱发脑卒中后抑郁的高危因素.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社会-心理-生理综合性因素所致,且积极对其高危因素加以防治至关重要.
作者:黄载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病理以及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同时对患者的血糖、神经传导速度以及红细胞山梨醇等临床指标的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会有明显的下降,而其他临床指标的测量数据有明显的升高,神经病理观察显示患者的血管会发生病变,而且神经纤维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 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各项指标与糖尿病病程以及神经受损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胡宪忠;姚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了解该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及好发部位.方法 收集我院2011-04-2012-04期间颅脑外伤手术后患者72例,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后行深静脉造影术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在72例患者中,共发现3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率为48.61%,其中髂股腘静脉段16例,占51.61%,发生率高.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且与GCS评分存在相关性,必须加以重视及积极预防.
作者:谷欣;余永强;刘毅君;龙宏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面肌痉挛俗称面抽,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神经功能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情况下容易诱发,严重发作时睁眼困难,口角歪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1].显微血管减压术由于安全、高效、创伤小、复发率低、能保留神经血管功能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我院2009-09-2012-05开展的150例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娟;梁庆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