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鸣歧
目的 分析不同区域急性单纯性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脑血管造影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急性单纯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24例为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12例为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8例为丘脑结节动脉梗死,4例为脉络膜后动脉梗死.48例患者中仅13例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未见异常,同侧大脑后动脉异常13例,共26条基底动脉近端的后循环血管出现明显狭窄.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以偏身麻木表现为主,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以意识水平下降和眼球运动异常为主,丘脑结节动脉梗死以语言功和对侧肢体运动功能异常为主,脉络膜后动脉梗死以视野改变为主,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和丘脑结节动脉梗死患者简易智力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丘脑不同动脉供血区梗死可引起不同的症候群,脑血管造影是对丘脑梗死患者血管评估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克强;钟建新;刁士元;孙巧松;刘华钊;郑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大学生的情绪状态逐渐趋于成熟,接近成人,但仍然存在许多不成熟的方面,表现为情绪波动、焦虑,甚至抑郁,严重者可有自杀倾向.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减轻大学生应激反应、降低紧张情绪的重要方式,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呈正相关.体育锻炼在增进人们的相互交往、克服孤独感、培养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2012-05我们对我校5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量表调查活动,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作者:于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选取我院2010-10-2012-10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288例,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10-2012-10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的患者28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水平计算脉压分成A、B、C 3组,A组(<40 mmHg)79例,男49例,女30例;年龄60~75岁,平均(78.5±2.5)岁;B组(>40 mmHg且<60 mmHg)96例,男53例,女43例;年龄61~78岁,平均(79.5±2.5)岁;C组(>60 mmHg)113例,男63例,女50例;年龄60~78岁,平均(77.5±2.5)岁.所有患者均经检查诊断,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3组性别和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范淑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常见的医疗用药错误,并根据错误因素对症处理,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共1 265例医疗用药错误患者资料,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整改.结果 从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看,以药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和重复治疗的比率大(P<0.05);而从医源性错误中以药品管理的错误发生率高(P<0.05);随着措施的落实临床用药的错误比率有明显下降趋势,2012年和2010、201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医疗用药错误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范化处理后能降低用药错误,提高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彭燕;张玲莉;吴玥;戎佩佩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我们回顾性分析124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心内科124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作者:焦秋霞;刘子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误诊原因,总结诊疗体会.方法 报告21例临床误诊的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误诊为颅内肿瘤、良性颅内高压、假脑瘤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梗死、脑动静脉畸形等.本文21例有可能误诊为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病毒性脑炎、眼外直肌麻痹、炎症性脱髓鞘性脑病等.结论 临床医师应强化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意识,对可疑病例积极行CT、MRI、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是及时确诊、减少误诊的关键.
作者:丁红梅;燕雨晴;陆洋;朱芳芳;任超;耿德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6-2012-06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6~82岁,平均(65.4±5.7)岁.患者入院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偏侧瘫痪或麻木、吞咽困难.40例患者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
作者:陈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2-2013-02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5~70岁,平均42.5岁,其中>60岁13例(43.3%).受伤原因:车祸伤14例,跌倒摔伤8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3例.致伤部位:额部8例,枕部12例,颞顶部10例.
作者:李建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的医院感染特点,并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以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取目标监测及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0-2011年入住神经外科的1 8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1 844例住院患者中查出188例医院感染,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10.19%,显著高出同期的医院平均感染率4.7%,感染205例,发病率11.11%,同样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例次发病率5.2%;感染部位的构成比以下呼吸道高,为43.16%,其次为泌尿系统 (18.96%) 和消化系统 (13.69%);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昏迷、手术时间长和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有关.结论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需采取综合性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彭昌海;陈汉明;夏俊标;叶建俊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个月~73岁,平均29.7岁;其中7个月~14岁4例,>14~39岁24例,40~59岁26例,≥60岁6例.
作者:康继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本文重点探究在我院神经内科的优质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文化管理的实际应用与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自2011-06以来开展的优质护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选取未开展优质护理前的资料作为对比.
作者:屈雅婷;马宝山;罗红丹;姚蕾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01-2012-06郑州大学第二临床学院NICU科收治的中、重度HIBD患儿共86例,入选标准:(1)入院时日龄不超过72 h;(2)37周≤胎龄≤42周,出生体质量≥2.5 kg;(3)头颅CT结果符合新生儿中、重度脑损伤的表现;(4)且有下列情况之一:①生后的Apgar评分1 min≤4分、5 min≤7分;②脐静脉血或生后60 min的动脉血标本pH≤7.1;③出生12 h内出现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无严重的先天性异常或大量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EPO,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所有病例均需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生后的Apgar评分及病情程度(临床分型均系中、重度脑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艺;亢相逢;宋博今;李志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2-2011-12收治的60例颅内支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血压控制性治疗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颅内支架置入术患者,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患者,男52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54.5±7.8)岁.脑梗死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脑供血不足10例.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头晕、头痛.有高血压史32例,糖尿病史10例.
作者:梁丹;段洪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分析CT引导下脑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09-2012-09于我院就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微创穿刺引流组和保守治疗组各40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血肿残存体积及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微创组的血肿体积由术前的(36.33±8.04)mL至术后的3 d的(18.28±5.25)mL及术后14 d的(12.38±4.25)mL,而保守治疗组则从术前至术后3 d、7 d分别为(35.31±7.06)mL、(30.56±6.35)mL、(26.52±5.27)mL,2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血肿体积下降更明显;从评分结果可以看出,微创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更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引导下的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周汉成;李杰;陈俊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非运动症状特点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132例帕金森病患者,评估不同临床分期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临床阶段均可伴发多种复杂的非运动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81.8%,采用多重回归分析得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非运动性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导致生活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作者:郑玉敏;刘娜;罗晓光;高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08-2012-11收治的80例经神经外科开颅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32例,男48例;年龄28~67岁,平均45岁;重型颅脑损伤38例,高血压性脑病32例,脑肿瘤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排除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妊娠患者,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瑞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本课题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56例Duchenne型(DMD)及59例Becker型(BMD)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Dys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两类亚型病症的易患因素及防治手段.
作者:王银龙;沈艳峰;王友明;魏东敏;潘秀兰;闫纪琳;单铁英;耿建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28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5 d以内,应用德国DWL公司双通道双深度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30 min/次,声强5 dB,选取至少跨越血管狭窄段适当的深度,取样容积≤双深度距离.回放时人工识别栓子信号并计数.结果 13例检出微栓子信号,阳性率5.7%,明显低于以往报道.结论 微血栓监测在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有意义的,但作为常规检测阳性率较低.
作者:蔡慧敏;马丽丽;张宁;陈江云;陈明月 刊期: 2013年第15期
2010-01-2012-12我们对5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伴后组脑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伴后组脑神经损伤患者,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60岁,男4例,女1例.全组选用鼻咽癌放疗后经MRI和病理诊断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伴后组脑神经受损伤.伴随症状:单侧喉返神经受损伴声音嘶哑1例,单侧喉返神经受损有声音嘶哑并偶有呛咳2例,舌下神经受损出现舌肌萎缩、舌活动障碍,导致言语不清、吞咽困难2例.特殊治疗:行气管切开并伴经腹胃造瘘2例,鼻饲管鼻饲2例;5例患者中1例首次在我院放疗,其余4例首次放疗在外院.
作者:何爱莲;徐晓霞;曹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03-2013-03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4例为试验组,男36 例,女18 例;年龄59~78 岁,平均65.5 岁,均行CT确诊,病程2~15 d.患者无心源性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的情况.另选择54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经CT检查证实没有脑梗死,男30例,女24例;年龄60~76岁,平均67.8岁.2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娄晓宇;常陆林;任亮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