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放疗后后组脑神经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何爱莲;徐晓霞;曹丽

关键词:鼻咽癌, 后组脑神经损伤, 护理
摘要:2010-01-2012-12我们对5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伴后组脑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伴后组脑神经损伤患者,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60岁,男4例,女1例.全组选用鼻咽癌放疗后经MRI和病理诊断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伴后组脑神经受损伤.伴随症状:单侧喉返神经受损伴声音嘶哑1例,单侧喉返神经受损有声音嘶哑并偶有呛咳2例,舌下神经受损出现舌肌萎缩、舌活动障碍,导致言语不清、吞咽困难2例.特殊治疗:行气管切开并伴经腹胃造瘘2例,鼻饲管鼻饲2例;5例患者中1例首次在我院放疗,其余4例首次放疗在外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我们回顾性分析124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心内科124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作者:焦秋霞;刘子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不同体液TNF-α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脑脊液、血肿液中TNF-α水平及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出血后24 h及治疗后72 h、7 d、14 d血清、脑脊液、血肿液中TNF-α含量,并评定以上各时段NIHSS评分.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经钻颅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72 h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内科治疗组(P<0.05),微创术组在术后30 min及72 h脑脊液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内科治疗组(P<0.01),7 d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血清TNF-α水平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不同时段三种体液中TNF-α水平比较显示,72 h三种体液中均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脑脊液及血肿液浓度均高于血清.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水平升高,并随病程进展动态变化,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该因子有可能参与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赵建华;田小军;刘艳霞;袁彬;翟锴华;王超伟;张黎军;李青;吉四辈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神经植入术在手掌皮瓣感觉功能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我们从2005年开始对手掌部热压伤、电击伤病人行神经植入术恢复感觉功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6例,女8例,男18例;年龄20~52岁;热压伤3例,电击伤23例;分别为手掌部、腕掌部损伤,伴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神经、肌腱、骨质的组织外露.均在手术清创后,应用腹部随意皮瓣或髂腹股沟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小8 cm×8 cm,大15 cm×10 cm.其中骼腹沟皮瓣20例,下腹部随意皮瓣8例.神经植入时间6个月~2 a.手术方式:端端吻合20例,端侧吻合6例.

    作者:郭玉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

    2006-10-2013-01本院收治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8例,经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年龄24~34岁,平均30岁.发病时间为产后1~23 d,发病1周内均来我院就诊(突发起病,1~7 d症状渐进性加重).其中自然分娩3例,剖宫产5例.1例既往长期口服避孕药物,2例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例产褥期感染、使用抗感染药物,1例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史,1例产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史,并使用退烧药物致多汗.8例首发症状均为头痛,以后枕部和颈部为主,其中伴频繁呕吐4例,双眼视物不清1例,视物成双2例,浅昏迷1例,癫大发作1例,有精神症状1例.8例均行腰穿检查和CT/CTV或MRI/MRV检查,4例行DSA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其中2例行介入动静脉溶栓治疗.

    作者:郭宗艳;乔璐;张苏明;毋亚坤;姬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1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乙脑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直接侵犯脑实质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无明显季节性,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病程大多2~3周,多数完全恢复,少数遗留癫、肢体瘫痪、智力发育迟缓等后遗症[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发热、呕吐、头痛、抽搐,甚至昏迷、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抢救和护理是否正确及时,对患儿病情的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我科收治1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男8例,女4例;年龄2~7岁.其中气管切开5例;发病前1周均伴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呕吐,行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治愈4例,好转8例.

    作者:马志红;梁进娟;屈丹;刘育新;程路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我院2008-01-2012-12收治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01-2012-12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1~77岁,平均(45.4±5.8)岁.本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52个颅内动脉瘤;单发动脉瘤38例,多发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12个,后交通动脉24个,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6个,颈内动脉5个,大脑后动脉1个,基地动脉1个.动脉瘤的直径大小为1.22~12.01 mm,平均直径大小(6.31±2.45)mm.Hunt-Hess分级:Ⅰ级患者10例,Ⅱ级患者17例,Ⅲ级患者18例.

    作者:邱耀忠;李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麻醉下松解治疗肩周无菌性炎症所致神经疼痛效果观察

    我院近年来采用麻醉方式下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肩周无菌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临床疼痛治疗学肩周炎治疗标准,均伴有肩周痛、肩关节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等临床症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44~75岁,平均(61.38±12.84)岁;Ⅲ级疼痛40例,Ⅳ级疼痛5例;治疗前OSS评分(38.32±7.37)分,VAS评分(8.31±1.61)分.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45~76岁,平均 (62.46±12.15)岁;Ⅲ级疼痛39例,Ⅳ级疼痛6例;治疗前OSS评分(39.61±8.11)分,VAS评分(8.19±1.71)分.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汉和;彭长征;袁桂婵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脑卒中后癫发作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1105例经颅脑CT/MRI证实且无癫史的脑卒中患者,回顾性分析患病率、危险因素、首次发作时间、发作类型、脑电图、治疗及预后.结果 4.6%患者(51/1105)出现脑卒中后癫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皮质病灶、病灶范围>1个脑叶的脑卒中患者更易出现脑卒中后癫发作.迟发性癫患者更易出现反复癫发作,抗癫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脑卒中类型、病灶位置、范围等均为脑卒中后癫发作的危险因素.

    作者:唐丽坤;李颖;刘金萍;覃玫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学习记忆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学习记忆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训练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闭塞法(4-VO)制作全脑缺血大鼠模型,术后1周以Y型电迷宫训练大鼠,分别在训练 7 d、14 d、21 d后应用Y型电迷宫检测比较3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HE染色观察CA1区神经元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 训练 21 d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和训练组比较,Y型电迷宫全天总反应时间和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训练组(P<0.05).结论 学习记忆训练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提示应用学习记忆训练方法可以改善全脑缺血损伤后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张军艳;栗延伟;任玉琴;谭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方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01-2010-12收治的12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到临床治疗时间分为A组(出血时间7 h内)40例和B组(出血时间8~24 h)45例及C组(出血时间>24 h)35例.按照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血肿情况,观察各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方法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志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超声影像学分析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2-10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所有患者与健康者的踝臂指数、颈动脉斑块与狭窄情况,并对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踝臂指数、高LDL-C水平、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50%、高血压、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02、3.086、5.018、4.938、3.114、3.016、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超声检查能够较好地了解颈动脉的病变性质,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脑肿瘤患者生命质量与抑郁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生命质量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对本院120例肿瘤患者分别应用抑郁自评表(SDS)及生命质量调查表(QOL)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生命质量与抑郁发生的情况,同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6份,有效回收率96.67%.52例(44.83%)患者存在抑郁情况,与非抑郁肿瘤患者相比,抑郁组患者SDS评分中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障碍、心理障碍以及总得分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食欲、精神、睡眠、疼痛、疲乏、自身对癌症认识、治疗态度、日常生活以及总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对其生命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作者:齐红;王秀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经鼻蝶窦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18例(40%),女27例(60%);年龄18~70岁,平均44.7岁;病程3个月~7 a.临床表现:闭经泌乳15例,肢端肥大症6例,头痛25例,视力、视野改变34例,性欲减退16例.所有病人术前均常规行鞍区薄层CT扫描及MRI检查,肿瘤直径1.0~2.0 cm 10例(22.2%),>2.0~3.0 cm 30例(66.7%),>3.0 cm 5例(11.1%).

    作者:暴银素;施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高血压优质护理中的运用

    近1年来我科通过改革护理模式,实行小组负责制的护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有床位34张,护士14人,其中护士长1人,床位和护士比1∶0.41.护士13人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7人,护士2人.学历:研究生1人,本科7人,大专5人.工龄:10 a以上1人,5~10 a 6人,5 a以下6人.

    作者:胡光玲;杨海鸿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肌兴奋治疗仪对小儿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肌兴奋治疗仪对小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小儿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治疗30 d后,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肌兴奋治疗有助于提高小儿面神经麻痹治愈率.

    作者:陈艳萍;崔喜红;陈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对照观察

    笔者就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进行对照观察,了解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刘继;王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体位护理对脑外伤患者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11-2012-10住院的脑外伤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1~79 岁,平均6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赵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疗效观察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01-2012-06郑州大学第二临床学院NICU科收治的中、重度HIBD患儿共86例,入选标准:(1)入院时日龄不超过72 h;(2)37周≤胎龄≤42周,出生体质量≥2.5 kg;(3)头颅CT结果符合新生儿中、重度脑损伤的表现;(4)且有下列情况之一:①生后的Apgar评分1 min≤4分、5 min≤7分;②脐静脉血或生后60 min的动脉血标本pH≤7.1;③出生12 h内出现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无严重的先天性异常或大量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EPO,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所有病例均需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生后的Apgar评分及病情程度(临床分型均系中、重度脑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艺;亢相逢;宋博今;李志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我院2011-06-2013-01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佰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并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建军;李睿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在颅内支架术后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2-2011-12收治的60例颅内支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血压控制性治疗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颅内支架置入术患者,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患者,男52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54.5±7.8)岁.脑梗死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脑供血不足10例.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头晕、头痛.有高血压史32例,糖尿病史10例.

    作者:梁丹;段洪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