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易良;徐伦山;许民辉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0-10-2013-04收治的5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主要采用泼尼松、地巴唑以及维生素B1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半导体激光等实施综合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92%,治疗组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万铭;莫丹;陈玉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是常见的位置性眩晕,约占位置性眩晕患者的90%.BPPV可能涉及到各个半规管,但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常见[1].耳石复位法是治疗PC-BPPV的主要方法.现将我科2012-04-2013-02耳石复位法治疗68例PC-BPPV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许翔;刘庆杰;田彦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联合静注弥可保治疗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脑梗死后并发假性延髓性麻痹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及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弥可保1 000 μg/d.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和吞咽功能评估.结果 治疗组ESS及吞咽困难恢复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68.11±11.98 vs 59.45±12.02,81.10% vs 73.33%,P<0.05).结论 弥可保可能为脑梗死后并发假性延髓性麻痹治疗中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郭刚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后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的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1 例脑血管造影后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体会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4 h后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情绪平缓,无烦躁,思维紊乱,记忆力未见改善.第3天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视力恢复,视物模糊,20 cm指数,2周视力恢复正常,思维能力基本恢复正常,记忆力稍差,近记忆差.结论 临床在应用造影剂时应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患者的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迟发性过敏,立即给予急救,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谢昌纪;周志宇;韦成聪;陈杰飞;黄纯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临床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03-2013-03收治的206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16例,设为研究组;非脑梗死患者90例,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斑块性质、部位及个数及血管内径,另外再行血脂检查,记录数据并做好比较.结果 (1)研究组在CCA、BIF、ICA的斑块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88.8%(103/116),以软斑和溃疡斑为主;对照组斑块发生率为15.6%(14/90),以硬斑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左、右颈总动脉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TG、HDL-C、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水平测定,可作为脑梗死的临床预测项目,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肖青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SAH患者分为治疗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以1 mg/h的速度静脉泵入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20 mg/d,连续用药8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腰穿CSF置换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73,P=0.003);CSF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时间明显缩短,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SAH,疗效确切,经济安全,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伟坚;陈汉明;夏俊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入组103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53例接受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50例仅接受盐酸氟西汀治疗.2组均治疗6周.然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同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盐酸氟西汀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4.9%,远高于对照组68.0%(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氟西汀,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作者:贾玉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05-2013-01收治的HIE患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为75.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对提高患儿的预后和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凌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缺氧幼鼠脑组织和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HIF-1α与缺氧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建立缺氧幼鼠模型,取40只幼鼠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于缺氧8 h取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幼鼠各10只测脑组织HIF-1α mRNA和血清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缺氧组幼鼠脑组织HIF-1α mRNA 含量和血清HIF-1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幼鼠脑组织和血清中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许丽萍;刘春艳;陈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脑脓肿多通过颅脑外伤、耳、鼻源性、血源性途径感染,引起脑组织局限性破坏,形成内含脓液、周围被纤维包膜包围的病灶[1]且多有急性脑膜炎、化脓、包膜形成三个阶段,多数情况下容易诊断,但是隐源性脑脓肿往往缺乏全身感染症状[2-3],容易误诊,我科收治1例误诊为颅内肿瘤的隐源性脑脓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青峰;王国芳;王凤伟;解放军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01-2012-12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尼莫地平治疗,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量表(HAMD-17)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R).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ADL-R评分、HAMD-17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田治友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01-2011-12收治的31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未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2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17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神经节苷脂+甲基强的松龙组(GM1+MP组)14例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的同时,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 GM1+MP组临床疗效优于MP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能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彬;刘涛;蔡腾;蔡朋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工厂外来女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外来女工心理咨询并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有益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工厂从事不同行业一线作业的外来女工3 200名,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有效回收调查问卷2 980份(93.13%),SCL-90各因子检出异常率为7.15%,其中焦虑、恐怖、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明显高于常模(t=2.29、2.48、12.60、7.51,P<0.05);电子行业女工各项目因子分均高于其他行业.结论 深圳市工厂外来女工的心理健康现状整体状况较好,但从事电子行业的外来女工心理健康现状整体水平低于其他行业,提示应重点加强从事电子行业的外来女工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梁英;陈晓;黄梅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调查我院神经内科2011-01-2013-01收治的208例脑卒中患者,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后抑郁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抑郁发生率10.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侧大脑半球脑卒中(β值=2.671,OR=37.499)和NIHSS评分(β值=2.587,OR=13.285)是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对患者的照顾到位(β值=-1.543,OR=0.214)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β值=-3.297,OR=0.037)是脑卒中后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作者:顾爱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城市29家医院非心源性性卒中患者出院时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调查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通过连续收集诊断明确的非心源性卒中患者人口学信息、既往史、出院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医院资源信息,明确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1-03-01-03-31 29家二级或三级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994例非心源性卒中患者,出院时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率94.37%.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多的是阿司匹林(59.27%).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0.530,95% CI 0.302~0.930,P=0.0269)、脑出血史(OR=0.131,95% CI 0.040~0.430,P=0.0008)、消化道出血史(OR=0.085,95% CI 0.034~0.210,P<0.0001)与未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有关.结论 中国城市非心源性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率相对不足,应加以改进,并合理规范应用.
作者:王林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抗抑郁药物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10-2013-01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治疗组)34例和观察组(常规方案加抗抑郁药物组)3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ES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后血清Hcy、NSE、S100B及NPY水平.结果 观察组ESS评分好于对照组,血清Hcy、NSE、S100B及NP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抑郁药物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较大,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孙长贵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I在CT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cerebral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CT阴性、MRI阳性的DAI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随访证实.CT使用16层CT常规程序扫描,MRI采用0.35T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部分使用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FLASH).结果 MRI各序列共检出CT阴性的115个病灶.其中两侧半卵圆区65个,位于胼胝体25个,侧脑室前后角周围白质区11个,基底节区6 个,丘脑4 个,脑干4个.结论 低场MRI是较为敏感的诊断CT阴性的DAI影像学手段.
作者:穆春雷;丁爱兰;丁长青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出现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我院2009-03-2013-03收治的6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迟发血肿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迟发血肿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凝血酶时间、手术时机、颅骨骨折为发生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多伴有重型颅脑损伤和颅内占位,术后迟发血肿一般发生于术后12 h内,以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为常见,血浆凝血酶时间延长、手术时机短、合并颅骨骨折为高危因素,应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于强;黄好峰;李习珍;胡海成;李春;韩超;张成;曹祥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颅骨修补对重型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长期昏迷病人的影响.方法将47例重型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内未清醒(GSC≤8)病人分2组:颅骨修补组20例,对照组27例.颅骨修补组在颅骨修补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进行GOS评分,对照组在对应时间进行随访评估,评估分为有效(GOS 3~5),无效(GOS=2),死亡(GOS=1).结果 颅骨修补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颅骨修补组修补术后第6个月评估,去骨瓣术前一侧瞳孔散大病人有效率高于两侧瞳孔散大病人(P<0.05),两侧颅骨缺损有效率高于一侧颅骨缺损病人(P<0.05),术前GCS评分高的病人有效率高于GCS评分低的病人(P<0.05);性别和修补材料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修补有利于脑外伤术后长期昏迷病人的清醒.
作者:庞克军;李蕃;高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01-2012-12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44例.艾司西酞普兰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帕罗西汀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27%、93.18%,均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的36.36%、77.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口干、恶心、头痛、出汗、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帕罗西汀组均呈不同程度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老年抑郁症患者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药物.
作者:向永红;田小元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