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国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增多,使得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增加,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占全部脑卒中的21%~48%,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达30%~50%.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病情重、发病急、出血量大、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特点,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措施.为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我们对其预后因素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
作者:田登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非颅脑损伤型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 对23例非颅脑损伤型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出血量>3 000 mL)的急救与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结果 2例因严重失血术中无法止血死亡,抢救存活21例,成功率91.3%.结论 对非颅脑损伤型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急救、选择气管插管全麻、快速液体复苏、快速止血输血、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I和MRA对成人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成人烟雾病的临床与低场MR资料.结果 MRI表现:双侧放射冠区、基底节区多发脑梗死、软化14例,顶、枕叶大面积脑梗死2例,其中梗死合并出血6例;单纯脑出血8例,其中放射冠区、基底节区出血6例,左顶枕叶出血1例,脑室内出血1例.MRA表现:单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16例,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段闭塞8例,丘脑-基底节区有异常血管网12例.结论 低场MRI可显示成人烟雾病的脑实质及血管病变,可作为烟雾病的筛选方法.
作者:张一平;李琳琳;张林;张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及康复治疗.方法 2008-03-2010-03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28例,随机分为早期综合干预组80例和常规治疗组48例,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伤残6例,伤残率7.5%,常规组伤残16例,伤残率33.3%,2组患儿12个月、14个月时进行运动发育检测,包括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及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曹桂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早期干预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分析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效果和新生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过程中可使用早期干预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儿发育,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唐秀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经CT或MRI证实的9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及肥胖者患病率高,基底节部位多见.结论 预防和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合理控制体质量,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可降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作者:刘建梅;冯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口腔护理适用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留置胃管、口腔疾患,生活不能自理者和血液病的患者,目的是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口臭、口垢,促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变化,注意特殊的口腔气味,如肝臭味、烂苹果气味等,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口腔护理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观念,是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循证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审慎,明智和准确地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和基础,更视病人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好的护理措施,为病人实施佳有效的护理[1].近年来,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我科的口腔护理中,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霞;张利霞;李月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父母不良情绪对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6-05-2007-05诊治的45例脑瘫患儿的父母(观察组)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并与45例非脑瘫患儿的父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焦虑分值(A分值)、抑郁分值(D分值)和总分值(T分值)分别为(10.02±2.57)分、(10.48±2.61)分和(20.49±3.6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2.37)分、(7.79±2.23)分和 (15.91±3.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患儿的父母与非脑瘫患儿父母比较有更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康复.加强脑瘫患儿父母的社会心理干预,以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作者:陈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东菱克栓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首日应用东菱克栓酶10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以后隔日用5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连用3次为一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49±6.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7±6.54)分(P<0.05);治疗组有效率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P<0.05).结论 东菱克栓酶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8-02-2011-02我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中死亡17例,病死率53.12%,重残和植物生存9例(28.12%),良好和中残6例(18.7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脑梗死,积极进行开颅处理,加强支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马军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 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次口服,3 次/d,观察组加服黛力新(1片/d),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降压疗效.结果 8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4%(37/50),观察组总有效率90%(45/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头晕、焦虑等精神症状,提高降压疗效.
作者:郭玉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的诊断标准将100例青少年分为病例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每一位青少年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测查.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青少年EPQ问卷中各维度值均有差异,精神质(P):Z1=-3.38,P<0.01;内外向(E):Z2=-2.78,P<0.01;神经质(N):Z3=-4.79,P<0.01.结论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存在一定的性格基础.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氧舱康复治疗护理中的意义.方法 在HBO治疗每个环节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多元化的护理关怀,营造安全、舒心的诊疗环境.结果 人文关怀的实施满足老年性脑梗病人患病后的需求,病人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结论 人文关怀在高压氧舱治疗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康复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小然;楚金亭;邢利娟;张华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单纯应用依达拉奉静滴,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抗凝、阿托伐他汀降脂、血栓通改善循环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7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87.1%;对照组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58.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寇幸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曼陀罗中毒的主要神经系统表现和急救与护理,提高对该类中毒认识,以做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预防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曼陀罗中毒的临床资料、抢救与护理要点.结果 1例重度中毒抢救无效死亡,余14例治愈出院.结论 对曼陀罗急性中毒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与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的关键,做好曼陀罗的宣传教育,对于减少其中毒至关重要.
作者:王处;马青梅;陈宗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血塞通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10-2010-10我院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伴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者给予降压、降糖及降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滴血塞通治疗7~14 d,分春、冬两季进行.结果 经过4 a的治疗、观察和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相比,第1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滴血塞通预防脑梗死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王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TRL3激动剂poly(I:C)-LMW预处理对原代皮质神经元Toll样受体3(TLR3)表达的影响,探讨TLR3在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7 d的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对细胞分别予以正常条件下培养(空白对照组);缺糖缺氧2 h,复糖复氧24 h(OGD组);TRL3激动剂预处理12 h(激动剂组);TRL3激动剂预处理12 h后缺糖缺氧2 h,复糖复氧24 h(激动剂+OGD组).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状态,分别以Western blot法、RT-PCR法测定TLR3蛋白及TLR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激动剂及缺氧复氧处理方法均诱导原代皮质神经元TLR3、TLR3 mRNA 表达增强(P<0.05);激动剂预处理后,与OGD组相比,激动剂+OGD组神经元细胞状态较好,数目较多(P<0.05).结论 TLR3参与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的损伤过程,激动剂可减轻神经元缺糖缺氧后损伤.
作者:宋璞;崔桂云;陈伟;赵秋宸;花放;沈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低钠血症分为低钠组和正常组,并对2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336例患者并发低钠血症52例,发生率15.5%.低钠血症的发生与卒中性质、病灶分布及脱水剂使用相关;低钠血症可使脑卒中症状加重、病情恶化.结论 出血性脑卒中、病灶位于脑室及基底节区、大剂量脱水剂使用患者更易发生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可作为病情判断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作者:孙顺成;王兰芝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由于脑表面或实质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常出现剧烈头痛,临床上,我们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时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患者焦虑、烦躁,甚至悲观失望.我们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消除了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了患者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月华;张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410例脑梗死患者与12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股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2组间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血尿酸增高率48.8%,高于对照组的23.0%(P<0.01).尿酸正常者脑梗死组颈动脉、股动脉斑块检出率34.3%、1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增高者脑梗死组颈动脉、股动脉斑块检出率67.5%、3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17.2%(P<0.01).在脑梗死组中,有动脉硬化情况者尿酸水平和高尿酸百分比高于无动脉硬化情况者;与无动脉硬化情况患者相比,随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且高尿酸百分比逐渐升高(P<0.01).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中,血尿酸水平起重要作用.通过检查血尿酸、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可早期预防脑梗死,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残率.
作者:于峰;姚晓霞;韩伏莅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