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脊髓病中的应用

蔡慧敏;付志新;陈江云;张宁;陈明月

关键词:糖尿病性脊髓病,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摘要:目的 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与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关系,揭示SEP对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定位价值,并将诱发电位结果与神经传导(NCV)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中的关系.方法 对52例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双侧胫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定,对两组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进行t检验.同时对52例患者均进行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与SE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SEP的P4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9波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P与NCV不相关(P>0.05).结论 SEP为糖尿病并发深感觉障碍中枢段病变提供了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SEP与NCV检测不相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切除术预防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临床分析

    甲状腺不规则切除术遵循了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外科治疗原则且临床上易于掌握,能预防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减少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和肿瘤的复发率,减少了副损伤.柘城县人民医院2006-01~2010-01行不规则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6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02~2010-09我院诊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252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综合治疗组130例,常规治疗组122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84%,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44.26%)(P<0.01.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吞咽障碍,重塑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白艳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生儿惊厥70例治疗体会

    惊厥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是由某种或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因复杂,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智力的发育,留下严重后遗症机会大大增加[1].我院2005-04~2010-04共收治新生儿惊厥患儿7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康银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α-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 、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ACA及GMP-140,用 CHOD-PAP及GPO-POD法测定其血脂水平,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的全血PLT数量.结果 ACA的水平在急性脑梗死组明显升高,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CA水平变化与GMP-140、血小板、血脂指标改变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ACA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效应中同GMP-140、血小板、血脂共同发挥作用,或促进诸如GMP-140、血小板、血脂等危险因素在急性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且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

    作者:张敏;段惠玲;朱美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脊髓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与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关系,揭示SEP对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定位价值,并将诱发电位结果与神经传导(NCV)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中的关系.方法 对52例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双侧胫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定,对两组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进行t检验.同时对52例患者均进行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与SE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SEP的P4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9波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P与NCV不相关(P>0.05).结论 SEP为糖尿病并发深感觉障碍中枢段病变提供了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SEP与NCV检测不相交.

    作者:蔡慧敏;付志新;陈江云;张宁;陈明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先天性颅锁骨发育不全家系基因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家族性颅锁骨发育不全家系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提取临床先天性颅锁骨发育不全两个家系中患者和健康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RUNX2/CBFA1基因7个编码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分别进行正反向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原始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人类基因突变命名规则确认测序发现的碱基突变.结果 测序结果发现一家系中2例父子患者的RUNX2基因外显子1发生错义突变c.346T→A(W116R);另一家系中2位患者的RUNX2基因外显子3发生无义突变c.610A→T(K204X).在2个家系中的健康成员和无关正常对照RUNX2基因DNA序列中没有发现上述突变.结论 RUNX2基因检测是对家族性颅锁骨发育不全家系进行基因诊断的准确有效方法,对其遗传咨询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超;宋丽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128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对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2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38例患者脑室形态恢复正常;随访发现1例分流管阻塞行分流管置换术.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脑积水的一种主要的手术方式,可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明明;金澎;宋海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的病情分度、发病率的变化、产科处理和母婴结局.方法 对2007-12~2009-12在我院分娩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产妇进行对照分析,总结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 3 a住院分娩2700例,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0例,发生率3.3%;其中轻度妊高征56例,中度妊高征24例,重度妊高征10例(子痫3例).结论 PIH 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做好围生期保健和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同时进行妊高征筛查、预测和监测,适量补钙,加强营养,治疗并适时终止妊娠等,可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李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了解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水平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06~2010-06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的112例婴幼儿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定患儿的智力水平,观察并比较不同智力水平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结果 智力水平中等者12例均治疗有效,中下水平者有效率95.83%,边缘状态有效率77.50%,低下水平有效率58.33%,四个不同智力水平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智力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刘冬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SF-36量表测量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目的 评价SF-36量表测量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2009-03~2011-06来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偏头痛的13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F-36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自填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SF-36信度测量用重测信度和Cronbach'α系数,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效度.结果 (1SF-36重测信度:精神健康(MH)为0.68,其余领域信度值均>0.7;Cronbach's a系数:精神健康(MH)为0.52,其余领域系数均>0.7.(2)因子分析共提取6个主成分,基本反映了量表的8个维度;内容效度:各条目与其相应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43~0.79之间.结论 应用SF-36量表对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王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胶质瘤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化疗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原代培养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脑胶质瘤切除术后病人进行佳的个体化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80例人脑恶性胶质瘤的新鲜临床标本进行原代培养,采用MTT法检测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对长春新碱(VCR)、顺铂(DDP)、尼莫司汀(ACNU)、替莫唑胺(TMZ)、替尼泊甙(VM-26)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长春新碱(VCR)、顺铂(DDP)、尼莫司汀(ACNU)、替莫唑胺(TMZ)、替尼泊甙(VM-26)的敏感率分别为9.4%、43.8%、57.8%、51.6%和62.5%,VM-26的敏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MTT法进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可以指导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避免耐药药物的盲目应用.

    作者:李剑;郑莉莉;王建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17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TM)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建立ATM的诊断标准,对我院1992~2009年间收治的117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例ATM患者中发病高峰年龄为11~50岁,占全部病例的86.1%;11~20岁年龄段发病率高,达26.9%.夏秋两季ATM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68%;从城乡差别来看,农村病人占71.2%.ATM患者瘫痪的高峰时间分别为5.86 d和11.21 d.42例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短程冲击治疗,23例患者采用免疫球蛋白治疗,52例患者采用常规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及B族维生素和神经营养药等综合治疗.3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45%、48%和44%;好转率为37%、33%、39%;无效率为18%、19%和17%.结论 尽管ATM是一种散发性、少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但在发病年龄、季节、城乡区域等方面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取决于受累脊髓的阶段和病变范围,皮质激素疗法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耿海峰;袁宝强;程华;戴园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天智颗粒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天智颗粒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5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135例,常规组130例,2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智颗粒应用方便,安全可靠,治疗眩晕特别是肝阳上亢证型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常振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2005-01~2010-01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98例个体化常规治疗,治疗组10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纳洛酮,连续14 d,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3天、7天、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8.0%,对照组8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显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6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细胞保护剂.

    作者:吕爱红;王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尼莫地平联合愈风宁心片治疗神经性头痛150例分析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愈风宁心片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01~2010-12收治的15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愈风宁心片进行治疗,7 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150例患者中,痊愈108例,显效24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愈风宁心片治疗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石红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西酞普兰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9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2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病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布洛芬300 mg,1次/d,疗程8周;治疗组(西太普兰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酞普兰片20 mg,1次/d,疗程6周.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西酞普兰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布洛芬组.结论 治疗紧张性头痛西酞普兰效果满意,有应用价值

    作者:张中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性脑梗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治疗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抗凝治疗的意义.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AECOPD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0 d.2组治疗前及第28天均行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抗凝治疗10 d后评价2组AECOPD治疗效果.结果 第28天,治疗组E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0.05);治疗组ADL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抗凝治疗10 d后治疗组AECOPD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AECOPD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不但能够提高AECOPD治疗效果,而且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

    作者:黄毓华;黄铿伟;赵楚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单盲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及常用脑血管病治疗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用脑血管病治疗剂治疗,疗程14 d.结果 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邹利添;古金花;陈国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精确定位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精确定位无水酒精注射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13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精确定位注射,716例患者行非精确定位注射,比较2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均有很高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精确定位组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精确定位组.结论 精确定位是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减少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技术关键.

    作者:赵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51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停服其他抗高血压药物1周后,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治疗4周.结果 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1%.结论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

    作者:胡浩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