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郑周;卢喜烈;黄颖锋
患者男性,5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图略)示:窦性P波下传的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Ⅰ、aVL、V5、V6导联呈qRS型,S波钝;Ⅱ、V4导联呈Rs型,S波钝;Ⅲ、aVR导联呈rsr′型,R钝;V1导联呈rsR′型.
作者:周从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快综合征动态心电图(DCG)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的DCG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慢-快综合征者24h总体心率不慢,缓慢心律失常70%~80%多发生在夜间.约80%以上快速心律失常发生在白天,部分患者在此心律失常基础上可合并高级别室性期前收缩(PVS).结论 慢-快综合征的发生除了与基础病变有关外,可能还与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活动有关,选择起搏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蔡晓玉;卢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窄QRS波群心动过速(NQRST)是指QRS波时限小于或等于100ms的心动过速.除房室旁路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涉及心室外,其他均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
作者:陈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平板运动试验(TET)是通过一定负荷量的运动,检测或评估冠心病重要的无创性试验.在运动中,随运动量的增加血压及心率均升高,本文就运动过程中高血压者中有部分血压异常增高,及静息血压正常者而运动中血压异常增高者,在运动中血压特点与非高血压患者对比.评价运动试验对高血压者诊断、治疗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磊;顾振良;陈勇军;季春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3岁.临床诊断:心悸原因待查.查心电图(图1)示: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基本心律为窦性,心率47次/分.P4、6、8、10提前出现为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作者:黄象涛;王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余年,加重一周就诊.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史.查体:血压160/90mmHg,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心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党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T波改变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儿童心电图T波低平或/和倒置的临床资料.结果 器质性T波改变24例,占75%,其中心肌炎10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低血钾3例、药物作用2例、中毒2例、心包炎1例、心肌病1例;功能性T波改变8例占25%,其中β受体功能亢进症6例、过度换气、惊恐等2例.结论 儿童T波改变需结合心电图改变特征综合判断,心得安试验有助于两者间的鉴别.
作者:张晓鸣;吕进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冠心病(CHD)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作是否存在差异,探讨SMI的发生与冠脉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CHD者的缺血性ST段的发作阵次、发作时的心率、下移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 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狭窄程度加重,SMI 发生率增高,但SMI的持续时间、ST段下移程度无差异.发作时的心率在单支与双、三支之间、狭窄轻度与中、重度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双支与三支、狭窄中度与重度之间无差别.不同病变程度的SMI多发在白天,但各支数、狭窄程度间SMI的发生率,在各时段无差别.结论 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SMI的发生率及发作时心率有关,对缺血程度、持续时间及昼夜规律无影响.
作者:何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0岁.因心悸、胸闷一年,加重半月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血压100/60mmHg,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80次/分,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李志勤;戴静;龙右玲;符赛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冠心病左室肥厚(LVH)者24h动态心电图(DCG)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室性期前收缩(PVS)的冠心病者86例,根据心脏彩色超声仪检查结果分为LVH组(A组)和无LVH组(B组),A组又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A1组)和对照组(A2组).所有患者均行24h DCG监测,计算HRT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数目、形态.结果 A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增高,两组对比A组TO升高、TS降低;A组中A1组与A2组比较,也存在TO升高、TS降低的现象.结论 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冠心病LVH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HRT的降低可作为冠心病LVH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姚震;钟江华;云美玲;杨新玮;陈小盼;曾春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例1 患者男性,38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查心电图(图1)示:为V1导联.上行末与中行起始部重叠两个R波(5个大方格),中、下行为非连续记录.P-P间距0.52~0.58s,频率103~115次/分,P-R间期0.16s.
作者:陶秦芸;周从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88岁.因间歇性咳嗽、喘息半年,加重5天入院.查体:体温36.3℃,心率88次/分,血压140/90mmHg.双肺可闻及散在干啰音.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增大,主动脉弹性减退,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作者:陈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心电图改变中T波是一常见的现象,也是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为困惑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T波改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近年来又提出第三类-电张调整性T波(EMT)改变.
作者:魏留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以计帧法定量评价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而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例静息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TET)有缺血改变(连续2个及以上相关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mV或T波深倒置)但CAG正常者为缺血组(A组).50例有心绞痛样症状而心电图、TET及CAG正常者为对照组(B组):测定缺血相关性冠脉血流计帧值(TIMI-FC).并用双密的前降支、下壁缺血者的右冠状动脉及高侧壁缺血者的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血流的TIMI-FC值显著>对照组,分别为(34.2±15.6)、(18.7±12.5),P<0.05;(38.1±11.03)、(21.3±13.8),P<0.05;及(35.2±15.8)、(18.2±12.6),P<0.01;TIMI-FC测定结果以<27为血流正常(NCF);≥27为血流缓慢(SCF).结果 SCF者21例,21例中潘生丁治疗2w后症状缓解及ST-T改善者14例(70%);SCF中心电图有缺血者15例(71.4%).显著多于NGF中心电图有缺血者5例(11.1%);NCF中心电图正常者44例(88.9%),显著多于SCF中心电图正常者6例(28.6%),P<0.01.结论 CAG正常而心电图有缺血改变者的相关冠脉血流缓慢,提示血流缓慢可作为心肌缺血的指标之一,潘生丁可改善这类患者的症状.
作者:孙丽;于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左束支中隔支(LMFB)的心向量图(VCG)诊断标准中各项指标的优劣,以便于人们对标准的掌握和诊断.方法 以经临床及VCG确诊的LMFB者75例作为观察组(A组),选择无心脏病证据者75例作为对照组(B组),应用诊断LMFB的常用各项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及评价.结果 关于本病的横面(HP)QRS环起始向量方位,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特异性只有9.33%;准确性及阴、阳性预测值均不足50%.两组病例的HP QRS环均呈逆钟向运行,两者率的比较P>0.05,特异性为0.HP QRS环前方面积>总面积的2/3这项标准,A组全部阳性,敏感性100%;B组仅1例阳性.两者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其特异性为98.67%,准确性及阴、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9.33%、98.68%及100%,全部病例的2/3前方面积均位于左前象限.关于HP QRS环大向量角,A组全部病例在+30°~+67°之间,其中+30°~+50°共69例占92.00%,敏感性100%,B组无一例≥+30°,两者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特异性、准确性及阴、阳性预测值分别高达100%.HP QRS环前向力>左向力这项标准,敏感性仅为12%,准确性只有55%左右,但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却高达100%.两组比较P<0.01.结论 在除外右心室肥大、A型WPW、正后壁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年龄过小的情况下,具有HP QRS环大向量角在+30°~+80°之间、QRS环在左前面积>总面积的2/3即可作出LMFB的诊断.而向前电力>向左电力、起始向量方位及逆钟向运行等指标只可作为一般参考应用.
作者:潘如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心室晚电位在阳性、阴性两种不同状态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PVS)、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方法 对85例同时做心室晚电位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患者PVS、VT的发生率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中的心室晚电位阳性为35例(A组),阴性为50例(B组).A组有多源性、多形性PVS者8例(22.9%),B组有多源性或多形性PVS者1例(2%),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A组VT 7例(20%),B组VT 2例(4%),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A组单纯性PVS>1%者为4例(11.43%),B组为2例(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其多源型多形性PVS、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两组单纯性PVS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
作者:傅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根据近年来我院健康体检的特殊行业中,针对电力、电讯、变电及维修安装线路等工作场所噪声大、电磁场强,以及高空作业引起的精神心理改变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性胸膜炎系结核杆菌引起的胸膜炎症,以单侧或双侧胸膜腔不同程度积液为主要特征,两者并存者可高达60%,有关其心电图变化报道较少.现将我院住院患者131例心电图分析如下.
作者:王春婷;刘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束支传导阻滞(BBB)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1999~2006年收治并发BBB的AMI者共24例作为研究组(A组),以同期收住的无BBB的AMI者共111例作对照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心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等超声检测指标以及两组住院间严重并发症的特点.结果 A组EF、FS、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均下降,泵功能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近期住院死亡率高,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并BBB者心脏机械功能受损较严重,住院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近期住院死亡率较高,是临床经过凶险和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黄明通;张文篪;黄慧君;陈瑶;郑三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心电图机的主要结构一般心电图机主要由导联输入部分、前置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又称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记录器、1mV标压发生器、电源供给电路、热笔加热电路、走纸部分等构成.现将各部分做一个简单介绍.
作者:石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