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敏
患者男性,48岁.因呼吸困难、水肿1年,加重1周(气急端坐呼吸,水肿加重)来院就诊.查体:全心扩大,心率110次/分,奔马律,肿大,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大于50%,肺淤血.
作者:付春梅;孙丽;于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T波改变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儿童心电图T波低平或/和倒置的临床资料.结果 器质性T波改变24例,占75%,其中心肌炎10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低血钾3例、药物作用2例、中毒2例、心包炎1例、心肌病1例;功能性T波改变8例占25%,其中β受体功能亢进症6例、过度换气、惊恐等2例.结论 儿童T波改变需结合心电图改变特征综合判断,心得安试验有助于两者间的鉴别.
作者:张晓鸣;吕进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例1 患者女性,85岁.因糖尿病10余年,伴心前区疼痛1d入院.查血糖14.1mmol/L,心肌梗死三合一MYO、CK-MB、TNI均为阳性,其他几项心肌酶基本正常.2007年5月6日查心电图(图1)示:P-R间期0.24s,Ⅲ、aVF、V6R~V8R导联呈Qr型,V3R~V5R导联呈QS型,Ⅰ、Ⅱ、aVL、V6~V9导联呈R型.
作者:何达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进行性加重伴气促3年,再发3d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偶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呼吸稍促,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4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近期未用过洋地黄.临床诊断: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②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
作者:唐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2岁.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塞、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因间断性心前区不适20年,再发7天于2006年11月23日7时30分入院.查体:心率186次/分,血压100/60mmHg.予以应用可达龙150mg静脉推注2次,多次描记心电图.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范郑周;卢喜烈;黄颖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990~2005年我们用经食管心脏调搏超速抑制法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80例,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心房扑动15例、心房颤动10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将其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董西学;阳海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0岁.自诉心肌梗死1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0余年,于2007年01月20日11:50入院,即刻描记心电图(图1)示:P波有4种以上形态,Ⅱ导联上可见直立、低平、双相至倒置P波,其振幅逐渐变化,P-P间距不规则,P-R间期0.13~0.16s,R4为迟发的宽大QRS波,考虑为加速的室性逸搏.心电图诊断:①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②加速性室性逸搏.
作者:范郑周;卢喜烈;黄颖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隐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系指临床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表现(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作者:冯桂芹;狄秀华;路玉桥;刘以林;金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系统性硬化(SSC)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116例SSC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 116例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36例,异常发生率31%.其中ST-T改变者11例(占30%);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占16%);束支传导阻滞者5例(占14%);窦性心动过缓者4例(占11%);房室传导阻滞者3例(占8%);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各2例(各占5%);窦性心律不齐者1例(占2%).结论 SSC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常见,提示应将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
作者:李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5岁.因发憋、气短10天,心悸3天入院.临床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期间发现如下心电图表现.图1示Ⅱ导联连续记录.图中P波按顺序出现,P-P间距0.92~0.96s,P2、4、6、8、10、12之后无QRS波;R1、3、5、7、9、11呈R型,时限0.06s,R-R间距1.92s,频率31次/分,为交接性心动过缓.
作者:田红伟;安艳丛;王力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许多研究认为,心率变异性(HRV)可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状况,尤其对显示心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对冠心病的HRV研究,已积累了不少的资料,多数都是利用动态心电图(DCG)做长程(24h)采样进行的,短程的时域分析则较少.
作者:陈琛;丁良;田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12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入院.术后给予地高辛0.125mg一日一次口服及西地兰0.2mg静脉推注一次.第6天患者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图1),心率167次/分,立即停用洋地黄制剂,并给予患者异搏定1mg静脉推注,患者心室率反而增加到190次/分,图形不变.
作者:李敬涛;张姝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支型室速(FVT)的电生理特性及合理治疗.方法 根据FVT者的心电图特征、发生机制及治疗作一探讨.结果 13例FVT者QRS波时限均无明显增宽(≤130ms),9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4例RBBB伴左后分支阻滞(LPFB),11例可见室房逆传.8例用异搏定治疗;3例先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后用异搏定;2例室房逆传1∶1者,用食管调搏终止发作;5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结论 F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因其电生理特性,易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相混淆,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符艾文;曾春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晕厥为临床常见症状,归因于心源性者其病因独特、发生突然、结果严重,心电图改变对临床诊断有极大帮助.通过观察研究32例心源性晕厥者,有诸多心电图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郑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QRS波电压容易测量但内涵很多,易被忽视.可造成误诊误治,现就其简述如下.1 QRS波低电压1.1 低电压诊断标准①低电压:标准导联QRSⅠ、Ⅱ、Ⅲ综合电压<1.5mV,且每个导联均<0.5mV称为低电压;②低电压趋势:标准导联QRSⅠ、Ⅱ、Ⅲ综合电压<2.0mV,或虽然<1.5mV,但其中某一导联的QRS综合波电压>0.5mV,称为低电压趋势.
作者:王青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心室晚电位在阳性、阴性两种不同状态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PVS)、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方法 对85例同时做心室晚电位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患者PVS、VT的发生率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中的心室晚电位阳性为35例(A组),阴性为50例(B组).A组有多源性、多形性PVS者8例(22.9%),B组有多源性或多形性PVS者1例(2%),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A组VT 7例(20%),B组VT 2例(4%),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A组单纯性PVS>1%者为4例(11.43%),B组为2例(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其多源型多形性PVS、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两组单纯性PVS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
作者:傅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P波离散度(Pd)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者(A组)及26例健康者(B组)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P波大时间及离散度.结果 A组P波大时间及离散度均较B组增大(P<0.01),P波大时间>11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9%、86%、76%,特异性分别为80%、85%、89%.结论 Pd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新指标.
作者:苏少芬;陈凤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余年,加重一周就诊.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史.查体:血压160/90mmHg,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心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党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27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2次/分,P-R间期0.14s.动态心电图(图1A)示:窦性P波顺序出现,心率56次/分,R2、4、7呈室上性图形,P-R间期0.14s,R1、3、5、6宽大畸形,其前有P波,P-R间期0.08s.
作者:赵文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系指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律失常.其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恶性室性心动过速、过缓性室性心律.常见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已经屡见报道,本文旨在论述一些易引起此种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心电现象,以引起广大医师的更多重视,提高对MVA的警惕性.
作者:田峰;张太科;王媛媛;梁永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