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梅;孙丽;于辉
患者女性,68岁.因心悸、胸闷10年,加重2d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史.查体:血压160/95mmHg,心率98次/分,律不齐,偶闻期前收缩.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作者:戴静;李志勤;龙佑玲;符赛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冠心病(CHD)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作是否存在差异,探讨SMI的发生与冠脉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CHD者的缺血性ST段的发作阵次、发作时的心率、下移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 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狭窄程度加重,SMI 发生率增高,但SMI的持续时间、ST段下移程度无差异.发作时的心率在单支与双、三支之间、狭窄轻度与中、重度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双支与三支、狭窄中度与重度之间无差别.不同病变程度的SMI多发在白天,但各支数、狭窄程度间SMI的发生率,在各时段无差别.结论 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SMI的发生率及发作时心率有关,对缺血程度、持续时间及昼夜规律无影响.
作者:何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心电图(ECG)国内标准和Cornell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LV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两种标准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描记术(UCG)检查结果有无LVH分组,分别计算国内标准和Cornell电压标准诊断LV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国内标准敏感性22.0%,特异性97.1%,Cornell电压标准敏感性47.5%,特异性95.7%.结论 心电图诊断LVH的特异性高,敏感性稍差,Cornell电压标准敏感性高于国内标准.
作者:时莉;赵敏;帅燕;柴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进行性加重伴气促3年,再发3d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偶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呼吸稍促,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4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近期未用过洋地黄.临床诊断: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②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
作者:唐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以计帧法定量评价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而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例静息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TET)有缺血改变(连续2个及以上相关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mV或T波深倒置)但CAG正常者为缺血组(A组).50例有心绞痛样症状而心电图、TET及CAG正常者为对照组(B组):测定缺血相关性冠脉血流计帧值(TIMI-FC).并用双密的前降支、下壁缺血者的右冠状动脉及高侧壁缺血者的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血流的TIMI-FC值显著>对照组,分别为(34.2±15.6)、(18.7±12.5),P<0.05;(38.1±11.03)、(21.3±13.8),P<0.05;及(35.2±15.8)、(18.2±12.6),P<0.01;TIMI-FC测定结果以<27为血流正常(NCF);≥27为血流缓慢(SCF).结果 SCF者21例,21例中潘生丁治疗2w后症状缓解及ST-T改善者14例(70%);SCF中心电图有缺血者15例(71.4%).显著多于NGF中心电图有缺血者5例(11.1%);NCF中心电图正常者44例(88.9%),显著多于SCF中心电图正常者6例(28.6%),P<0.01.结论 CAG正常而心电图有缺血改变者的相关冠脉血流缓慢,提示血流缓慢可作为心肌缺血的指标之一,潘生丁可改善这类患者的症状.
作者:孙丽;于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根据近年来我院健康体检的特殊行业中,针对电力、电讯、变电及维修安装线路等工作场所噪声大、电磁场强,以及高空作业引起的精神心理改变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42岁.因一次性大量饮酒(约800ml)后,引起心慌、头晕、呕吐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心脑血管疾病.查体:无异常,血压110/70mmHg.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不齐,64次/分.
作者:吴稚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心电图改变中T波是一常见的现象,也是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为困惑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T波改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近年来又提出第三类-电张调整性T波(EMT)改变.
作者:魏留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无人区电轴对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6例12导联DCG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的心电图.结果 36例中室性期前收缩(PVS)22例,17例存在无人区电轴,占77%,而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AVC)14例,无1例存在无人区电轴.结论 12导联DCG无人区电轴是心房颤动伴宽QRS波时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作者:蔡晓玉;努尔巴哈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5岁.因发憋、气短10天,心悸3天入院.临床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期间发现如下心电图表现.图1示Ⅱ导联连续记录.图中P波按顺序出现,P-P间距0.92~0.96s,P2、4、6、8、10、12之后无QRS波;R1、3、5、7、9、11呈R型,时限0.06s,R-R间距1.92s,频率31次/分,为交接性心动过缓.
作者:田红伟;安艳丛;王力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经桡动脉行冠脉诊疗56例,成功率87.5%.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56例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36~84岁.成功49例.均行右侧桡动脉穿刺,2例穿刺失败,5例为动脉痉挛.
作者:谢旭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冠心病左室肥厚(LVH)者24h动态心电图(DCG)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室性期前收缩(PVS)的冠心病者86例,根据心脏彩色超声仪检查结果分为LVH组(A组)和无LVH组(B组),A组又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A1组)和对照组(A2组).所有患者均行24h DCG监测,计算HRT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数目、形态.结果 A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增高,两组对比A组TO升高、TS降低;A组中A1组与A2组比较,也存在TO升高、TS降低的现象.结论 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冠心病LVH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HRT的降低可作为冠心病LVH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姚震;钟江华;云美玲;杨新玮;陈小盼;曾春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心室晚电位在阳性、阴性两种不同状态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PVS)、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方法 对85例同时做心室晚电位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患者PVS、VT的发生率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中的心室晚电位阳性为35例(A组),阴性为50例(B组).A组有多源性、多形性PVS者8例(22.9%),B组有多源性或多形性PVS者1例(2%),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A组VT 7例(20%),B组VT 2例(4%),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A组单纯性PVS>1%者为4例(11.43%),B组为2例(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其多源型多形性PVS、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两组单纯性PVS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
作者:傅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晕厥为临床常见症状,归因于心源性者其病因独特、发生突然、结果严重,心电图改变对临床诊断有极大帮助.通过观察研究32例心源性晕厥者,有诸多心电图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郑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左束支中隔支(LMFB)的心向量图(VCG)诊断标准中各项指标的优劣,以便于人们对标准的掌握和诊断.方法 以经临床及VCG确诊的LMFB者75例作为观察组(A组),选择无心脏病证据者75例作为对照组(B组),应用诊断LMFB的常用各项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及评价.结果 关于本病的横面(HP)QRS环起始向量方位,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特异性只有9.33%;准确性及阴、阳性预测值均不足50%.两组病例的HP QRS环均呈逆钟向运行,两者率的比较P>0.05,特异性为0.HP QRS环前方面积>总面积的2/3这项标准,A组全部阳性,敏感性100%;B组仅1例阳性.两者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其特异性为98.67%,准确性及阴、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9.33%、98.68%及100%,全部病例的2/3前方面积均位于左前象限.关于HP QRS环大向量角,A组全部病例在+30°~+67°之间,其中+30°~+50°共69例占92.00%,敏感性100%,B组无一例≥+30°,两者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特异性、准确性及阴、阳性预测值分别高达100%.HP QRS环前向力>左向力这项标准,敏感性仅为12%,准确性只有55%左右,但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却高达100%.两组比较P<0.01.结论 在除外右心室肥大、A型WPW、正后壁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年龄过小的情况下,具有HP QRS环大向量角在+30°~+80°之间、QRS环在左前面积>总面积的2/3即可作出LMFB的诊断.而向前电力>向左电力、起始向量方位及逆钟向运行等指标只可作为一般参考应用.
作者:潘如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心电图机的主要结构一般心电图机主要由导联输入部分、前置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又称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记录器、1mV标压发生器、电源供给电路、热笔加热电路、走纸部分等构成.现将各部分做一个简单介绍.
作者:石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3岁.因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2年,加重1w入院.查体:心脏轻度增大,心尖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及第四心音,含服硝酸甘油杂音增强.查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呈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为1∶3,间隔运动低下,以前侧壁、心尖部肥厚为主.
作者:于辉;张焱;孙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因其符合人类生理负荷的情况,且具有无创性、安全方便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已知或可疑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可进行有价值的评估和预测.但应了解此项检查容易受到生理性、代谢性、药物等多因素的影响,检查结果有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公认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对TET结果的准确性做出正确的判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普娟;马茂儒;王健;席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2岁.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1天,含服保心丸无缓解,于2007年3月4日1:50入院.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黑矇史.查体:体温36.7℃,脉搏70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楚,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杂音.
作者:熊望琼;顾北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及影响该指标测量的临床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2004年1月~2004年12月入院2w的AMI者60例,24h动态心电图(DCG)记录有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PVS),将其分为死亡组(A组)和存活组(B组).先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再按检测结果分三类:1类(HRT1)TO、TS均阴性;2类(HRT2):TO或TS任何一项阳性;3类(HRT3)TO、TS均阳性.分析各参数与年龄、PVS前平均心率、PVS数目、偶联间期、代偿间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死亡9例.A、B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别.A组TO、TS阴性率均低于B组(P<0.001),阳性率均高于B组,TO、TS与年龄、PVS数目相关.结论 窦性HRT是一种对AMI者新的有效的猝死高危预测指标,分析时应考虑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鄂小青;陆洋;郭纪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