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旭光
患者男性,5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图略)示:窦性P波下传的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Ⅰ、aVL、V5、V6导联呈qRS型,S波钝;Ⅱ、V4导联呈Rs型,S波钝;Ⅲ、aVR导联呈rsr′型,R钝;V1导联呈rsR′型.
作者:周从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性胸膜炎系结核杆菌引起的胸膜炎症,以单侧或双侧胸膜腔不同程度积液为主要特征,两者并存者可高达60%,有关其心电图变化报道较少.现将我院住院患者131例心电图分析如下.
作者:王春婷;刘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平板运动试验(TET)是通过一定负荷量的运动,检测或评估冠心病重要的无创性试验.在运动中,随运动量的增加血压及心率均升高,本文就运动过程中高血压者中有部分血压异常增高,及静息血压正常者而运动中血压异常增高者,在运动中血压特点与非高血压患者对比.评价运动试验对高血压者诊断、治疗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磊;顾振良;陈勇军;季春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室性期前收缩(PVS)在1万次/24h以上者并不多见,现将我们近年来收集到的1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DCG)资料结合临床作一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马伟;努尔巴哈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束支传导阻滞(BBB)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1999~2006年收治并发BBB的AMI者共24例作为研究组(A组),以同期收住的无BBB的AMI者共111例作对照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心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等超声检测指标以及两组住院间严重并发症的特点.结果 A组EF、FS、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均下降,泵功能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近期住院死亡率高,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并BBB者心脏机械功能受损较严重,住院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近期住院死亡率较高,是临床经过凶险和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黄明通;张文篪;黄慧君;陈瑶;郑三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0岁.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反复发作半年,加重2d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心界不大,心率平均80次/分,心律不齐.查心电图(图1)示:异位心律,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相等、形态相似的巨大F波,F波频率136次/分,R-R间距不等,房室传导比例呈3∶1、5∶1,V1导联可见宽大畸形QRS波群,呈左束支图形差异性传导.
作者:靳怡;张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因其符合人类生理负荷的情况,且具有无创性、安全方便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已知或可疑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可进行有价值的评估和预测.但应了解此项检查容易受到生理性、代谢性、药物等多因素的影响,检查结果有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公认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对TET结果的准确性做出正确的判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普娟;马茂儒;王健;席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对起搏器随访时的心律失常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博利屋8000Ⅱ型3导联及美林公司12导联DCG,对12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者行24h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起搏源性心律失常16例,自身传导系统引起的心律失常44例,电池耗竭引起的心律失常12例.结论 DCG对植入起搏器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是起搏器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马伟;卢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例1 患者女性,85岁.因糖尿病10余年,伴心前区疼痛1d入院.查血糖14.1mmol/L,心肌梗死三合一MYO、CK-MB、TNI均为阳性,其他几项心肌酶基本正常.2007年5月6日查心电图(图1)示:P-R间期0.24s,Ⅲ、aVF、V6R~V8R导联呈Qr型,V3R~V5R导联呈QS型,Ⅰ、Ⅱ、aVL、V6~V9导联呈R型.
作者:何达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85岁.因反复咳喘20余年,心累,双下肢水肿5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从未发生过心动过速.查体:神志差,颜面和唇发绀明显,舌腹静脉曲张,桶状胸,双肺布满湿鸣音,心音以剑突下明显,可闻及期前收缩,双下肢水肿明显.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作者:黄名超;伍联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8岁.因胃癌晚期入院治疗.突然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查体:心律不齐,心率120次/分,血压80/50mmHg.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陈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余年,加重一周就诊.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史.查体:血压160/90mmHg,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心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党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2岁.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1天,含服保心丸无缓解,于2007年3月4日1:50入院.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黑矇史.查体:体温36.7℃,脉搏70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楚,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杂音.
作者:熊望琼;顾北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快综合征动态心电图(DCG)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的DCG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慢-快综合征者24h总体心率不慢,缓慢心律失常70%~80%多发生在夜间.约80%以上快速心律失常发生在白天,部分患者在此心律失常基础上可合并高级别室性期前收缩(PVS).结论 慢-快综合征的发生除了与基础病变有关外,可能还与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活动有关,选择起搏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蔡晓玉;卢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健康者右心室优势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980例体检者心电图,选出电轴右偏、V1导联R/S>1、V5导联R/S≤1及aVR导联r/q≥1健康者.结果 1980例中选出650例健康者,其中电轴右偏144例(占22.15%),V1导联R/S≥198例(占15.07%),两者同时出现36例(占5.53%),V5导联R/S≤15例(占0.76%),aVR导联r/q≥13例(占0.46%).结论 健康人群部分出现右心室优势心电图表现,属于正常.
作者:彭继晖;方涛;黄柳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12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入院.术后给予地高辛0.125mg一日一次口服及西地兰0.2mg静脉推注一次.第6天患者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图1),心率167次/分,立即停用洋地黄制剂,并给予患者异搏定1mg静脉推注,患者心室率反而增加到190次/分,图形不变.
作者:李敬涛;张姝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5岁.因发憋、气短10天,心悸3天入院.临床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期间发现如下心电图表现.图1示Ⅱ导联连续记录.图中P波按顺序出现,P-P间距0.92~0.96s,P2、4、6、8、10、12之后无QRS波;R1、3、5、7、9、11呈R型,时限0.06s,R-R间距1.92s,频率31次/分,为交接性心动过缓.
作者:田红伟;安艳丛;王力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8岁.因反复心悸3年余,加重伴头晕、乏力2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查体:心率6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0/92mmHg.心界稍扩大,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作者:党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晕厥为临床常见症状,归因于心源性者其病因独特、发生突然、结果严重,心电图改变对临床诊断有极大帮助.通过观察研究32例心源性晕厥者,有诸多心电图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郑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系指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律失常.其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恶性室性心动过速、过缓性室性心律.常见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已经屡见报道,本文旨在论述一些易引起此种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心电现象,以引起广大医师的更多重视,提高对MVA的警惕性.
作者:田峰;张太科;王媛媛;梁永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