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随访中对心律失常的分析

马伟;卢铖

关键词: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对起搏器随访时的心律失常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博利屋8000Ⅱ型3导联及美林公司12导联DCG,对12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者行24h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起搏源性心律失常16例,自身传导系统引起的心律失常44例,电池耗竭引起的心律失常12例.结论 DCG对植入起搏器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是起搏器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P on T现象诱发短阵心房扑动1例

    患者女性,54岁.因胸闷、心悸2d入院.有高血压史.查心电图(图1)示:提前出现的P′波落于窦性T波顶峰上,并诱发短阵心房扑动,心房率374次/分,房室传导比例2∶1~3∶1,Ⅱ、Ⅲ、aVF导联F波直立,波形呈圆凸形,为Ⅱ型心房扑动.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短阵心房扑动.

    作者: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酗酒致窦房阻滞窦性停搏1例

    患者男性,42岁.因一次性大量饮酒(约800ml)后,引起心慌、头晕、呕吐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心脑血管疾病.查体:无异常,血压110/70mmHg.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不齐,64次/分.

    作者:吴稚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68例头部外伤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

    为研究头部外伤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头部外伤者进行伤情分类和治疗,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头部外伤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经2w治疗后,心律失常较受伤时有显著下降(P<0.05~0.01).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P波离散度(Pd)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者(A组)及26例健康者(B组)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P波大时间及离散度.结果 A组P波大时间及离散度均较B组增大(P<0.01),P波大时间>11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9%、86%、76%,特异性分别为80%、85%、89%.结论 Pd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新指标.

    作者:苏少芬;陈凤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随访中对心律失常的分析

    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对起搏器随访时的心律失常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博利屋8000Ⅱ型3导联及美林公司12导联DCG,对12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者行24h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起搏源性心律失常16例,自身传导系统引起的心律失常44例,电池耗竭引起的心律失常12例.结论 DCG对植入起搏器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是起搏器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马伟;卢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左束支中隔支的心向量图诊断标准探讨

    目的 探讨左束支中隔支(LMFB)的心向量图(VCG)诊断标准中各项指标的优劣,以便于人们对标准的掌握和诊断.方法 以经临床及VCG确诊的LMFB者75例作为观察组(A组),选择无心脏病证据者75例作为对照组(B组),应用诊断LMFB的常用各项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及评价.结果 关于本病的横面(HP)QRS环起始向量方位,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特异性只有9.33%;准确性及阴、阳性预测值均不足50%.两组病例的HP QRS环均呈逆钟向运行,两者率的比较P>0.05,特异性为0.HP QRS环前方面积>总面积的2/3这项标准,A组全部阳性,敏感性100%;B组仅1例阳性.两者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其特异性为98.67%,准确性及阴、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9.33%、98.68%及100%,全部病例的2/3前方面积均位于左前象限.关于HP QRS环大向量角,A组全部病例在+30°~+67°之间,其中+30°~+50°共69例占92.00%,敏感性100%,B组无一例≥+30°,两者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特异性、准确性及阴、阳性预测值分别高达100%.HP QRS环前向力>左向力这项标准,敏感性仅为12%,准确性只有55%左右,但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却高达100%.两组比较P<0.01.结论 在除外右心室肥大、A型WPW、正后壁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年龄过小的情况下,具有HP QRS环大向量角在+30°~+80°之间、QRS环在左前面积>总面积的2/3即可作出LMFB的诊断.而向前电力>向左电力、起始向量方位及逆钟向运行等指标只可作为一般参考应用.

    作者:潘如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疗的护理体会

    我科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经桡动脉行冠脉诊疗56例,成功率87.5%.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56例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36~84岁.成功49例.均行右侧桡动脉穿刺,2例穿刺失败,5例为动脉痉挛.

    作者:谢旭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炎致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1例

    患者女性,34岁.因急性胆囊炎入院.查体:体温36℃,心率100次/分,血压90/60mmHg.入院后常规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0.05~0.20mV,心电轴显著左偏,低电压.

    作者:陈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全心停搏数次1例

    患者女性,62岁.因阵发性头晕、黑曚于2002年08月28日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图1A)示:阵发性心房颤动部分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伴全心停搏数次(长R-R间距为2.0s~5.24s),长Ⅱ导联可见交接性逸搏.

    作者:何达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实验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心电改变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SAP)实验大鼠的心电改变.方法 将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两组:S组为假手术组;SAP组为急性胰腺炎组.检测两组大鼠心电图改变,并作对比研究.结果 SAP组心电改变较S组有统计学意义的有: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室性期前收缩、U波、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结论 实验大鼠SAP时心电图有明显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体SAP时的变化.

    作者:方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慢-快综合征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快综合征动态心电图(DCG)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的DCG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慢-快综合征者24h总体心率不慢,缓慢心律失常70%~80%多发生在夜间.约80%以上快速心律失常发生在白天,部分患者在此心律失常基础上可合并高级别室性期前收缩(PVS).结论 慢-快综合征的发生除了与基础病变有关外,可能还与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活动有关,选择起搏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蔡晓玉;卢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右束支阻滞2例

    例1 患者男性,38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查心电图(图1)示:为V1导联.上行末与中行起始部重叠两个R波(5个大方格),中、下行为非连续记录.P-P间距0.52~0.58s,频率103~115次/分,P-R间期0.16s.

    作者:陶秦芸;周从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冠脉造影阴性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阳性者冠脉造影(CAG)阴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154例TET阳性者与CAG结果对照,观察运动引起ST段改变与CAG阴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从中检出TET阳性、CAG阴性者38例,占24.7%,其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占52.6%,高血压占36.8%,肥厚型心肌病和X综合征占10.5%.结论 TET阳性CAG阴性者中,半数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半数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及肥厚型心肌病等.

    作者:李莉;卢亦伟;卢喜烈;程艳爽;帅莉;石亚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冠心病左室肥厚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的关系

    目的 冠心病左室肥厚(LVH)者24h动态心电图(DCG)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室性期前收缩(PVS)的冠心病者86例,根据心脏彩色超声仪检查结果分为LVH组(A组)和无LVH组(B组),A组又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A1组)和对照组(A2组).所有患者均行24h DCG监测,计算HRT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数目、形态.结果 A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增高,两组对比A组TO升高、TS降低;A组中A1组与A2组比较,也存在TO升高、TS降低的现象.结论 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冠心病LVH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HRT的降低可作为冠心病LVH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姚震;钟江华;云美玲;杨新玮;陈小盼;曾春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电图对左心室肥大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对比心电图(ECG)国内标准和Cornell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LV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两种标准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描记术(UCG)检查结果有无LVH分组,分别计算国内标准和Cornell电压标准诊断LV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国内标准敏感性22.0%,特异性97.1%,Cornell电压标准敏感性47.5%,特异性95.7%.结论 心电图诊断LVH的特异性高,敏感性稍差,Cornell电压标准敏感性高于国内标准.

    作者:时莉;赵敏;帅燕;柴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T波改变的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T波改变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儿童心电图T波低平或/和倒置的临床资料.结果 器质性T波改变24例,占75%,其中心肌炎10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低血钾3例、药物作用2例、中毒2例、心包炎1例、心肌病1例;功能性T波改变8例占25%,其中β受体功能亢进症6例、过度换气、惊恐等2例.结论 儿童T波改变需结合心电图改变特征综合判断,心得安试验有助于两者间的鉴别.

    作者:张晓鸣;吕进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运动试验中运动高血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意义

    平板运动试验(TET)是通过一定负荷量的运动,检测或评估冠心病重要的无创性试验.在运动中,随运动量的增加血压及心率均升高,本文就运动过程中高血压者中有部分血压异常增高,及静息血压正常者而运动中血压异常增高者,在运动中血压特点与非高血压患者对比.评价运动试验对高血压者诊断、治疗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磊;顾振良;陈勇军;季春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快-慢型AVNRT伴二度逆传阻滞1例

    患者女性,77岁.临床拟诊:冠心病伴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悸10余年,每次发作数分钟至10余分钟,多能自行终止.查心电图(图1)示:Ⅰ~aVR导联为同步记录.

    作者:冉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房室结双径路伴房性融合波1例

    患者男性,88岁.因间歇性咳嗽、喘息半年,加重5天入院.查体:体温36.3℃,心率88次/分,血压140/90mmHg.双肺可闻及散在干啰音.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增大,主动脉弹性减退,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作者:陈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房性期前收缩致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1例

    患者男性,85岁.因反复咳喘20余年,心累,双下肢水肿5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从未发生过心动过速.查体:神志差,颜面和唇发绀明显,舌腹静脉曲张,桶状胸,双肺布满湿鸣音,心音以剑突下明显,可闻及期前收缩,双下肢水肿明显.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作者:黄名超;伍联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