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玉;卢铖
患者男性,70岁.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反复发作半年,加重2d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心界不大,心率平均80次/分,心律不齐.查心电图(图1)示:异位心律,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相等、形态相似的巨大F波,F波频率136次/分,R-R间距不等,房室传导比例呈3∶1、5∶1,V1导联可见宽大畸形QRS波群,呈左束支图形差异性传导.
作者:靳怡;张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经桡动脉行冠脉诊疗56例,成功率87.5%.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56例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36~84岁.成功49例.均行右侧桡动脉穿刺,2例穿刺失败,5例为动脉痉挛.
作者:谢旭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晕厥为临床常见症状,归因于心源性者其病因独特、发生突然、结果严重,心电图改变对临床诊断有极大帮助.通过观察研究32例心源性晕厥者,有诸多心电图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郑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2岁.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塞、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因间断性心前区不适20年,再发7天于2006年11月23日7时30分入院.查体:心率186次/分,血压100/60mmHg.予以应用可达龙150mg静脉推注2次,多次描记心电图.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范郑周;卢喜烈;黄颖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冠心病左室肥厚(LVH)者24h动态心电图(DCG)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室性期前收缩(PVS)的冠心病者86例,根据心脏彩色超声仪检查结果分为LVH组(A组)和无LVH组(B组),A组又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A1组)和对照组(A2组).所有患者均行24h DCG监测,计算HRT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数目、形态.结果 A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增高,两组对比A组TO升高、TS降低;A组中A1组与A2组比较,也存在TO升高、TS降低的现象.结论 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冠心病LVH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HRT的降低可作为冠心病LVH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姚震;钟江华;云美玲;杨新玮;陈小盼;曾春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进行性加重伴气促3年,再发3d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偶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呼吸稍促,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4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近期未用过洋地黄.临床诊断: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②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
作者:唐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54岁.因胸闷、心悸2d入院.有高血压史.查心电图(图1)示:提前出现的P′波落于窦性T波顶峰上,并诱发短阵心房扑动,心房率374次/分,房室传导比例2∶1~3∶1,Ⅱ、Ⅲ、aVF导联F波直立,波形呈圆凸形,为Ⅱ型心房扑动.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短阵心房扑动.
作者: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42岁.因一次性大量饮酒(约800ml)后,引起心慌、头晕、呕吐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心脑血管疾病.查体:无异常,血压110/70mmHg.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不齐,64次/分.
作者:吴稚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及其治疗特点.方法 分析60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 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结论 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可明显改善CHF者心功能.
作者:陈奎;杨荣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P波离散度(Pd)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者(A组)及26例健康者(B组)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P波大时间及离散度.结果 A组P波大时间及离散度均较B组增大(P<0.01),P波大时间>11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9%、86%、76%,特异性分别为80%、85%、89%.结论 Pd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新指标.
作者:苏少芬;陈凤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3岁.临床诊断:心悸原因待查.查心电图(图1)示: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基本心律为窦性,心率47次/分.P4、6、8、10提前出现为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作者:黄象涛;王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无人区电轴对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6例12导联DCG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的心电图.结果 36例中室性期前收缩(PVS)22例,17例存在无人区电轴,占77%,而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AVC)14例,无1例存在无人区电轴.结论 12导联DCG无人区电轴是心房颤动伴宽QRS波时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作者:蔡晓玉;努尔巴哈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广西是我国鼻咽癌(NPC)的高发区之一,NPC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在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方案中,辐射对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是NPC放射治疗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作者:张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43岁.因阵发性心悸、气短3个月,复发2h入院.门诊拟诊:冠心病.入院当天查24h动态心电图(三通道V5、V1、V3记录)示:基本图形为窦性,P-R间期0.16s,QRS波时限0.09s.
作者:王新平;王归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健康者右心室优势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980例体检者心电图,选出电轴右偏、V1导联R/S>1、V5导联R/S≤1及aVR导联r/q≥1健康者.结果 1980例中选出650例健康者,其中电轴右偏144例(占22.15%),V1导联R/S≥198例(占15.07%),两者同时出现36例(占5.53%),V5导联R/S≤15例(占0.76%),aVR导联r/q≥13例(占0.46%).结论 健康人群部分出现右心室优势心电图表现,属于正常.
作者:彭继晖;方涛;黄柳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心电图改变中T波是一常见的现象,也是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为困惑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T波改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近年来又提出第三类-电张调整性T波(EMT)改变.
作者:魏留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研究头部外伤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头部外伤者进行伤情分类和治疗,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头部外伤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经2w治疗后,心律失常较受伤时有显著下降(P<0.05~0.01).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根据近年来我院健康体检的特殊行业中,针对电力、电讯、变电及维修安装线路等工作场所噪声大、电磁场强,以及高空作业引起的精神心理改变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0岁.因心悸、胸闷一年,加重半月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血压100/60mmHg,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80次/分,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李志勤;戴静;龙右玲;符赛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心电图机的主要结构一般心电图机主要由导联输入部分、前置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又称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记录器、1mV标压发生器、电源供给电路、热笔加热电路、走纸部分等构成.现将各部分做一个简单介绍.
作者:石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