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留臣
平板运动试验(TET)是通过一定负荷量的运动,检测或评估冠心病重要的无创性试验.在运动中,随运动量的增加血压及心率均升高,本文就运动过程中高血压者中有部分血压异常增高,及静息血压正常者而运动中血压异常增高者,在运动中血压特点与非高血压患者对比.评价运动试验对高血压者诊断、治疗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磊;顾振良;陈勇军;季春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34岁.因急性胆囊炎入院.查体:体温36℃,心率100次/分,血压90/60mmHg.入院后常规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0.05~0.20mV,心电轴显著左偏,低电压.
作者:陈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3岁.临床诊断:心悸原因待查.查心电图(图1)示: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基本心律为窦性,心率47次/分.P4、6、8、10提前出现为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作者:黄象涛;王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对起搏器随访时的心律失常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博利屋8000Ⅱ型3导联及美林公司12导联DCG,对12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者行24h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起搏源性心律失常16例,自身传导系统引起的心律失常44例,电池耗竭引起的心律失常12例.结论 DCG对植入起搏器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是起搏器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马伟;卢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根据近年来我院健康体检的特殊行业中,针对电力、电讯、变电及维修安装线路等工作场所噪声大、电磁场强,以及高空作业引起的精神心理改变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例1 患者女性,85岁.因糖尿病10余年,伴心前区疼痛1d入院.查血糖14.1mmol/L,心肌梗死三合一MYO、CK-MB、TNI均为阳性,其他几项心肌酶基本正常.2007年5月6日查心电图(图1)示:P-R间期0.24s,Ⅲ、aVF、V6R~V8R导联呈Qr型,V3R~V5R导联呈QS型,Ⅰ、Ⅱ、aVL、V6~V9导联呈R型.
作者:何达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0岁.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反复发作半年,加重2d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心界不大,心率平均80次/分,心律不齐.查心电图(图1)示:异位心律,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相等、形态相似的巨大F波,F波频率136次/分,R-R间距不等,房室传导比例呈3∶1、5∶1,V1导联可见宽大畸形QRS波群,呈左束支图形差异性传导.
作者:靳怡;张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990~2005年我们用经食管心脏调搏超速抑制法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80例,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心房扑动15例、心房颤动10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将其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董西学;阳海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3岁.因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2年,加重1w入院.查体:心脏轻度增大,心尖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及第四心音,含服硝酸甘油杂音增强.查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呈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为1∶3,间隔运动低下,以前侧壁、心尖部肥厚为主.
作者:于辉;张焱;孙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心悸发作10年,再发9h入院.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可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为室性期前收缩.图中该宽大畸形QRS波群后继以一逆行P-波,再继以一正常QRS波群,形成宽大QRS-P--正常QRS波类型,以上现象反复出现,并形成室性反复心律二联律;图中还可见室性期前收缩逆向传导延迟引起连续的房室结内折返,并形成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李志勤;金艳荣;戴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68岁.因心悸、胸闷10年,加重2d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史.查体:血压160/95mmHg,心率98次/分,律不齐,偶闻期前收缩.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作者:戴静;李志勤;龙佑玲;符赛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例1 患者男性,38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查心电图(图1)示:为V1导联.上行末与中行起始部重叠两个R波(5个大方格),中、下行为非连续记录.P-P间距0.52~0.58s,频率103~115次/分,P-R间期0.16s.
作者:陶秦芸;周从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7岁.临床拟诊:冠心病伴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悸10余年,每次发作数分钟至10余分钟,多能自行终止.查心电图(图1)示:Ⅰ~aVR导联为同步记录.
作者:冉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43岁.因阵发性心悸、气短3个月,复发2h入院.门诊拟诊:冠心病.入院当天查24h动态心电图(三通道V5、V1、V3记录)示:基本图形为窦性,P-R间期0.16s,QRS波时限0.09s.
作者:王新平;王归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阳性者冠脉造影(CAG)阴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154例TET阳性者与CAG结果对照,观察运动引起ST段改变与CAG阴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从中检出TET阳性、CAG阴性者38例,占24.7%,其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占52.6%,高血压占36.8%,肥厚型心肌病和X综合征占10.5%.结论 TET阳性CAG阴性者中,半数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半数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及肥厚型心肌病等.
作者:李莉;卢亦伟;卢喜烈;程艳爽;帅莉;石亚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及其治疗特点.方法 分析60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 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结论 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可明显改善CHF者心功能.
作者:陈奎;杨荣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隐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系指临床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表现(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作者:冯桂芹;狄秀华;路玉桥;刘以林;金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冠心病左室肥厚(LVH)者24h动态心电图(DCG)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室性期前收缩(PVS)的冠心病者86例,根据心脏彩色超声仪检查结果分为LVH组(A组)和无LVH组(B组),A组又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A1组)和对照组(A2组).所有患者均行24h DCG监测,计算HRT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数目、形态.结果 A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增高,两组对比A组TO升高、TS降低;A组中A1组与A2组比较,也存在TO升高、TS降低的现象.结论 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冠心病LVH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HRT的降低可作为冠心病LVH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姚震;钟江华;云美玲;杨新玮;陈小盼;曾春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图略)示:窦性P波下传的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Ⅰ、aVL、V5、V6导联呈qRS型,S波钝;Ⅱ、V4导联呈Rs型,S波钝;Ⅲ、aVR导联呈rsr′型,R钝;V1导联呈rsR′型.
作者:周从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系指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律失常.其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恶性室性心动过速、过缓性室性心律.常见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已经屡见报道,本文旨在论述一些易引起此种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心电现象,以引起广大医师的更多重视,提高对MVA的警惕性.
作者:田峰;张太科;王媛媛;梁永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