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
目的 观察心室晚电位在阳性、阴性两种不同状态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PVS)、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方法 对85例同时做心室晚电位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患者PVS、VT的发生率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中的心室晚电位阳性为35例(A组),阴性为50例(B组).A组有多源性、多形性PVS者8例(22.9%),B组有多源性或多形性PVS者1例(2%),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A组VT 7例(20%),B组VT 2例(4%),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A组单纯性PVS>1%者为4例(11.43%),B组为2例(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其多源型多形性PVS、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两组单纯性PVS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
作者:傅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54岁.因胸闷、心悸2d入院.有高血压史.查心电图(图1)示:提前出现的P′波落于窦性T波顶峰上,并诱发短阵心房扑动,心房率374次/分,房室传导比例2∶1~3∶1,Ⅱ、Ⅲ、aVF导联F波直立,波形呈圆凸形,为Ⅱ型心房扑动.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短阵心房扑动.
作者: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例1 患者男性,38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查心电图(图1)示:为V1导联.上行末与中行起始部重叠两个R波(5个大方格),中、下行为非连续记录.P-P间距0.52~0.58s,频率103~115次/分,P-R间期0.16s.
作者:陶秦芸;周从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心绞痛(AP)对AMI者临床症状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66例AMI者以AMI前有无AP分为两组,且比较两组对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冠脉侧支循环和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 有AP组(A组)的188例与无AP组(B组)的78例的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病死率等A组明显低于B组(P<0.01),侧支循环发生率、梗死范围、左室功能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 既往及AMI前心绞痛可使心肌循环作出适应性调节,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梗死前反复的AP所致的缺血刺激,具有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梗死面积和心肌的损害程度.
作者:杨法;苏明兰;蒋建华;肖慧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2岁.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1天,含服保心丸无缓解,于2007年3月4日1:50入院.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黑矇史.查体:体温36.7℃,脉搏70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楚,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杂音.
作者:熊望琼;顾北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8岁.因反复心悸3年余,加重伴头晕、乏力2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查体:心率6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0/92mmHg.心界稍扩大,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作者:党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3岁.临床诊断:心悸原因待查.查心电图(图1)示: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基本心律为窦性,心率47次/分.P4、6、8、10提前出现为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作者:黄象涛;王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束支传导阻滞(BBB)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1999~2006年收治并发BBB的AMI者共24例作为研究组(A组),以同期收住的无BBB的AMI者共111例作对照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心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等超声检测指标以及两组住院间严重并发症的特点.结果 A组EF、FS、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均下降,泵功能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近期住院死亡率高,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并BBB者心脏机械功能受损较严重,住院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近期住院死亡率较高,是临床经过凶险和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黄明通;张文篪;黄慧君;陈瑶;郑三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研究头部外伤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头部外伤者进行伤情分类和治疗,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头部外伤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经2w治疗后,心律失常较受伤时有显著下降(P<0.05~0.01).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许多研究认为,心率变异性(HRV)可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状况,尤其对显示心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对冠心病的HRV研究,已积累了不少的资料,多数都是利用动态心电图(DCG)做长程(24h)采样进行的,短程的时域分析则较少.
作者:陈琛;丁良;田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窄QRS波群心动过速(NQRST)是指QRS波时限小于或等于100ms的心动过速.除房室旁路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涉及心室外,其他均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
作者:陈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例1 患者女性,85岁.因糖尿病10余年,伴心前区疼痛1d入院.查血糖14.1mmol/L,心肌梗死三合一MYO、CK-MB、TNI均为阳性,其他几项心肌酶基本正常.2007年5月6日查心电图(图1)示:P-R间期0.24s,Ⅲ、aVF、V6R~V8R导联呈Qr型,V3R~V5R导联呈QS型,Ⅰ、Ⅱ、aVL、V6~V9导联呈R型.
作者:何达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经桡动脉行冠脉诊疗56例,成功率87.5%.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56例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36~84岁.成功49例.均行右侧桡动脉穿刺,2例穿刺失败,5例为动脉痉挛.
作者:谢旭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性,62岁.因阵发性头晕、黑曚于2002年08月28日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图1A)示:阵发性心房颤动部分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伴全心停搏数次(长R-R间距为2.0s~5.24s),长Ⅱ导联可见交接性逸搏.
作者:何达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对起搏器随访时的心律失常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博利屋8000Ⅱ型3导联及美林公司12导联DCG,对12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者行24h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起搏源性心律失常16例,自身传导系统引起的心律失常44例,电池耗竭引起的心律失常12例.结论 DCG对植入起搏器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是起搏器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马伟;卢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平板运动试验(TET)是通过一定负荷量的运动,检测或评估冠心病重要的无创性试验.在运动中,随运动量的增加血压及心率均升高,本文就运动过程中高血压者中有部分血压异常增高,及静息血压正常者而运动中血压异常增高者,在运动中血压特点与非高血压患者对比.评价运动试验对高血压者诊断、治疗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磊;顾振良;陈勇军;季春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心电图(ECG)国内标准和Cornell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LV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两种标准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描记术(UCG)检查结果有无LVH分组,分别计算国内标准和Cornell电压标准诊断LV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国内标准敏感性22.0%,特异性97.1%,Cornell电压标准敏感性47.5%,特异性95.7%.结论 心电图诊断LVH的特异性高,敏感性稍差,Cornell电压标准敏感性高于国内标准.
作者:时莉;赵敏;帅燕;柴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88岁.因间歇性咳嗽、喘息半年,加重5天入院.查体:体温36.3℃,心率88次/分,血压140/90mmHg.双肺可闻及散在干啰音.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增大,主动脉弹性减退,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作者:陈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990~2005年我们用经食管心脏调搏超速抑制法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80例,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心房扑动15例、心房颤动10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将其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董西学;阳海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8岁.因胃癌晚期入院治疗.突然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查体:心律不齐,心率120次/分,血压80/50mmHg.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陈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