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春
患者女性,11岁.近日轻咳,乏力、流涕,精神、食欲差,晕厥1次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呼吸30次/分,血压100/80mmHg.心界稍大,心率130次/分,律齐,心音低,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畅巨颖;田京生;常舒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性,67岁.患高血压病20年,冠心病5年.因心前区不适于2005年11月17日来我院就诊.查心电图(图略)示:心房颤动.2005年11月21日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又查心电图(图1A)示:STⅡ、Ⅲ、aVF抬高0.6~0.8mV,与QRS波融合成单向曲线.STⅠ、aVL、V1~V6压低0.2~0.6mV.
作者:何达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者二尖瓣轻度狭窄与重度狭窄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特点.方法 分为二尖瓣轻度狭窄者32例(A组),重度狭窄者22例(B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用液相终点散射免疫沉淀法检测RHD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用聚乙二醇法测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两组间比较.结果 B组CD3、CD4、CD8、CD19较A组明显低下(P<0.01).B组IgG、IgA、IgM、C3、C4、CIC较A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B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A组.
作者:高雯;张庆华;王建;金阳;张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性,83岁.因在家多次晕厥就诊.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无行动不便及语言不清.体温36.7℃,血压175/90mmHg,心率40次/分,心肌酶及生化在正常范围.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间距基本规则(含QRS波群的P-P间距短,不含QRS波群的P-P间距长,两者相差大于0.02s),R-R间距规则.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房率80次/分,心室率40次/分,R-R间距=2倍的P-P间距.考虑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李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及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心电图变化的差异情况.方法 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分别于第一、二、三月复查心电图.结果 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三月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显著,低于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P<0.05);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无关,与使用药物剂量有关.结论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电图异常率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低,临床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李红;张华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性,88岁.因心悸、乏力、头晕、胸闷10余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血压140/84mmHg,呼吸28次/分,心率90次/分.心界不大,心律不齐,心音减弱,心尖区Ⅱ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党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例1 先证者.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发作性晕厥1周入院.入院后在CCU病房突发意识丧失伴抽搐,抢救成功并记录到如下心电图表现:图1系标准12导联心电图、新胸导联心电图[1]及发病时记录心电图.
作者:田文健;田红伟;王力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阿托品试验是一种窦房结功能试验,主要用于鉴别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以及窦房结功能衰竭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我们门诊心电图室自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共进行阿托品试验378例,现将相关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耿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VCG)对下壁异常Q波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 对120例体表心电图(ECG)检查为下壁异常Q波者行VCG检查.结果 无下壁心肌梗死(MI)病史者VCG异常Q波检出率远低于有下壁MI病史者.结论 VCG检查可有助于排除无临床意义的下壁异常Q波.
作者:陈琛;田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急性心肌梗死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因素,减少误诊.方法 对31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ST段进行分析.结果 非急性心肌梗死引起ST段抬高的病因、机制各不相同.结论 除急性心肌梗死外,引起心电图ST段抬高的诸多因素,临床应仔细鉴别.
作者:陈小节;任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脑卒中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不仅病情危重,且因患者年老,往往患有多系统疾病.临床收治的脑卒中者常兼发有各型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情复杂、多变,常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等.需要及时了解心电信息、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实施整体护理,能及时评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心理动态,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大大提高满意度.
作者:黄慧君;许小玲;韦梅珍;丘喜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性,38岁.于1小时前误服化学制剂(香蕉水)约50毫升后,感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感咽部烧灼不适,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憋气,无腹痛、腹泻,未经处理来院就诊.临床诊断:化学制剂(香蕉水)中毒.入院后经洗胃、输液、利尿等处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作者:周从容;刘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概念人工心室起搏时(例如VVI起搏模式),起搏激动沿室房传导途径逆传并夺获心房,形成逆行P波(P-波).
作者:张松文;刘畅;龚仁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性,57岁.4年前因心房颤动伴长间歇而植入VVI起搏器,近因胸闷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20/80mmHg,心率70次/分,律不齐.查心电图(图1)示: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基本心律为心房颤动,间歇出现起搏信号,所有起搏信号后均未带QRS波群,起搏间期1.00s(60次/分).
作者:周晓霞;陈万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成人发病率为1%~2.5%.男性多见.其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段持续抬高.由于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易与急性心肌梗死混淆.有时可能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我科用12导联同步动态进行监测,诊断出6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现分析如下.
作者:叶文琳;黄秀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性,76岁.因反复乏力、头晕入院.临床诊断:①慢性肾病Ⅳ期;②高血压Ⅰ期;③高血钾症;④代谢性酸中毒;⑤左肾癌术后.查体:体温36℃,心率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5/80mmHg.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血清钾8.32 mmol/L,血清钙2.26 mmol/L,尿素氮16.0 mmol/L,CO2-CP 12.3 mmol/L.急查心电图(图1A)示:各联P波消失,R-R间距规则.
作者:苏叶丽;邹冠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性,28岁.以间断心悸、气急半月余就诊.查体:神清,反应敏,心率102次/分,节律整齐,既往无晕厥史.健康体检未发现异常;无长Q-T综合征及心脏猝死的家史.临床诊断:窦性心动过速.就诊当天2001年3月29日上午10:00佩带动态心电图,即日3月30日上午07:19死亡.动态心电图详细记录从开始佩带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动态心电图仪系美国marquette LASERSXP磁带式CMF,CM5,CM1.
作者:武艳丽;王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窦性心率震荡(HRT)概念的提出HRT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新指标,指一次室性期前收缩(PVS)对随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存在两种不同的影响,是特征性的窦性心率双相涨落式的变化.在PVS后窦性心率先加速,随后窦性心率减速,这种典型的双相涨落式的变化称之为HRT现象.
作者:施玉峰;廖虹;杨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性,74岁.反复头晕10年.临床诊断: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查体:神志清,心律略不齐,心率70次/分.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界向左侧扩大,两肺未见明显异常,血压150/90mmHg.
作者:张晓梅;张良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以往Q-T间期缩短的报道很少,特别是心肺复苏后伴Q-T间期缩短更少,值得人们关注.现将近期观察到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