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霞;陈万春
例1 患者男性,42岁.临床诊断:非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查心电图示:除V2导联S波增深达3.5mV以外,其余未见异常.查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各房室腔径正常,房室间隔连续完整,室间隔心肌明显增厚,厚处约1.8cm,增厚的心肌成毛玻璃样改变,动度减低.超声诊断:非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
作者:李贞;王洪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87例DCG检查示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阳性者行冠脉造影(CAG),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DCG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点多个导联有阳性改变者,诊断冠脉病变较肯定;ST段压低幅度、持续时间、出现阵次均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有关.结论 DCG对冠脉病变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作者:兰海照;邓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及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心电图变化的差异情况.方法 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分别于第一、二、三月复查心电图.结果 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三月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显著,低于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P<0.05);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无关,与使用药物剂量有关.结论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电图异常率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低,临床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李红;张华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长期以来,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出现ST段缺血性下移≥0.1mV、持续时间>2min作为运动试验的阳性判断标准.但其准确性低、假阳性率高[1、2].本文观察了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冠心病者平板运动试验(TET)中QTc、QTr和QTc的变化,探讨这些指标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青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脑卒中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不仅病情危重,且因患者年老,往往患有多系统疾病.临床收治的脑卒中者常兼发有各型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情复杂、多变,常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等.需要及时了解心电信息、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实施整体护理,能及时评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心理动态,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大大提高满意度.
作者:黄慧君;许小玲;韦梅珍;丘喜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心电图R波落在T波上的现象(R on T)因易触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已被人们所警惕,而R波落在P波上的现象(R on P)则易被忽视.R on P的特点为R波落在窦性P波顶峰或紧邻P波之后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PVS).我们在近4个月的24h 动态心电图(DCG)检查中发现R on P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VT)4例,共30次;R on T 3例,共79次,却未发生VT.
作者:王才华;陈万春;沈灯;施佳;沈恩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窦性心率震荡(HRT)概念的提出HRT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新指标,指一次室性期前收缩(PVS)对随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存在两种不同的影响,是特征性的窦性心率双相涨落式的变化.在PVS后窦性心率先加速,随后窦性心率减速,这种典型的双相涨落式的变化称之为HRT现象.
作者:施玉峰;廖虹;杨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性,76岁.因反复乏力、头晕入院.临床诊断:①慢性肾病Ⅳ期;②高血压Ⅰ期;③高血钾症;④代谢性酸中毒;⑤左肾癌术后.查体:体温36℃,心率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5/80mmHg.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血清钾8.32 mmol/L,血清钙2.26 mmol/L,尿素氮16.0 mmol/L,CO2-CP 12.3 mmol/L.急查心电图(图1A)示:各联P波消失,R-R间距规则.
作者:苏叶丽;邹冠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者左室功能及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 对30例健康人(A组)和72例CHF者(B组)的QTcd进行比较;B组随机分为标准化治疗组(B1组)37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标准化治疗+阿托伐他汀)(B2组)35例,测定入组前及治疗8w后的QTc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B组QTcd较A组明显延长;与入组治疗前相比,B1组和B2组均有QTcd降低,LVEF增加,差异有显著性;与B1组相比,B2组降低QTcd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两组LVEF增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标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CHF者的QTcd,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致死的可能,对左室功能的影响与标准化治疗类似.
作者:黄宜杰;付强;蒋树中;李为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性,74岁.反复头晕10年.临床诊断: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查体:神志清,心律略不齐,心率70次/分.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界向左侧扩大,两肺未见明显异常,血压150/90mmHg.
作者:张晓梅;张良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混合性房室脱节并不少见,当加速性交接性逸搏心律(AJER)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时,易发生AVB程度加重的假象,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颜学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成人发病率为1%~2.5%.男性多见.其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段持续抬高.由于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易与急性心肌梗死混淆.有时可能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我科用12导联同步动态进行监测,诊断出6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现分析如下.
作者:叶文琳;黄秀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性,88岁.因心悸、乏力、头晕、胸闷10余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血压140/84mmHg,呼吸28次/分,心率90次/分.心界不大,心律不齐,心音减弱,心尖区Ⅱ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党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性,32岁.有慢性咳嗽史20余年.因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伴气急及双下肢水肿急诊入院.查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叩诊高清音,双肺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处,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肝颈返流征阳性,移动性浊音(±).
作者:赵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生脉散加减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仁妹;宋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血脂水平与心电图相关性.方法 对193例老年人健康查体者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水平,且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中,血清胆固醇(CHO)与甘油三脂(TG)均正常者61例,但心电图改变35例(占57.4%);单项甘油三脂(TG)升高者10例,其中心电图改变达9例(占90%);单项血清胆固醇(CHO)升高者80例,其中心电图改变为61例(占76.25%);甘油三脂(TG)和血清胆固醇(CHO)均升高者16例,其心电图改变为11例(占68.8%).血糖升高者28例,心电图改变达27例(96.4%).结论 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升高与心电图改变呈正相关.说明降低血脂、血糖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文敏;袁佩芬;牛文燕;王向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性,72岁.因反复胸闷就诊.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出现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AVB).查心电图(图1)示:上行为模拟aVF导联,基本心律为窦性,P-P间距规则,97次/分,P-R间期不等,部分QRS波脱落,呈二度AVB;QRS时限大于0.12s,S波深宽.P3、7、11、13下传,P-R间期固定,为0.24s,其后P波未下传,呈2:1 AVB.
作者:王才华;陈万春;沈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性,50岁.因前一日突发心动过速伴晕厥,于次日入院检查.既往有预激综合征(WPW)病史20余年,平素有突发突止心动过速发作史.查体:神志清,心律略不齐,心率70次/分,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大小、结构正常.心电向量检查:A型预激综合征(见参考图).
作者:戚卫东;张良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概念人工心室起搏时(例如VVI起搏模式),起搏激动沿室房传导途径逆传并夺获心房,形成逆行P波(P-波).
作者:张松文;刘畅;龚仁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以往Q-T间期缩短的报道很少,特别是心肺复苏后伴Q-T间期缩短更少,值得人们关注.现将近期观察到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