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腔起搏器功能障碍的心电图分析1例

李霞;王连春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 功能障碍, 临床诊断, 连续记录, 心电图, 冠心病, 二联律, 院外, 门诊, 节选, 检查, 患者, 导联
摘要:患者女,5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余不详),于院外安装DDD起搏器.在我院门诊作心电图检查,可见双腔起搏与房性夺获呈二联律(图略).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中节选的3段.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图无变化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65岁,于骑自行车时心前区钝痛,伴胸闷并喉咙发紧,后背部疼痛、大汗,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未缓解来院.急查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9s,Q-T间期0.37s,Ⅰ、aVL、V6的T波低平.急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结果正常,考虑为不稳定型心绞痛.8h后查心肌酶:肌酸激酶729u/l,肌酸激酶同工酶45.8u/l,肌钙蛋白T 2.00ng/ml.复查心电图(图1)无特殊改变.第2d,查心肌酶:肌酸激酶432u/l,肌酸激酶同工酶28.1u/l,肌钙蛋白T 1.78ng/ml.再次复查心电图同前.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凝、调脂等治疗,病情好转.7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心病、3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狭窄80%,右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85%~90%.

    作者:王敏;郭升玲;卢喜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途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糖尿病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升高,我们周围的糖尿病患者也比比皆是.15年前全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还不足1%,现在已超过3%,而且还在以每年0.1%的速度增加.这些事实说明:从今往后的三四十年中,我国正面临着糖尿病暴发流行的危险.预防糖尿病刻不容缓.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预防保健工作也在不断提高,科学地控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已成为社区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作者:孙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观察与监护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剧烈的难以忍受的胸、背、腰部的疼痛,休克及压迫症状.病情凶险,复杂多变,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为24h内每小时1%~2%[1].早期诊断,严密控制血压,严密监护及时进行适当的药物及手术治疗,生存率可大为提高.2000年6月~2004年6月,我院急诊共收治主动脉夹层分离者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璇;王蕊;宫文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低血钾症40例分析

    目的报道4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低血钾症.患者病前极少存在低血钾的病因,故主要系抢救时医源性因素所致.低血钾可导致心律失常对低血钾与乙酰胆碱的协调作用作了讨论.

    作者:丛培建;姜秀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脏破裂伤时心电监护与急救

    近年来,外伤尤其是刀捅伤占急诊总人数的比例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而以心脏破裂伤的患者伤情急,病情危重,失血量大,死亡率高.我科自2003年~2004年已经成功抢救了2例心脏破裂伤患者,现将心电监护及急救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位兰玲;邢卿;刁玉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510例脑出血与脑血栓患者心电图改变分析

    急性脑血管疾病不仅造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损害,而且可导致心功能损害,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一系列心电图异常与心功能改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我们自2000年2月~2004年12月对脑出血与脑血栓住院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丕效;秦文英;宁红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4例分析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特殊类型致命快速室性心律失常[1],若不及时正确救治,常危及生命.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Tdp24例临床作一分析.

    作者:邱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rugada波

    目的了解Brugada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的5例Brugada波12导心电图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5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变化,右胸导联类似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与ST段抬高程度时轻时重.1例冠脉造影正常,1例双支病变,2例被误诊为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Brugada波存活33年,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单纯有Brugada波者不一定都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卢喜烈;孟凡华;石亚君;荆晶;卢亦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特点.方法对RHD患者54例(A组),正常对照组30例(B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用液相终点散射免疫沉淀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G3)、补体4(G4).用聚乙二醇法测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A组与B组比较.结果A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表现CD3、CD4、CD8数量减少,CD4/CD8降低,CD19数量减少,与B组比较P<0.01.而IgG、C4、CIC高于B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RHD者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受抑制,而B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表明RHD的发病过程中存在免疫功能异常.

    作者:高雯;季英敏;张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洗胃致室性心律失常1例

    患者女性,28岁.因口服安定2h后急诊入院.查体:BP 120/75mmHg,嗜睡状态,心率74次/min,律齐,肺腹无异常,初诊:药物中毒.即予以插管洗胃,洗胃过程顺利,洗胃毕,拔出插管,转入内科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查体:嗜睡状态,心率53次/min,律不规整,频发早搏,余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图略).血常规、心肌酶、血生化均正常,予以654-2、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心律转复正常,心电图无异常,出院,随访2年未再复发.

    作者:殷培良;杨小霞;管爱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DCG监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女性,38岁.阵发性胸闷,心悸伴头晕或晕厥2月余,每次发作后即来院检查:血压96/60mmHg,听诊心肺无异常,常规心电图正常:x线胸透,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均未见明显异常.行24h DCG监测.14:24分患者坐在沙发上看书时突然感到胸闷、气促头晕,经5min症状自行缓解,其余时间无不适感.DCG分析可见(图1)14:24:22分在规整的90次/min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一系列宽大畸形QRS波,心室率匀齐220次/min,第一个宽大QRS波后可见一窦性P波被干扰,经过39s 143个室性心搏后自行终止.终止时有0.76s的代偿间歇.发作前后对比心率,P、QRS、T波均无明显改变,也未见提前出现的QRS波,发作后ST段呈上斜型下移0.1mm,约3min恢复至基线.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姜永梅;魏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功能和心室晚电位对评价心肌梗死预后的价值

    选取我院2000年5月~2002年5月间收治的首诊急性心肌梗死(AMI)者68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及心室晚电位检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秦丕效;秦文英;牟晓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24h动态心电图(DCG)有室性早搏(PVS)的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32例(A组),与有PVS但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4例(B组),分别用手工测量HRT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者与B组TO值分别为(0.014±0.030%)和(-0.024士0.028%)(P<0.0001),TS分别为(3.565士4.87)和(10.385士5.236)ms/RR(P<0.0001).结论ACS者HRT明显异常,HRT异常可作为心肌存在严重缺血的一个有价值的新的心电指标.

    作者:王昭军;孙广辉;侯建民;吴骏;梁仪;隋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性别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ST-T改变对不同性别人群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8例男性(A组)与63例女性(B组)ST-T改变者冠脉造影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A组阳性率为59.256%,B组阳性率为33.33%,两组之间阳性率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体表心电图ST-T改变预测冠心病应考虑性别对其诊断的影响.

    作者:刘龙芬;陶长生;朱晓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度工型房室传导阻滞及4位相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性,75岁.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8年,糖尿病史7年,因推重物后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伴大汗淋漓,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D)而入院.入院时心电图(图1A)表现为窦性心律,心率98次/min,P-R间期0.20~0.28s,且进行性延长至P波后QRS波脱漏为一文氏周期,P波以5:4或6:5下传心室.

    作者:刘京营;胡晓丽;顾法霖;崔维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65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现对165例LAFB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朱红宇;梁德才;万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房扑动伴典型文氏房室传导2例

    患者女,34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2月.自觉心慌,常规剂量使用洋地黄后描记心电图(图1).Ⅱ导联P波消失,以规则的F波代替,F波频率280次/min,F波极性似负向.R-R不规则,依梯形图分析,房室传导(F-R传导)为3:2~2:1比例文氏型传导,前中段呈3:2文氏传导夹有2:1传导,后段转为持续2:1房室传导.当3:2文氏传导时,文氏周期中R1~R2为0.28s,当2:1传导时(此时仍可看作小比率的文氏传导),各R-R周期为0.44s,短周期(0.28s)后的QRS(R3、6、8)轻度畸形,r波幅明显降低,S波略加深,呈rS型.

    作者:李刚;崔丽芳;顾法霖;高悦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长QT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是以心电图异常为主要表现并伴有相关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它可以引起室性早搏及室速等致命性心律失常(如TdP),临床上以心源性猝死和晕厥为主要特征.当前的研究重点是先天性LQTS,其中有伴有先天性耳聋的称为Jewerll-Lange-Nilsen综合征和不伴有先天性耳聋的Romano-Ward综合征两类.将LQTS电生理学基础同新的分子遗传学结合起来研究,解决了一些理论问题,同时在临床表现特点、处置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1、2、12].

    作者:王志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脏植物神经官能症的临床心电图观察

    目的探讨心脏植物神经官能症(CVN)的临床心电图特点.方法对具有持续胸前不适、疼痛的CVN可疑者进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心电向量图(VCG)观察.结果具有明显持续胸前不适、疼痛的CVN可疑者的胸前导联Tv2高耸以及VCG T环呈先顺后逆线型旋转的改变.结论 Tv2高耸及VCG T环呈先顺后逆线型旋转为CVN的心电特异性改变.

    作者:程桂花;郑希相;陈玉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二度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临床上不少见,但呈二度Ⅱ型RBBB者不多,现报告1例.患者男性,73岁.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史,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因定期作健康体检描记心电图,体检结果未能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作者:陈麦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