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V2、V3、V4导联出现缺血型ST段压低的右后侧壁心梗1例

杨妙珍;李楠;史可伟;金秋法

关键词:导联, 缺血型, 段压低, 侧壁, 急性心肌梗死, 人口老龄化, 误诊漏诊, 临床表现, 老年, 断水, 心电图, 非典型, 发病率, 不典型, 病死率, 并发症, 报告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老年AMI的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尤其是心电图中不常见的非典型MI诊断水平十分重要,兹报告1例V2~V4导联出现缺血型ST段压低的右后侧壁MI如下.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对室早与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探讨成对室早(PVS)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近2年问记录的85例成对PVS的联律(R-R1)间距,易激指数[(R-R)·(Q-T)/(R-R1)],成对PVS之间的间距(R1-R2)以及易激指数(R1-R2)/(Q-T1)参数与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的关系,并就其病因和伴随的其它心电图异常及预后等作为探讨.结果85例成对PVS中的50例(54%)出现VT;其中8例呈尖端扭转型,R-R1间距自0.35~0.73s不等;出现VT者的R-R1平均0.65s,不伴VT者为0.43s.易激指数自0.35~1.38s(平均0.55s);伴VT者为0.56s,不伴VT者为0.52s.第2个VT的早搏指数自0.87~2.01s(平均1.35s);出现VT者为1.42s,不伴VT者为1.18s.8例同时存在高度到完全性房室阻滞,均并发VT;心房颤动(Af)、心房扑动(AF)5例,其中2例出现VT;6例出现VT的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结论除R落T上和R落P上可作为VT的危险指标外,联律间距长,其后又紧接另一个PVS者,在心肌严重损害时,易出现短阵VT.联律间距与2个早搏间间距相接近者,可能出现早搏型或室性自主心律型VT,后者频率慢、预后较好.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VT的预后差.

    作者:陈海霞;胡伟国;顾水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监测及生活行为指导的临床意义

    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作的昼夜规律和发作时行为状态的关系,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指导生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对改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2000~2002年门诊及住院26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6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与行为状态的关系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君;解京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W-P-W综合征与心律失常

    W-P-W综合征(W-P-W)不但与某些心律失常的形成关系密切,而且在伴发心律失常时,其心电图(ECG)表现常较无W-P-W者更为复杂而难以分析和正确诊断.现综合文献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轩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煤工尘肺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

    采煤工人肺内吸入大量粉尘,易发尘肺病.主要并发症肺部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甚至猝死等[1].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又因上述等因素并发心律失常.为了探讨尘肺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规律和有效治疗.现将100例尘肺患者24h动态心电图(DCG)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杨丽;时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上呼吸道感染致低钾血症28例

    钾的紊乱与心脏的应激功能和肌麻痹密切相关.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笔者于1998~2002年急诊科工作过程中,遇到上呼吸道感染致低钾血症2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丽琴;陈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神经调节作用在T波的反映

    患者男性,21岁.因胸闷2d就诊.体检:BP 120/75mmHg,神志清,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肌酶检查正常,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T改变.稍作休息后再做心电图,ST-T无明显异常.临床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作者:张媛;马淑英;徐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90例老年糖尿病的心电图分析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为探讨老年糖尿病心脏病而致心电图改变的规律,作者对2000年~2002年90例老年糖尿病者心电图资料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朱红宇;梁德才;周晶;万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房室旁道合并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房室旁道(AP)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影响.方法对76例AP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射频消融(RFCA)治疗后其特发性PAf临床特征的改变进行研究.结果①左侧AP合并特发性PAf的比例显著低于右侧AP;②RFCA术后特发性PAf发作显著减少;③RFCA术后特发性PAf发作的频率、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时的快心室率均显著<RFCA术前.④结论RFCA阻断AP后对其合并的特发性PAf的有积极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作者:张戈;阮志敏;杨瑞丰;光雪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得安试验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心得安试验是临床常用的协助诊断冠心病(CAD)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随着CAD介入性诊疗技术的巨大进展,正确认识心得安试验在诊断CAD、评价心肌缺血事件及药物和介入性治疗的效果均有重要意义.本文48例拟诊CAD的患者,将其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与心得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评估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诊断CAD中的价值及应用前景.

    作者:邵爱菊;杜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防治

    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2002年10月~2003年4月手术患者2 180例.发生心律失常5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3岁.经过积极抢救,采取合适的抗心律失常方法,患者病情均稳定,疗效显著.本组5例患者中较为严重的1例为男性,61岁.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出现心悸、头晕、胸闷、心前区疼痛,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宽大畸形,时限为0.16s,其前无相关P波,频率为80次/min,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作者:李雯;张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分析

    体表心电图测量到的Q-T间期反映了心室肌跨膜动作电位的时间,代表心肌的复极过程.各导联的QT差值被称为Q-T离散度(QTd),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1].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疾病和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猝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动态心电图(DCG)检出的46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35例正常人的QTd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黄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过缓的交接性逸搏心律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双支阻滞

    患者男性,78岁.患高血压、冠心病、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8年.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部巨大室壁瘤形成.突发晕厥1d入院.图1A QRS时间0.16s,QRS电轴-90°,V1、V2呈QR型,V3、V4呈Qrs型,V5、V6呈QS型.符合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及左前分支阻滞.V3、V6轻度ST抬高与巨大室壁瘤形成有关.图1B:窦性P波顺序发生,心房率85次/min,R-R周期规则,心室率27次/min.P-R间期不等,为三度房室阻滞伴过缓的交接性逸搏心律.

    作者:白国喜;彭俐;卢喜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67例胎心率电子监护与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作用.方法应用胎儿监护仪及胎儿心电图监测,按不同的实验结果分4组.A组两者均正常,B组单纯胎心监护异常,C组单纯胎儿心电图异常,D组两者皆正常.对不同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应用卡方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D组较其他新生儿窒息率明显提高(P<0.001).结论胎心率电子监护和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是胎儿宫内安危状况监测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素琴;周春;秦丕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型心绞痛发作的临床价值

    变异型心绞痛比稳定型心绞痛少见,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引起猝死.但心电图表现多为正常.我们回顾本院2000年3月~2002年12月门诊及住院10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在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情况下,经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发现100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

    作者:刘喜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心病酷似下壁心肌梗死图形21例

    1资料与方法从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肺心病者中筛选出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56~78岁,其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MI).其中Ⅱ、Ⅲ导联呈Qr型,Q波深达0.4~0.5mV,时间为0.03~0.04s(11例);Ⅱ导联呈QrS型,Ⅲ导联呈W型QS型,aVF导联呈rSR′S′型(7例);Ⅱ、aVF导联呈QrS型,Ⅲ导联呈rS型(3例).这些患者血清酶学检查均无异常,心电图无ST-T动态改变,经过给予吸氧、祛痰平喘、抗感染、抗凝、扩血管等治疗后,心电图中异常Q波均变小或消失且恢复为典型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

    作者:钟雪香;袁晓红;王健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60例多发、频发室性早搏(PVS)患者进行PVS后窦性心律震荡分析以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PVS后窦性心律加速即震荡(TO)=(RR1+RR2)-(RR-1+RR-2)/(RR-1+RR-2),TO中性值为0,TO>0为无加速,TO<0为加速.测定PVS后窦性心律减速即震荡斜率(TS),首先测定PVS后的前20个R-R窦性间期值,并以R-R间期值为纵座标,R-R间期序号为横座标,绘制R-R间期值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序号的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计算并做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大斜率为TS结果,TS中性值为2.5ms/R-R间期,TS<2.5ms R-R间期为无减速,TS>2.5 R-R间期为减速.结果60例中,TO异常18例,其中冠心病占13例,高血压4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TS异常2例均为冠心病.TO、TS均异常5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1例,TO、TS均正常35例,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20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8例,心肌炎1例.结论PVS后窦性心律震荡异常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别以冠心病多见,提示PVS后窦性心律震荡的测定对PVS危险性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妊娠的监护与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是妊娠合并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尽管近几年来其发生率逐渐下降,但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而且常危及胎儿.

    作者:袁琳卉;刘敏;温成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低血钾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

    Q-T离散度(QTd)及其心率校正值(QTcd)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自1990年Day等[1]首先证实Q-T离散度的临床实用价值后,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病例QTd及QTcd明显延长[2、3].但关于低血钾引起QTd及QTcd的改变与心律失常关系少有报道.本文旨在对低血钾患者补钾前后QTd及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作一探讨.

    作者:李迪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及其意义

    肺栓塞不仅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而且因其缺乏比较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故其误诊率、漏诊率也很高.目前因多数医院,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心电图仍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了解肺栓塞发病后心电图的一系列动态变化、特点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现将我院2002年收住的10例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进行简要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嵘;冯艳;滕化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Ebstein畸形合并A型预激1例

    患者女性,35岁.因自幼劳累后心悸、逐年加重而就诊.查体:心率98次/min,BP 110/70mmHg,一般情况差.听诊三尖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率,P波高达0.3~0.5mV,心电轴右偏+164°,V1呈QR型,V1~V6导联QRS主波向上.诸导联可见间歇性P-R间期缩短<0.12s,有δ波.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心电轴重度右偏;③右房、右室大;④间歇性A型预激综合征;⑤心肌劳累.心脏Doppler检查示:三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三尖瓣大量返流,符合Ebstein畸形.

    作者:王佳英;牟延光;仲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