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67例胎心率电子监护与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测分析

刘素琴;周春;秦丕效

关键词:胎心率电子监护, 胎儿心电图, 新生儿窒息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监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作用.方法应用胎儿监护仪及胎儿心电图监测,按不同的实验结果分4组.A组两者均正常,B组单纯胎心监护异常,C组单纯胎儿心电图异常,D组两者皆正常.对不同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应用卡方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D组较其他新生儿窒息率明显提高(P<0.001).结论胎心率电子监护和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是胎儿宫内安危状况监测的有效手段.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向性房室结3径路形成不典型文氏现象

    患者男性,83岁.毛发脱落13年,经常感心悸、胸闷而入院.临床诊断:脂溢性皮炎,冠心病.体检:BP 110/70mmHg,心率62次/min,律不齐.24h动态心电图(DCG)(图1)示:基本心律为窦性,P-P间期0.80~0.84s,P-R间期分别由0.16、0.20、0.22s下传心室,继之出现P-R间期跳跃性延长,并以P-R间期0.48s和0.56s下传心室后,结束1次房室文氏周期.该长P-R间期为短P-R间期的2倍.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前向性房室结3径路形成不典型文氏现象.

    作者:袁华萍;李志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频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高频心电图(HFECG)是在常规心电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无创伤性心电检测技术,是整个心脏所有心肌电活动的综合反映,显示的是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未能显示的更加细小的心电变化,即高频切迹(HFN).因此,凡是能使心肌电活动兴奋或传导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QRS波上的高频切迹数目增加;反之,高频切迹数目的增加则提示了心肌电活动的异常.

    作者:盛海民;付敏;李维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束支阻滞的信号时均心电图时域分析和频时标测比较

    心室晚电位(VLP)表现心肌内传导延缓的电生理特征.有束支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时,VLP通常被掩蔽而不能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上辨认[1、2],有的学者认为时域分析(TDA)不适用于有束支阻滞者,但有的试图改变异常标准来识别VLP,而频时标测(STM)可适用于有束支阻滞者[1~3].本文对束支阻滞者同时以TDA和STM检测SAECG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闫长忠;逄淑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近几年来,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已经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多数研究认为,根据心电图病理性Q波改变所确定的MI范围与尸体解剖所示的确切范围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高,故有必要探讨反映梗死面积的其他心电图指标.国外研究认为,下壁AMI伴发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梗死面积较大,而并不存在前壁MI.本文旨在通过对38例AMI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程度及其动态变化与胸前导联ST段压低之间的关系,分析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磊;张鑫;徐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分析

    体表心电图测量到的Q-T间期反映了心室肌跨膜动作电位的时间,代表心肌的复极过程.各导联的QT差值被称为Q-T离散度(QTd),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1].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疾病和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猝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动态心电图(DCG)检出的46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35例正常人的QTd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黄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风湿热治疗及监护体会

    风湿热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等.近几年来不典型及轻症病例增多,而心脏受累率有所下降,受累的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

    作者:温成泉;张梦希;刘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华心电图精解》一书即将出版问世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早期复极变异伴良性T波倒置

    患者男性,28岁,运动员.无心脏病病史,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表现为(图1):Ⅰ~Ⅲ、aVF T波轻度倒置,aVR T波直立,V2~V4ST段抬高,呈拱形,V4~V6T波深倒置,倒置的T波深度超过5mm,很象演变中的心肌梗死图形.T波动态变化不大,较稳定.体查发现除在心前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外,其它如心脏彩色多普勒、酶学、X光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人也无自觉症状.经鉴别,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伴不齐;②早期复极变异伴良性T波倒置.

    作者:何青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60例多发、频发室性早搏(PVS)患者进行PVS后窦性心律震荡分析以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PVS后窦性心律加速即震荡(TO)=(RR1+RR2)-(RR-1+RR-2)/(RR-1+RR-2),TO中性值为0,TO>0为无加速,TO<0为加速.测定PVS后窦性心律减速即震荡斜率(TS),首先测定PVS后的前20个R-R窦性间期值,并以R-R间期值为纵座标,R-R间期序号为横座标,绘制R-R间期值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序号的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计算并做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大斜率为TS结果,TS中性值为2.5ms/R-R间期,TS<2.5ms R-R间期为无减速,TS>2.5 R-R间期为减速.结果60例中,TO异常18例,其中冠心病占13例,高血压4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TS异常2例均为冠心病.TO、TS均异常5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1例,TO、TS均正常35例,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20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8例,心肌炎1例.结论PVS后窦性心律震荡异常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别以冠心病多见,提示PVS后窦性心律震荡的测定对PVS危险性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二尖瓣狭窄术中麻醉用药及监护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外科疾病,手术选择的麻醉方式同样是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对颅脑肿瘤、血肿、胸科和心血管疾病一般采用全身麻醉,诱导麻醉应避免用对心脏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麻醉剂,加强心电监护.

    作者:于继鸣;王志强;袁琳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6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心电图分析

    为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通过16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二维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心电图的特点来讨论心电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和电生理效应观察

    本文对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用胺碘酮150mg静注,并用食道调搏术(TEAP)测定用药前后的电生理参数.结果胺碘酮静注转复PSVT的显效率为71.9%,平均起效时间为(90.8±81.3)min,电生理测定提示其主要作用机理在于阻滞了房室结的前向传导和/或旁道的逆向传导.

    作者:王敬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无人区心电轴对房颤伴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

    心房颤动(Af)伴宽QRS心动过速,即QRS≥0.12s.心室率>100次/min.常见于:Af伴室性心动过速、Af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Af伴预激综合征、Af伴束支传导阻滞.由于其心室率快速且心室除极顺序的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可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故其鉴别对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临床对室性及室上性的治疗原则不同,故要提高对Af伴室性心动过速诊断的敏感性.现结合我院应用无人区心电轴对100例Af伴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李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煤工尘肺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

    采煤工人肺内吸入大量粉尘,易发尘肺病.主要并发症肺部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甚至猝死等[1].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又因上述等因素并发心律失常.为了探讨尘肺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规律和有效治疗.现将100例尘肺患者24h动态心电图(DCG)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杨丽;时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W-P-W综合征与心律失常

    W-P-W综合征(W-P-W)不但与某些心律失常的形成关系密切,而且在伴发心律失常时,其心电图(ECG)表现常较无W-P-W者更为复杂而难以分析和正确诊断.现综合文献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轩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3例LGL综合征伴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LGL综合征心电图在临床上较常见,但伴房性心律失常并不多见,是由房室结加速传导,导致P-R间期缩短,可诱发阵发性房早、房速或房颤等.本文通过33例LGL综合征伴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凤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心率趋势分析对SSS者起搏器安装的参考价值

    动态心电图(DCG)监护是评价窦房结功能(SAF)的检测方法之一,因其方便、无痛苦,易于被患者接受,近年来普遍应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安装起搏器适应症,目前多依靠经食管心房调搏或心内电生理检测法测定其窦房结恢复时间(SA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和固有心率(IHR)等了解和评估窦房结功能的好坏以及体内起搏器植入术的行使与否,尚无DCG监护的相关指标.为此,我们对37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SSS患者在行起搏器安装之前,进行24h DCG检查,并与心内导管法窦房结功能测定的结果作对照,旨在探讨DCG监护可否单独作为SSS患者起搏器安装适应症的1项独立指标.

    作者:张翠香;于小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乌头碱中毒引起严重心律失常10例

    乌头,全株有毒,其毒性依次为根、种子、叶,有毒成份为乌头碱,民间常采集乌头碱泡酒饮用治疗腰腿痛,时有发生中毒引起心律失常、抽搐、心源性休克及昏迷而死亡.现将2001年5月至2003年4月遇到乌头碱中毒引起严重心律失常10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佩武;郭盛锦;周道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4例肺栓塞临床心电图分析

    肺栓塞(PE)或称肺动脉栓塞,系指静脉系统的血栓性或其它性质的栓塞(如气体、羊水、脂肪)顺血流堵塞肺动脉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P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流行病学的特点是漏诊率、误诊率和死亡率高.本文对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24例PE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熙刚;张念英;陈美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短P-R间期与妊娠期的关系探讨

    为进一步提高对短P-R间期与妊娠期的的认识,本文对580例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作者:程丽玲;于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