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玲;于晓东
患者男性,78岁.患高血压、冠心病、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8年.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部巨大室壁瘤形成.突发晕厥1d入院.图1A QRS时间0.16s,QRS电轴-90°,V1、V2呈QR型,V3、V4呈Qrs型,V5、V6呈QS型.符合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及左前分支阻滞.V3、V6轻度ST抬高与巨大室壁瘤形成有关.图1B:窦性P波顺序发生,心房率85次/min,R-R周期规则,心室率27次/min.P-R间期不等,为三度房室阻滞伴过缓的交接性逸搏心律.
作者:白国喜;彭俐;卢喜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心包疾病约占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1.5%~6%,它常是某种疾病的部分表现或并发症,可被原发疾病的临床症状所掩盖.病因很多,既往常见的如风湿热、细菌感染和结核已明显减少,而病毒感染、肿瘤有所增多.各种心包病变的诊断,在临床上一般并不困难.但是,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肿瘤晚期转移引起的心包炎,尤其近十几年来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增加,因心电图诊断思维偏差所致误诊,而导致临床延误治疗.为提高本病的心电图诊断率,本文总结、分析误诊病历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误诊的常见原因.
作者:袁美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功能的活动在调节冠状动脉血流中起重要作用,而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将导致冠脉血流减少和冠脉血流储备功能下降.早在1910年,就曾有报道患者反复发作心绞痛,死后尸检冠状动脉完全正常.近年来人们发现该类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病例中占10%~30%,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临床首先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且疼痛性质与冠心病心绞痛相似,如果不加以识别,易造成误诊.本文15例首诊均误为冠心病心绞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劲松;郑瑞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对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用胺碘酮150mg静注,并用食道调搏术(TEAP)测定用药前后的电生理参数.结果胺碘酮静注转复PSVT的显效率为71.9%,平均起效时间为(90.8±81.3)min,电生理测定提示其主要作用机理在于阻滞了房室结的前向传导和/或旁道的逆向传导.
作者:王敬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胃癌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本组均为高龄老人,由于胃癌术后的创伤、出血等原因,术后往往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但大量快速静脉补液等原因,更加重了老年病人的心脏负荷,引起心肌缺血,又因术前往往存在贫血现象,也加重了心脏负担,重者导致了心衰的发生.但由于术后采取了严密地监护措施和发现及时,避免了心衰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梅;王文;杨洁;周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慢性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尤以老年人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并且可合并高血压病和(或)冠心病,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病情多急重.现对我院呼吸科病房100例慢性肺心病进行心功能及心电图分析.
作者:成忠红;王海燕;张剑;王一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体表心电图测量到的Q-T间期反映了心室肌跨膜动作电位的时间,代表心肌的复极过程.各导联的QT差值被称为Q-T离散度(QTd),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1].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疾病和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猝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动态心电图(DCG)检出的46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35例正常人的QTd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黄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性,69岁.因右手砍伤疼痛流血0.5h后,于2003年7月28日急诊入院,查体T:36.7℃,BP:165/120mmHg,R:20次/min,以往血压158/113mmHg,未服药治疗.查心电图示:心律72次/min,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P-R间期0.11s,V4、V5、V6ST段下移0.05mV,诊断为:①加速的交接性逸搏心律;②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清创缝合后,7月29日再查心电图示:心律64次/min,Ⅱ、Ⅲ、aVF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P-R间期0.13s,V4、V5、V6ST段下移0.1mV,诊断为:①窦性心律;②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王海燕;邢花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性,63岁.系肺癌放射治疗20d,突发胸闷伴全身冷汗1h,查心肌酶:CK 1 777.1u/L、CK-MB 147.5u/L、AST 246.2 u/L、LDH 770.1 u/L.
作者:廖进宝;廖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性,35岁.因自幼劳累后心悸、逐年加重而就诊.查体:心率98次/min,BP 110/70mmHg,一般情况差.听诊三尖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率,P波高达0.3~0.5mV,心电轴右偏+164°,V1呈QR型,V1~V6导联QRS主波向上.诸导联可见间歇性P-R间期缩短<0.12s,有δ波.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心电轴重度右偏;③右房、右室大;④间歇性A型预激综合征;⑤心肌劳累.心脏Doppler检查示:三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三尖瓣大量返流,符合Ebstein畸形.
作者:王佳英;牟延光;仲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为探讨老年糖尿病心脏病而致心电图改变的规律,作者对2000年~2002年90例老年糖尿病者心电图资料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朱红宇;梁德才;周晶;万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性,60岁.慢性病容,无力貌,略有气促,体瘦,颈静脉充盈,唇周无青紫,两肺呼吸音减弱,无罗音,心尖搏动在锁骨中线6~7肋外2~3cm,呈弥漫性搏动,无杂音及心律失常.心脏心影向两侧扩大,心尖圆隆,心胸比值约0.62.
作者:毛培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典型者诊断不难,而无痛性AMI往往因症状不典型而易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及影响愈后.我院1982~2002年收治AMI 386例,其中无痛性AMI 8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风湿性心脏病是妊娠合并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尽管近几年来其发生率逐渐下降,但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而且常危及胎儿.
作者:袁琳卉;刘敏;温成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室性心动过速(VT)是常见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利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VT诊断以及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均有较大的帮助.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DCG所监测的56例VT患者报告如下,目的是加深对VT的理解以及提高VT诊断的正确性.
作者:纳志英;李波;吴文莉;韩雪;张麟;尹琳;光雪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作用.方法应用胎儿监护仪及胎儿心电图监测,按不同的实验结果分4组.A组两者均正常,B组单纯胎心监护异常,C组单纯胎儿心电图异常,D组两者皆正常.对不同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应用卡方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D组较其他新生儿窒息率明显提高(P<0.001).结论胎心率电子监护和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是胎儿宫内安危状况监测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素琴;周春;秦丕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性,28岁,运动员.无心脏病病史,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表现为(图1):Ⅰ~Ⅲ、aVF T波轻度倒置,aVR T波直立,V2~V4ST段抬高,呈拱形,V4~V6T波深倒置,倒置的T波深度超过5mm,很象演变中的心肌梗死图形.T波动态变化不大,较稳定.体查发现除在心前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外,其它如心脏彩色多普勒、酶学、X光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人也无自觉症状.经鉴别,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伴不齐;②早期复极变异伴良性T波倒置.
作者:何青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心房颤动(Af)伴宽QRS心动过速,即QRS≥0.12s.心室率>100次/min.常见于:Af伴室性心动过速、Af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Af伴预激综合征、Af伴束支传导阻滞.由于其心室率快速且心室除极顺序的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可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故其鉴别对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临床对室性及室上性的治疗原则不同,故要提高对Af伴室性心动过速诊断的敏感性.现结合我院应用无人区心电轴对100例Af伴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李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乌头,全株有毒,其毒性依次为根、种子、叶,有毒成份为乌头碱,民间常采集乌头碱泡酒饮用治疗腰腿痛,时有发生中毒引起心律失常、抽搐、心源性休克及昏迷而死亡.现将2001年5月至2003年4月遇到乌头碱中毒引起严重心律失常10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佩武;郭盛锦;周道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进一步提高对短P-R间期与妊娠期的的认识,本文对580例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作者:程丽玲;于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