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心动过速监测的分析

纳志英;李波;吴文莉;韩雪;张麟;尹琳;光雪峰

关键词:导联, 动态心电图, 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诊断, 心律失常, 监测, 鉴别, 患者, 国内, 报告
摘要:室性心动过速(VT)是常见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利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VT诊断以及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均有较大的帮助.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DCG所监测的56例VT患者报告如下,目的是加深对VT的理解以及提高VT诊断的正确性.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的体表心电图改变

    静脉注射麦角新碱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容易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并且临床及时处理困难,已不主张采用.冠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可在冠脉内用药,痉挛征象处理及时,疗效迅速,但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近年来所作的6例冠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持续监护的体表心电图异常改变报道如下,就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者:张秀婷;于小林;孙海燕;吕芳华;李玉莲;张翠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无人区心电轴对房颤伴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

    心房颤动(Af)伴宽QRS心动过速,即QRS≥0.12s.心室率>100次/min.常见于:Af伴室性心动过速、Af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Af伴预激综合征、Af伴束支传导阻滞.由于其心室率快速且心室除极顺序的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可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故其鉴别对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临床对室性及室上性的治疗原则不同,故要提高对Af伴室性心动过速诊断的敏感性.现结合我院应用无人区心电轴对100例Af伴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李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型心绞痛发作的临床价值

    变异型心绞痛比稳定型心绞痛少见,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引起猝死.但心电图表现多为正常.我们回顾本院2000年3月~2002年12月门诊及住院10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在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情况下,经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发现100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

    作者:刘喜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99例冠心病24h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观察

    1974年Getts等首先报道了无痛性心肌缺血综合征,该综合征现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也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重要的手段.1986年,Cohn[1]将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分为3类:①完全无症状心肌缺血而因冠心病猝死者;②心肌梗死(MI)后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者;③有心绞痛同时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比有症状者预后更差,猝死发生率更高,临床意义更大.现将我院99例冠心病患者的DCG无症状心肌缺血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正云;范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川崎病临终心电图1例

    患者女性,38岁.因突发胸闷、大汗、恶心2h入院,既往有心前区不稳定疼痛病史10年.曾于外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左冠状动脉广泛性狭窄,并明确诊断为川崎病,当时心电图示:大致正常.此次入院,病人精神不振,口唇发绀,血压50/30mmHg,心电图示:三度房室阻滞,窦性心律,143次/min,交接性逸搏性心律,60次/min,QRS波粗钝、时限<0.12s(图1A).即给予异丙肾、多巴胺持续静点,并连续监测心电图,随着病情的加重,QRS波时限逐渐增宽,2h后,患者躁动不安,心电图示:QRS波时限已增宽为0.18s(图B),随即心跳停止,血压为0,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张姝兰;苏琪;于洪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慢性心包炎首次心电图误判因素分析

    心包疾病约占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1.5%~6%,它常是某种疾病的部分表现或并发症,可被原发疾病的临床症状所掩盖.病因很多,既往常见的如风湿热、细菌感染和结核已明显减少,而病毒感染、肿瘤有所增多.各种心包病变的诊断,在临床上一般并不困难.但是,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肿瘤晚期转移引起的心包炎,尤其近十几年来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增加,因心电图诊断思维偏差所致误诊,而导致临床延误治疗.为提高本病的心电图诊断率,本文总结、分析误诊病历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误诊的常见原因.

    作者:袁美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多项心电图改变1例

    患者男性,63岁.系肺癌放射治疗20d,突发胸闷伴全身冷汗1h,查心肌酶:CK 1 777.1u/L、CK-MB 147.5u/L、AST 246.2 u/L、LDH 770.1 u/L.

    作者:廖进宝;廖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乌头碱中毒引起严重心律失常10例

    乌头,全株有毒,其毒性依次为根、种子、叶,有毒成份为乌头碱,民间常采集乌头碱泡酒饮用治疗腰腿痛,时有发生中毒引起心律失常、抽搐、心源性休克及昏迷而死亡.现将2001年5月至2003年4月遇到乌头碱中毒引起严重心律失常10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佩武;郭盛锦;周道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67例胎心率电子监护与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作用.方法应用胎儿监护仪及胎儿心电图监测,按不同的实验结果分4组.A组两者均正常,B组单纯胎心监护异常,C组单纯胎儿心电图异常,D组两者皆正常.对不同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应用卡方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D组较其他新生儿窒息率明显提高(P<0.001).结论胎心率电子监护和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是胎儿宫内安危状况监测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素琴;周春;秦丕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近几年来,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已经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多数研究认为,根据心电图病理性Q波改变所确定的MI范围与尸体解剖所示的确切范围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高,故有必要探讨反映梗死面积的其他心电图指标.国外研究认为,下壁AMI伴发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梗死面积较大,而并不存在前壁MI.本文旨在通过对38例AMI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程度及其动态变化与胸前导联ST段压低之间的关系,分析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磊;张鑫;徐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在高血压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很多高血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而实际很多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有心肌缺血及各种心律失常[1].因此,我们对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了解DCG在高血压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红;康菊红;颜登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和电生理效应观察

    本文对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用胺碘酮150mg静注,并用食道调搏术(TEAP)测定用药前后的电生理参数.结果胺碘酮静注转复PSVT的显效率为71.9%,平均起效时间为(90.8±81.3)min,电生理测定提示其主要作用机理在于阻滞了房室结的前向传导和/或旁道的逆向传导.

    作者:王敬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饮酒前后的动态心电图及心功能监测

    饮酒诱发变异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国外有不少报道[1.2],国内报道较少[3].饮酒对冠心病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我们采取连续监测的方法,观察了50例冠心病患者饮用即墨老酒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1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戚平平;王桂玲;徐建华;张贵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4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分析

    本文对1996年以来我院44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全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7~14岁6例,20~45岁36例,58岁以上2例;先驱疾病上感24例、扁桃体炎1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乙型肝炎1例.

    作者:轩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煤工尘肺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

    采煤工人肺内吸入大量粉尘,易发尘肺病.主要并发症肺部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甚至猝死等[1].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又因上述等因素并发心律失常.为了探讨尘肺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规律和有效治疗.现将100例尘肺患者24h动态心电图(DCG)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杨丽;时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短P-R间期与妊娠期的关系探讨

    为进一步提高对短P-R间期与妊娠期的的认识,本文对580例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作者:程丽玲;于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绞痛综合征心电图与临床分析

    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功能的活动在调节冠状动脉血流中起重要作用,而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将导致冠脉血流减少和冠脉血流储备功能下降.早在1910年,就曾有报道患者反复发作心绞痛,死后尸检冠状动脉完全正常.近年来人们发现该类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病例中占10%~30%,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临床首先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且疼痛性质与冠心病心绞痛相似,如果不加以识别,易造成误诊.本文15例首诊均误为冠心病心绞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劲松;郑瑞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胃癌术后并发心衰的临床观察与监护

    胃癌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本组均为高龄老人,由于胃癌术后的创伤、出血等原因,术后往往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但大量快速静脉补液等原因,更加重了老年病人的心脏负荷,引起心肌缺血,又因术前往往存在贫血现象,也加重了心脏负担,重者导致了心衰的发生.但由于术后采取了严密地监护措施和发现及时,避免了心衰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梅;王文;杨洁;周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监测及生活行为指导的临床意义

    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作的昼夜规律和发作时行为状态的关系,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指导生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对改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2000~2002年门诊及住院26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6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与行为状态的关系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君;解京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ST段抬高的鉴别诊断

    ST段是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的线段,反映心室肌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曲线上为2相,相当于缓慢复极期,其形成主要是Ca2+缓慢内流的结果.正常情况下,ST段亦可抬高,肢体导联和V4~V6导联不应超过0.1mV,V1~V3导联不应超过0.3mV.ST段抬高程度超过正常范围是心肌损伤的心电图特征性表现,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作者:周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