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心肌炎心室晚电位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孙德利;齐垚;孙敏

关键词:心室晚电位, 心肌炎,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重型心肌炎(A组)心室晚电位(VLP)与室性心律失常(VT)者中的发生率.方法对40例A组患儿合并心律失常事件(AE)和VT患儿进行VLP检测.结果A组VLP阳性率高达75.68%与正常对照组(B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VLP阳性者AE及VT发生率明显增高,其发生率分别为78.95%(30/38)和96.30%(26/27).结论提示VLP对预测和估测小儿重型心肌炎病情重危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114例老年起搏器患者心电图随访

    目的观察老年人安装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功能及疗效.方法对114例植入各种类型起搏器者按常规时间和程序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DCG)随访观察.结果经3个月~7年(平均4.8)年随访:各种类型起搏器有各自起搏特征及其工作模式,81%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感知不足4例,感知过度1例,心房电极移位1例,介入性心动过速1例,电池耗竭4例,死于心梗、脑出血、顽固性心衰4例.结论永久起搏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但必须定期随访,及时判断起搏系统故障,对准确诊断起搏源性心律失常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贾邢倩;杨奋;王凤秀;马伟;卢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阿托品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性,52岁.因胸闷、头晕、乏力半年,加重1W就诊,门诊以冠心病收住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清,精神状态可,心脏听诊无杂音,心率平均45次/min,血压140/80mmHg,呼吸15次/min,心脏X线未见异常.心脏B超:左室稍大,左室功能正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不齐,心率40次/min,伴有交接性逸搏.

    作者:牛惠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前后TnI、CK-MB检测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肌钙蛋白I(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分析RFCA对心肌组织的损伤,比较两者对检测心肌微损伤的效能.方法对30例经全面检查均无其他器质性疾病者,于术前、术后12~18h采血,样本于当日行TnI和CK-MB检测.结果术前TnI均<0.2ng/ml,术后26例TnI升高,占86.6%.CK-MB术前均阴性,术后9例阳性(>5.9ng/ml),占47.3%,(P<0.01).结论RFCA可致心肌损伤,但范围亦小.在检测心肌微损伤方面,TnI敏感性高于CK-MB.

    作者:高迎春;武云涛;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母体心电图中出现的胎儿心电信号1例

    患者女,25岁.宫内孕临产入院.平素健康,无特殊病史记载.临床印象:G1P0 41周头位.体查:体温36.4℃,心率84次/min,血压106/70mmHg.听诊律齐,各瓣膜区无异常杂音,双肺音清,胎心150次/min,B超示:双顶径9.3cm,胎心胎动活跃,宫底胎盘,成熟度Ⅲ级,羊水指数约8.2cm,羊水浑浊,胎位头位.

    作者:闫志刚;郭忠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QRS记分与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关系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常规心电图QRS记分与左室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5例AMI的QRS记分与用二维超声测得的LVEF、EDV、ESV、GWMI、RW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QRS记分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与EDV、ESV、GWMI、RWMI呈明显正相关.结论QRS记分可用来估测AMI的左室功能,特别是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

    作者:曹国强;汪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前列腺增生术后并发心肌梗死的观察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目前前列腺增生主要的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本组均为高危老人.由于前列腺增生术后手术的创伤、出血、引流不畅、膀胱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易使患者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引起心肌缺血,重者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苏秋菊;王坚群;单向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影响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因素

    心电图(ECG)上尽早识别心肌梗死(MI),对治疗和预后极为关键.实际上ST段抬高和Q波出现的典型AMI在临床上不到50%,约一半的ECG表现不典型.现将影响MI心电图诊断因素及诊断中应注意事项述诉.

    作者:徐丽萍;徐雅丽;张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Niagara瀑布样T波2例

    例1,患者女,73岁.1d前食肉丸不久感到上中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不放射.恶心、呕吐1次,吐出胃内容物,伴轻度腹泻.有慢支炎、肺气肿史10年.查体:桶状胸,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王力英;周从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Brugada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男,74岁.因上腹部隐痛10d、柏油样便4d,于1999年9月9日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98次/min,血压105/60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剑突下深压痛.血液生化及电解质无异常发现,纤维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X线胸片,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

    作者:侯存月;姚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T-T改变与超声心动图对照分析

    目的评价ST-T改变与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方法对180例患者常规12导联记录ST-T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与UCG检查对比.结果ST-T改变者中89例(49.4%)UCG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节段性运动减低,有的丧失运动或收缩期增厚;15例(8.3%)示主动脉硬化,主动脉内径增宽,运动僵硬,重搏波消失;9例(5%)示主动脉瓣钙化,回声增强,5例(2.78%)示左室腔假腱索;余72例未显示主动脉及心内结构异常.结论UCG比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更敏感,室壁运动异常是心肌缺血的唯一指标.

    作者:王贤春;李年令;刘祥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功救治室性扑动的监护

    心室扑动是心律失常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常为心室颤动的前期,紧急直流电除颤是唯一治疗方法[2].现将我院应用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功救治3例心室扑动报道如下.

    作者:孟静;陈学艳;杨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电图改变

    充血性心务衰竭(CHF)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 500万人,欧美国家亦有600~700万人患CHF,每年大约有100~200万新发病人[1、2],因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的种类等而异.缺血性心脏病、特发性心脏病、高发锥虫病为CHF的常见原因.

    作者:孙广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创伤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及意义的分析

    目的研究脑创伤时心率变异性(HRV)及左室射血分数(EF)的改变,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对82例(A组)各型脑创伤者,作常规心电图及HRV分析,并测定EF,设6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B组).结果A组60.98%(50/82)存在心电图变化,与颅脑伤程度密切相关,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在急性期较B组显著减低(P<0.01),EF亦下降(P<0.05).结论A组有明显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为一种心脏应激反应,具有潜在危险性,严重时终将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心功能衰竭.

    作者:朱尚文;李建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60例甲亢者的心电图分析

    对60例甲亢病人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除外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秋平;宋克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低温引起巨大J波2例

    例1,患者男,50岁.因醉酒后在天桥底下露宿一夜,次日凌晨4:00被家属发现,急送院急诊,当时室外温度为3~5°.据家属诉说患者平时身体健康,有烟酒嗜好.入院检查:体温不升,肛温28℃,心率35次/min,血压50/0mmHg,患者神志不清,呼吸浅表,有喉鸣音,两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左侧鼻孔有血迹,两侧呼吸音对称,心律缓慢但尚规则,心音低.

    作者:王晓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非典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AIRBBB与假性RBBB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05例常规ECG的V1导联呈rSr'型的患者,进行3个不同层面的胸导联ECG与VCG记录,得出两者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AIRBBB与假性RBBB在ECG特征上,当V1导联有r'时,SI 、v5相对增宽≥0.05s,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在VCG的特征上,AIRBBB 37例,3个层面横面终末向量均在右后、右后跨右前为主,终末延缓时限为30ms~60ms.假性RBBB67例,3个层面终末向量除1例呈右前附加环外,右前、右后均无典型附加环.终末延缓时限均<30ms.结论当V1导联呈rSr',S1v5时限相对增宽≥0.05s时有利于AIRBBB的诊断.VCG特征为:(1)QRS环时限<0.12s,(2)附加环多在右后或不典型,(3)终末传导延缓时限≥30ms,可作为AIRBBB与假性RBBB的鉴别诊断依据.

    作者:廖杰;李荣世;陈有昌;陈青萍;邓福;周强;陈静;邓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传导的文氏现象

    患者女,64岁.胸闷、心悸、浮肿1W加重伴发热3d.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史16年.临床诊断:慢性右心功能不全,肺心脑病.Ⅱ导联示:P波形态各不相同,有直立、倒置、(- +)双相、(+ -)双相,即使是直立或倒置的P波其深度也不同,P-P间距长短不一,P-P之间基线清晰,P频率为115次/min,QRS波基本正常,P-R间期逐渐延长,继以心室漏搏,并周而复始出现,R-R间距长短不一,在长R-R之后第2个下传的QRS波宽大畸形,形成Ashman现象,心电图诊断: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伴典型干扰性文氏现象.

    作者:马筱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ECG表现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急性重症型心肌炎显著增多.其中少数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心电图可出现急性心肌损伤,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本文结合13例临床资料,重点讨论其心电图及临床特点.

    作者:朱为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低钾致三度房室阻滞1例

    患者男,28岁.因误食不洁食物后连续呕吐、腹泻,头晕、乏力6h入院.查体:BP 110/70mmHg,神清,两瞳孔(-),口角无歪斜,颈软,心音低,律齐.实验室检查:血钾1.5mmol/L,Na+、Cl-、Ca2+均正常.临床诊断:低血钾.入院时ECG示:窦性P波形态一致,QRS形态一致,P、QRS完全分离,心房率98次/min,心室率64次/min,ST-T改变明显.

    作者:陈艳;蒋丽君;张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3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心电图分析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早期死亡率较高.迅速的诊断检查和明确的临床识别,对病人的及时处理至关重要.心电图变化虽无特异性,但对判断夹层累及部位以及有无其他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将1994~2002年诊治的33例本病的心电图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董玲玲;周海芳;洪焕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