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0例甲亢者的心电图分析

卢秋平;宋克玲

关键词:甲亢病人, 现报告如下, 高血压病, 心肌病, 心电图, 冠心病, 风心病, 资料
摘要:对60例甲亢病人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除外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等,现报告如下.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ST-T改变与超声心动图对照分析

    目的评价ST-T改变与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方法对180例患者常规12导联记录ST-T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与UCG检查对比.结果ST-T改变者中89例(49.4%)UCG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节段性运动减低,有的丧失运动或收缩期增厚;15例(8.3%)示主动脉硬化,主动脉内径增宽,运动僵硬,重搏波消失;9例(5%)示主动脉瓣钙化,回声增强,5例(2.78%)示左室腔假腱索;余72例未显示主动脉及心内结构异常.结论UCG比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更敏感,室壁运动异常是心肌缺血的唯一指标.

    作者:王贤春;李年令;刘祥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

    例1患者男,48岁.阵发性心悸反复发作10年,多次治疗,予以异搏定、心律平等静脉注射均可恢复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2000年7月1日因心动过速发作来院记录心电图,P波频率36次/min,与QRS波无关,心室率111次/min,节律规则匀齐,宽QBS波,时限0.14s,呈RBBB型,电轴左偏-80°,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作者:崔维刚;顾法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抑郁情绪的心理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CH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A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B组.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CCHD者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可提高其临床疗效、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影响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因素

    心电图(ECG)上尽早识别心肌梗死(MI),对治疗和预后极为关键.实际上ST段抬高和Q波出现的典型AMI在临床上不到50%,约一半的ECG表现不典型.现将影响MI心电图诊断因素及诊断中应注意事项述诉.

    作者:徐丽萍;徐雅丽;张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00例正常成人左后胸导联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左后胸导联(V7~V9)的正常范围.方法对200例正常成人常规及V7~V9导联的P波、QRS波、Q波及ST-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V7~V9导联Q波时间均<40ms;ST段抬高绝大多数<0.5mm,占99%,仅2例抬高>1mm(占1%).结论V7~V9导联Q波时间≥40ms、ST段抬高>1.0mm,可诊断心电图异常.

    作者:周琳妮;张文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房早伴室内差传呈左束支阻滞型1例

    患者男,83岁.因长期饮酒出现上腹部灼热不适,突然黑便来院就诊.体检:T 36.5℃,P 74次/min,BP 125/75-mmHg,R 17次/min,神志清,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肾功能不全,尿量少.

    作者:王炳静;管爱静;邢花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的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ICIAB)的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房颤(PAf)的关系.方法观察测量44例ICIAB的P波.根据是否发生PAf分为房颤组(A组)和对照组(B组),并对P波大时限Pmax和P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比较,Pmax无显著差异(P>0.05),Pd显著差异(P<0.01).结论Pd对预测ICIAB者是否发生Af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长勇;魏毅民;宋华静;丁兆銮;李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60例甲亢者的心电图分析

    对60例甲亢病人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除外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秋平;宋克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电图改变

    充血性心务衰竭(CHF)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 500万人,欧美国家亦有600~700万人患CHF,每年大约有100~200万新发病人[1、2],因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的种类等而异.缺血性心脏病、特发性心脏病、高发锥虫病为CHF的常见原因.

    作者:孙广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58例子宫肌瘤及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ST-T改变的对比分析

    本文分析2000年1月~2000年12月158例子宫肌瘤住院病人及99例子宫内膜癌住院病人的心电图,以探索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癌心电图ST-T改变的关系.

    作者:王蓉;李京婴;郭惠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62例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房颤是常见而又复杂的快速心率失常.它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可达5%以上,特别是阵发性房颤终止后导致心室停搏,造成脑供血不足,发生阿-斯综合征,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我们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结合临床对62例阵发性房颤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姜慧珍;邓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室起搏致QRS、T双重手风琴样效应

    患者男,71岁.安装VVI起搏器4年来我院复查心电图,心电图示:起搏器起搏频率74次/min,可见窦性夺获,窦性夺获的QRS后T波倒置,并由深变浅,可见窦性心律与心室起搏波形不同比例的融合.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T波电张力性调整致T波手风琴效应;③窦性心律与起搏心律形成室性融合波呈手风琴效应;④VVI起搏器功能正常.

    作者:邹永平;马伟;王凤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束支阻滞合并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分析

    单纯的束支阻滞(BBB)临床上较多见,诊断标准统一,较易诊断,当BBB合并心室肥大时,因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有时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对30例ECG诊断为BBB及超声诊断有心室肥大者作对比,以探讨ECG诊断心室肥大的阳性参数,有BBB并存时的诊断价值.

    作者:熊望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0例老年子宫内膜癌心电图分析

    子宫内膜癌(EMC)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对1999年1月~2002年6月住院手术的50例老年性本病患者术前心电图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霞;徐洪云;孙彩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QRS记分与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关系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常规心电图QRS记分与左室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5例AMI的QRS记分与用二维超声测得的LVEF、EDV、ESV、GWMI、RW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QRS记分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与EDV、ESV、GWMI、RWMI呈明显正相关.结论QRS记分可用来估测AMI的左室功能,特别是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

    作者:曹国强;汪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咳嗽引起阵发性房颤1例

    咳嗽引起心律失常报告不多,发生房颤尤为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23岁,学生.既往体健,发病前无任何不适感.正准备午睡时咳嗽1~2声后自觉心悸不适,自己步行来作心电图检查,图示:各导联无P波,代之一系列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f波.QRS波呈室上型,R-R绝对不等,振幅不一,心室率为167次/min,呈快速房颤.

    作者:李英华;王彦卿;李增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的探讨(附100例分析)

    对4年来心律平治疗100例心律失常者作分析.男60例、女40例,年龄19~65(平均40)岁.室性早搏(PVS)60例、房性早搏(PAS)10例、交接性早搏(PNS)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4例.

    作者:许德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阿托品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性,52岁.因胸闷、头晕、乏力半年,加重1W就诊,门诊以冠心病收住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清,精神状态可,心脏听诊无杂音,心率平均45次/min,血压140/80mmHg,呼吸15次/min,心脏X线未见异常.心脏B超:左室稍大,左室功能正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不齐,心率40次/min,伴有交接性逸搏.

    作者:牛惠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非典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AIRBBB与假性RBBB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05例常规ECG的V1导联呈rSr'型的患者,进行3个不同层面的胸导联ECG与VCG记录,得出两者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AIRBBB与假性RBBB在ECG特征上,当V1导联有r'时,SI 、v5相对增宽≥0.05s,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在VCG的特征上,AIRBBB 37例,3个层面横面终末向量均在右后、右后跨右前为主,终末延缓时限为30ms~60ms.假性RBBB67例,3个层面终末向量除1例呈右前附加环外,右前、右后均无典型附加环.终末延缓时限均<30ms.结论当V1导联呈rSr',S1v5时限相对增宽≥0.05s时有利于AIRBBB的诊断.VCG特征为:(1)QRS环时限<0.12s,(2)附加环多在右后或不典型,(3)终末传导延缓时限≥30ms,可作为AIRBBB与假性RBBB的鉴别诊断依据.

    作者:廖杰;李荣世;陈有昌;陈青萍;邓福;周强;陈静;邓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未下传的房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例

    患者女,66岁.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作性心前区不适,无心悸、胸闷、头昏、黑蒙等.无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及糖尿病等病史.常规心电图(图略),P波顺序出现,P-R间期0.28s,P-P间期0.85s,心率72次/min,一度房室阻滞.

    作者:陈玉广;杨幼梅;乔素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