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QRS记分与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关系

曹国强;汪涛

关键词:QRS记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左室功能
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常规心电图QRS记分与左室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5例AMI的QRS记分与用二维超声测得的LVEF、EDV、ESV、GWMI、RW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QRS记分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与EDV、ESV、GWMI、RWMI呈明显正相关.结论QRS记分可用来估测AMI的左室功能,特别是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早伴室内差传呈左束支阻滞型1例

    患者男,83岁.因长期饮酒出现上腹部灼热不适,突然黑便来院就诊.体检:T 36.5℃,P 74次/min,BP 125/75-mmHg,R 17次/min,神志清,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肾功能不全,尿量少.

    作者:王炳静;管爱静;邢花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60例甲亢者的心电图分析

    对60例甲亢病人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除外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秋平;宋克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QRS记分与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关系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常规心电图QRS记分与左室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5例AMI的QRS记分与用二维超声测得的LVEF、EDV、ESV、GWMI、RW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QRS记分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与EDV、ESV、GWMI、RWMI呈明显正相关.结论QRS记分可用来估测AMI的左室功能,特别是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

    作者:曹国强;汪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以R-T夹角、QRS-T夹角对体表QTcd可取性的评价

    目的通过R-T夹角及QRS-T夹角的变化,评价体表心电图所测定的QT离散度(QTcd)的可取性.方法随机抽样551例住院患者的心电图及心向量图资料,以微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取QTcd及R-T夹角、QRS-T夹角数据.按QTcd≤50ms或>50ms分为2组;R-T夹角和QRS-T夹角按一定绝对值大小范围分为正常及异常组进行比较.结果QTcd值随R-T、QRS-T夹角绝对值增大而增大,两组QTcd的R-T、QRS-T夹角分布明显不同,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QTcd>50ms的R-T夹角异常率为54.35%,QRS-T横面、额面夹角的异常率分别是57.61%、87.87%,明显>正常组(P分别<0.005和0.01).结论QTcd的变化与R-T夹角、QRS-T夹角有相关性,与角度的绝对值大小呈正比关系,符合心电图导联与心向量的2次投影理论.体表所测QTcd受R-T、QRS-T夹角的变化影响,不足以反映心室各部位复极的差异,其临床应用是不可取的.

    作者:黄露;刘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前后TnI、CK-MB检测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肌钙蛋白I(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分析RFCA对心肌组织的损伤,比较两者对检测心肌微损伤的效能.方法对30例经全面检查均无其他器质性疾病者,于术前、术后12~18h采血,样本于当日行TnI和CK-MB检测.结果术前TnI均<0.2ng/ml,术后26例TnI升高,占86.6%.CK-MB术前均阴性,术后9例阳性(>5.9ng/ml),占47.3%,(P<0.01).结论RFCA可致心肌损伤,但范围亦小.在检测心肌微损伤方面,TnI敏感性高于CK-MB.

    作者:高迎春;武云涛;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31岁.因腹痛、腹泻、发热2d而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示:Ⅰ、aVL、V5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1~1.2mV,以高侧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查体:神清、痛苦病容.BP120/98mmHg.

    作者:高翔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婴儿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

    小婴儿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较少见,现报告2例.1临床资料例1男婴,35天.因精神萎糜、纳差、气喘1d收入院,听诊心率22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SVT,QRS波呈室上性波型,P波难以分辨,心率240次/min.

    作者:牛建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2例心房晚电位与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关联

    目的探讨心房晚电位测试对于预测阵发性房颤发生的临床关联.方法以P波触发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技术测试5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心房晚电位(滤波后的P波时限、P波终末20ms、30ms、40ms的电压均方根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组的滤波后P波时限为(137.52±2.92)ms,对照组为(113.05±1.20)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阵发性房颤组的P波终末20ms电压均方根值为(2.65±0.25)μV,对照组为(3.72±0.19)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阵发性房颤组的P波终末30ms电压均方根值为(3.69±0.32)μV,对照组为(4.71±0.28)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P波触发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心房晚电位可作为预测阵发性房颤的1个快速、无创性指标.

    作者:王肖龙;冯其茂;薛金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0例重症伤寒并心肌损伤特点

    伤寒是夏秋季节常见的传染病,一般愈后较好.对30例伤寒患者的跟踪观察,发现重症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报告如下.

    作者:于桂琴;邱杰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极化液、美托洛尔及其合用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自主神经功能及电生理的作用

    目的观察极化液、美托洛尔及其合用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率变异性(HRV)和心肌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35只新西兰兔,冠脉左室支(LAD)的复制动物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极化液、美托洛尔,观察其对HRV、心脏复极化离散度(△APD)和触发活动的影响.对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AD阻断后HRV各项指标减少,△APD增加,触发活动增多,HRV与△APD有明显的相关性.极化液及美托洛尔能明显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HRV各项指标,改善△AAPD.二药合用效果更佳,并能显著降低早期及延迟后除极(EAD、DAD)振幅,减少其发生率(P<0.01).结论极化液、美托洛尔在AMI时有维持自主神经功能的平衡,增加心肌电生理稳定性的作用;二药合用可预防和中止触发活动,可能是其抗室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朱俏萍;区文超;黄建华;李奇林;刘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引起假性房室阻滞1例

    患者男,35岁.临床诊断心肌炎.图为Ⅱ导联记录.可见P波顺序出现,正向传导,P-R间期0.16s,窦性P-P间期较规则为:0.80s.图中可见数组P波已经脱离了生理不应期,但是仍然出现传导迟延(上行P13P-R间期为0.36s;中行P5p-R间期为0.32s,下行P9P-R间期为0.32s)和传导中断(中行图R5、R6之后,下行Rt之后).

    作者:张燕玲;杨桂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饮酒后致高度房室阻滞1例

    患者男,38岁.平素身体健康,无心脏病史,以往体检心电图正常.有时偶饮少量白酒或啤酒未曾感到不适.本次来医院就诊前,与友相聚,一时兴奋饮高度白酒约200ml,酒后感头晕、胸闷、憋气,即来医院就诊.经查:BP 16/9KPa,听诊双肺无异常,心率慢46~50次/min,节律欠规正,无各种杂音,心音略低钝.心电图显示:大部分窦性P波受阻而未下传至心室,P波数目较QRS多,且多呈房室分离状,但偶有心室夺获(即窦性下传引起的QRS波).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房脱节1例

    患者女性,80岁.临床诊断:肺性脑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因反复咳嗽、憋喘20年、加重10d、神志不清3d入院.体检:T 36℃、P 80次/min,R 26次/min,BP 135/90mmHg,昏迷状态,憋喘貌、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干湿罗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郭延红;王友武;张海玲;刘慧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咳嗽引起阵发性房颤1例

    咳嗽引起心律失常报告不多,发生房颤尤为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23岁,学生.既往体健,发病前无任何不适感.正准备午睡时咳嗽1~2声后自觉心悸不适,自己步行来作心电图检查,图示:各导联无P波,代之一系列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f波.QRS波呈室上型,R-R绝对不等,振幅不一,心室率为167次/min,呈快速房颤.

    作者:李英华;王彦卿;李增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室起搏致QRS、T双重手风琴样效应

    患者男,71岁.安装VVI起搏器4年来我院复查心电图,心电图示:起搏器起搏频率74次/min,可见窦性夺获,窦性夺获的QRS后T波倒置,并由深变浅,可见窦性心律与心室起搏波形不同比例的融合.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T波电张力性调整致T波手风琴效应;③窦性心律与起搏心律形成室性融合波呈手风琴效应;④VVI起搏器功能正常.

    作者:邹永平;马伟;王凤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电图改变

    充血性心务衰竭(CHF)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 500万人,欧美国家亦有600~700万人患CHF,每年大约有100~200万新发病人[1、2],因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的种类等而异.缺血性心脏病、特发性心脏病、高发锥虫病为CHF的常见原因.

    作者:孙广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的探讨(附100例分析)

    对4年来心律平治疗100例心律失常者作分析.男60例、女40例,年龄19~65(平均40)岁.室性早搏(PVS)60例、房性早搏(PAS)10例、交接性早搏(PNS)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4例.

    作者:许德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抑郁情绪的心理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CH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A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B组.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CCHD者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可提高其临床疗效、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术中心律失常特点及处理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TCA术中各种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体会,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入选的59例AMI患者均进行了冠脉造影及PACT支架术.结果术中共有48例心电监护发现有心律失常发生(发生率81.4%),属于PTCA再灌注心律失常者35例,占全部心律失常的72.9%.非再灌注心律失常13例,占全部心律失常的27.1%,明显低于再灌注心律失常(P<0.01).结论AMI急诊PTCA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危险性大,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术中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李向东;魏国峰;于键;马玉荣;关红;赵香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功救治室性扑动的监护

    心室扑动是心律失常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常为心室颤动的前期,紧急直流电除颤是唯一治疗方法[2].现将我院应用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功救治3例心室扑动报道如下.

    作者:孟静;陈学艳;杨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