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星星;阮勇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迅猛发展,给临床心电学注入了活力,使这门古老的心电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心电图临床应用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应用广泛而深入.
作者:卢喜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53岁.因反复右侧胸痛1月,加重伴呼吸困难4h人院.既往体健.体检:T 36.4℃,P 130次/min,R24次/min,BP 80/60mmHg,神清,急性痛苦面容,口唇紫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扩大,心率130次/min,律齐,心音不低钝,未闻及杂音,P2不亢进.
作者:谢绍峰;朱恒青;丁于海;谢旭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807例患者作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发现室性心律失常(VAR)552例,其中59例出现短阵室速(VT),提前指数(PI)0.8~1.8,易损指数(Ⅵ)0.2~1.2,VAR的发作昼夜频率有明显不同,报告如下.
作者:吴秀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60岁.因心悸来院就诊.心电图为就诊时记录,心率107次/min,P波顺序出现,P-P匀齐,P-R长短交替,每间隔1次出现有δ波的宽QRS伴P-R缩短;无δ波的正常窄QRS伴正常的P-R.
作者:张利敏;耿旭红;靳芬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资料与分析1.1病例选择筛选1995年10月~2002年10月在我院临床确诊重症肺结核患者100例,男性62例、女性38例,男女之比为1:0.6,年龄43~75(55±7)岁,病程多在10~30年.
作者:曲俐玲;万爱芳;吴秀婷;汤化战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AVB)者比较常见,引起二度AVB相对少见,并发三度AVB者更少.
作者:姜锡平;常庆华;芮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VCG)诊断下壁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敏感性.方法以常规心电图(ECG)诊断下壁心肌梗死的标准为对照,对50例中两者诊断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2种检查方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VCG诊断下壁OMI的敏感性高于ECG.
作者:李青莉;张国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因胸闷、气急2年来院就诊.查体:T 35.5C,P84次/min,R 22次/min,BP160/82mmHg.双肺呼吸音略粗,偶可闻及少许干罗音;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杂音.临床初步诊断:冠心病,心房颤动(Af);高血压病Ⅱ期;左心室肥大;急性支气管炎.
作者:史立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原发性高血压病(EH)与Ⅱ型糖尿病关系十分密切,二者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齐连芬;方业明;刘晓洁;李川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性,40岁.因胸闷、心悸5d入院,15d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检:T 37.1℃,BP 120/75mmHg,心率63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双肺无殊.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作者:夏学勇;李志平;许银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率变异性(HRV)是窦性心动周期变异程度及规律的反映,是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是判断多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相对独立、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较好的指标.
作者:冯湘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V1、V2导联R/S>1的102例进一步明确诊断.多次行心电图检查,部分参考心脏彩超及心电向量图.V1、V2导联R/S>1,可见于正常变异、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右心室肥厚(RVH)、心肌梗死(MI)、间隔支传导阻滞、室间隔肥厚、A型预激综合征(WPW)、右位心、气胸、急性肺栓塞、Brugada综合征.
作者:乔燕燕;汪吉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24岁.发现有先心病多年,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12岁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97年曾发作过室上速,近来又感心悸、胸闷.
作者:王春兰;赵东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例1患儿女,7岁.体查发现心前区杂音6年,门诊以先心(室缺)收入院.入院后查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在全麻下行室缺修补术,术中见位于室上嵴约0.5cm×0.5cm大小缺损,并右室流出道狭窄,行室缺修补,及右室流出道环行白斑及部分室壁肌束切除.第2d做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第7d及出院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仍为CRBBB.
作者:马伟;卢铖;王凤秀;贾邢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急性胰腺炎(AP)病人坏死型(nAP)及水肿型(EAP)各50例对比观察.方法:48h内心电图测定.结果发现nAP窦速、室早、房早、AVB、Af、QT延长、ST段上抬、ST段下降、T波改变多见.
作者:刘淑君;周昳;侯红霞;王建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性,38岁.3年前因心肌炎曾住院治疗,近期因心悸于门诊就医.图为Ⅱ导联记录.窦性P波,P-P间期略不齐,平均65次/min,QRS时间正常.
作者:李景芝;张良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探讨特发性房颤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1995~2002年间,32例特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也有偶尔发作,还有未再发作者,少数为冠心病.
作者:袁佩芬;王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T波交替(TWA)是一种少见的心电图表现,它是每隔一个心搏的T波振幅或形态发生交替性的变化.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T波交替见于心包积液的患者.本文报道2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记录的体表心电图上,检测到T波交替,且都发生了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姚竟;吴为民;唐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因心慌、胸闷1月余就诊.体检:T 36.4℃,P 20次/min,BP 130/85mmHg,神志清,心率75次/min.24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P波,P-P规则,79次/min.R1、2、5、8、10、11,QRS波形态一致,时间0.10s,P-R间期0.16s,为窦性心搏.R3、6、9时间为0.14s,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QRS波形态、联律间期一致,系同源性室早(部分间位性),R3、6、9T波顶端有切迹,R9T波尖锐,可以看出R3、6T波上均有一窦性P波,P3、5的P-R间期均为0.56s,故R4、R7为窦性心搏,P7较P3、5出现早约0.06s.
作者:吕金兰;栾桂芹;宿志庆;魏留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例1男,20岁.因感冒后咳嗽、胸闷5d,于1999年2月17日到本院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或R-R)间期不规则(0.62~0.98s),R-R逐渐缩短又突然延长,长R-R间期<短R-R间期的2倍,周而复始.
作者:笪星星;阮勇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