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霞;郭建国;刘满仓;英俊岐
患者男性,60岁.因脑梗死于2002年10月18日入院,临床为了解心律失常作心电描记.
作者:杨妙珍;李楠;许士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异-室1:2传导属异室双径路传导,是一种罕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文献将异-室双径路归纳为5类型[1],本文报告的是这5种类型之外的特殊表现.
作者:张文篪;庄霖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38岁.因心悸、胸闷3d而就诊.体检:神志清楚,双肺无异常,心率7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无异常.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
作者:费萍;顾法霖;邢燕;张守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77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观察运动引起S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从中检出平板试验阳性,冠脉造影阴性的19例患者,占24.7%(17/19),在假阳性患者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52.6%(10/19),高血压36.8%(7/19),肥厚型心肌病和X综合征各占10.5%(2/19),冠状动脉瘘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各1例.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患者,半数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半数有原发性心脏病,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及肥厚型心肌病等.
作者:程艳爽;卢喜烈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性,71岁,2003年1月植入VVI起搏器,起搏频率60次/min,感知阈值2.8mV、反拗期330ms,脉宽0.4ms.术后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正常出院.
作者:孙红剑;周江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缩短普萘洛尔试验时间的方法.方法将20mg普萘洛尔片压成粉末状,由受试者含口吞服.结果服药后1/2h、1h描记心电图作判断.结论诊断结果准确、可靠,方法快捷、方便.
作者:李春雨;王保平;史继红;姜炜炜;刘慧玲;刘阿庆;韩继霞;郑彬;辛春雷;代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表现来协助临床治疗.方法观察225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患者,入院后前3天首次平静心电图表现并选择75例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观察x线胸片心胸比值(C/T)、二维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LAD)、心房颤动(Af)和窦性心律(SR)与C/T、LAD和心功能的关系;结果心电图主要表现:①心房颤动(Af)占69.5%.室性心律失常15.1%.ST-T改变比较常见(占40%);②24h动态监测可获得比平静心电图更多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③一旦出现Af,标志着联合瓣膜病患者,病情恶化的开始;结论掌握心电图(包括动态监测)变化既可协助临床治疗,又可估测预后.
作者:全薇;朱鲜阳;张玉威;韩秀敏;王琦光;盛晓棠;金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例1患者男,68岁.3年前曾患广泛前壁心肌梗死(MI)在我院治疗,近2日来心悸、胸闷加重.查体:BP 110/75mmHg,心率104次/min,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胸骨第5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郑瑞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滕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48岁,因胸闷、胸痛2月余入院.查体BP 150/100mmHg,P 78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岳宏丽;邹俊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唐文红;张琴;陈晓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性,63岁.以胸痛2h入院.体检:T38.2℃.BP:140/80mmHg.心率齐,未闻及心脏杂音,两肺无异常.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5次/min,P-R间期0.18s,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
作者:李青莉;张国范;吕彦利;赵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阿丽娅;阿斯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风湿性心脏病可以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心房颤动(Af)为多见,二尖瓣病变合并心力衰竭者几乎都伴有Af.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逐年下降.而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此外也可能与近年来流行的链球菌菌株发生了变异有关.
作者:王志强;刘敏;姜红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性,40岁.因腹泻、呕吐2d伴乏力半天入院.体检:T 37.2℃,P 80次/min,R 20次/min,BP 90/6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
作者:张丽萍;李志勤;戴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推动了心电图学的发展.根据体表心电图特征,对房性心动过速(AT)进行定位诊断,已成为射频消融术的基本方法.我们利用体表心电图对1例房间隔心动过速进行定位,经射频消融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卢艳芳;赵文萍;王丽娟;陈琴珍;廖德宁;张家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心室颤动(Vf)是危急、凶险的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心肌梗死(MI)12h内,是AMI猝死的主要原因。电除颤是Vf复苏成功和存活的重要条件。
作者:任兰玲;丁虹;石伟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心电图改变特点.方法分析24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患儿的心电图变化及心得安试验的结果.结果24例患儿均有ST-T波改变,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T波变化主要出现在Ⅱ、Ⅲ、aVF、V4、V5、V6导联,其中8例见于V5导联.18例患儿作了心得安试验,T波改变均恢复正常.结论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可出现ST-T波改变,其T波低平或倒置不仅可见于Ⅱ、Ⅲ、aVF导联,亦可见于左胸导联,心得安试验有助于鉴别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与心肌炎等其它器质性心脏疾病所致的ST-T波改变.
作者:金胜利;吕进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婚前医学检查男女青年异常心电图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婚检青年4 000例中106例异常心电图的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律失常、传导阻滞较为多见,其次为ST-T改变,心房心室肥大、低电压,早期复极综合症.结论自觉行婚前检查很有必要.
作者:郑尧军;江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