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1例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分析

刘战旗

关键词:老年, 病态窦房结
摘要: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性早搏揭示空隙现象

    患者男性,58岁.因间断咳嗽、咳痰、发憋伴气短2个月,加重2d入院.临床诊断:肺癌(中心型),左侧胸膜及心包转移癌,伴左侧胸腔、心包积液.住院期间发现如下心电表现.

    作者:王力明;毕雪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静脉注射阿托品提高心率100例分析

    对100例阿托品激发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作者:于俊英;王秀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交接性逸搏伴左后分支阻滞文氏现象的逸搏反复二联律

    患者男性,69岁.胸闷气急入院.临床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图为Ⅰ、Ⅱ、Ⅲ导联同步记录.图中可见2个心搏为一组的序列反复出现,2个心搏组中:R'1延迟出现,其前无P波,R'2-R'1间期均为1.08s,为房室交接性逸搏.

    作者:赵丽萍;周冀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室颤动的应急措施及监护

    心室颤动(Vf)是危急、凶险的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心肌梗死(MI)12h内,是AMI猝死的主要原因。电除颤是Vf复苏成功和存活的重要条件。

    作者:任兰玲;丁虹;石伟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度窦房传导阻滞伴韦登斯基现象1例

    患者女,76岁.反复头晕、胸闷、心悸半年,加重1d,有高血压病史8年.体检:BP 150/100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52次/min,律不齐,无杂音.X线胸片示左室增大,心脏彩超示左房、左室扩大,左室顺应性下降.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高血压病(Ⅱ期).

    作者:江声选;郭云辉;李云香;吴佑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房室结双径路伴慢径路文氏现象1例

    患者女,62岁.因头昏、心悸加重1W入院.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0.40s,心率143次/min.P1~P6,P波分别以P-R间期0.16、0.16、0.24、0.40、0.48s下传心室.

    作者:李志勤;龙佑玲;张瑞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提出早期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将84例老年AMI患者与78例非老年AMI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AMI患者临床多见,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临床表现越不典型,首发症状复杂多样,早期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结论应掌握老年AMI的临床特点,对怀疑者应及时监测全导心电图、血清酶学,有条件者应做放射性核素或冠脉造影.

    作者:王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型MIC系列数字化12导同步心电图机

    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攻关,1种新型MIC系列数字化12导同步心电图机(简称MIC仪)已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验收合格,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受到心电图工作者高度评价和接受检查伤病员的赞扬.

    作者:沈小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华心电图精解》一书即将出版问世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原因,提出处理对策.方法对306例已确诊的AMI分为老年组(≥60岁A组)及非老年组(<59岁B组),分析两组的发病特点、心电图(ECG)改变、误诊原因、误诊率.结果A组非典型胸痛发生率较高(28.2%),以意识障碍等症状为主要发病特点,常常误诊为心脏以外的疾病,非Q波ST段抬高明显高于B组(P<0.025).结论A组常缺乏典型胸痛,造成误诊率明显增高;及时做心电图及酶学检查,可防止误诊或漏诊.

    作者:张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不全性左房内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

    作者:虞钧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常规心电图与头胸导联心电图检测边缘性Q波的对比分析

    作者:胡慧民;邹竟;赵英;李耀辉;崔丽娟;周凤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房颤动伴室性早搏的2种不同表现

    例1患者男,68岁.3年前曾患广泛前壁心肌梗死(MI)在我院治疗,近2日来心悸、胸闷加重.查体:BP 110/75mmHg,心率104次/min,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胸骨第5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郑瑞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右位心合并左房心律伴右心室肥厚1例

    患者女,23岁.活动后气促20余年来我院就诊.查体:神清,呼吸平稳,心率70次/min,血压120/76mmHg,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5肋间,双肺无罗音.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心脏位于右侧,右室内径28.2mm,余腔室内径大小正常,各瓣膜口未探及返流频谱,无明显过隔彩流.

    作者:陈明;谭晓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运动试验致心率一过性减慢1例

    患者男,48岁,因胸闷、胸痛2月余入院.查体BP 150/100mmHg,P 78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岳宏丽;邹俊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分析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对350例冠心病(CHD)患者行24h DCG监测.分析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阵数,时间分布,缺血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以及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检出心肌缺血248例,其中SMI189例,有症状心肌缺血59例.缺血性ST段改变1 769阵,其中SMI 1 412阵,有症状心肌缺血357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均以6:00~12:00为多见,以0:00~6:00为少见.63例发作SMI 633阵,12例发作有症状心肌缺血131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肌缺血发生的比例也明显增高,以SMI更为明显.其中,41~51岁为247阵,而>61岁为763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DCG对SMI的检测率高.SMI发作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SMI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作者:罗燕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乙二醇中毒心电图改变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汉族.误服防冻液约300ml(主要成分为乙二醇)后,8h后出现胡言乱语、烦躁不安.

    作者:王金会;建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 259例回族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分析

    为探讨回族健康人群心电图特征,对2 259例回族人群(其中已除外临床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肺心病、心肌梗死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并进行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雅芝;刘晓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浆脑钠素评价无症状性心衰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素(BNP)对无症状性心衰(NSF)的诊断价值.方法用HP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心动图(UCG)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按心功能(NYHA)分级,将病例分为无症状性心衰组(A组)21例和心衰组(B组)28例,选取心功能正常的健康者14例为对照组(C组).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3组血浆BNP浓度.结果A组血浆BNP浓度(97.82±49.06)ng/L与C组(39.08±18.60)ng/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浆BNP>75.00ng/L(C组的x+1.96s)时,诊断NSF,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5%.结论NSF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增高,BNP可作为诊断NSF的1项比较理想的指标,具有普及推广应用的前景.

    作者:凌政;李平;姚光;庞霞;王正东;林雪芳;张少富;刘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Brugada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46岁,因正常身体检查,心电图发现V1、V2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型伴ST段下斜型抬高及T波倒置,V3导联ST段呈马鞍型抬高,QRS波时限<0.12s.查体:BP 120/80-mHg,心率75次/min,律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心肌酶谱、血清电解质、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检查结果均为正常.

    作者:张姝兰;李敬涛;苏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