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孟祥忠;李玲
1 资料与方法 并行心律(PSR)并不少见,现报告19例于后。19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人。男12例、女7例。年龄16~70(40±7)岁。冠心病6例,高血压2例,病毒性心……
作者:黄荣;杨坤友;周从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右旋糖酐铁注射给药时不良反应较多,且严重,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和剂量,现报告该药引起的心房颤动(Af)1例于后。 患者男,60岁。因右睾丸鞘膜积液入院。HB 66g/L,余各项检查均正常。2002年6月9日下午深部肌注右旋糖酐……
作者:孙红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选择24h SDNN(所有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作为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共分析385例正常人HRV测定结果,并与文献参考值作比较。①若不考虑年龄因素SDNN测定值与文献参考值相符,P<0.01;②若考虑年龄因……
作者:徐秀芬;胡建荣;毕爱华;倪春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38岁,因发热、胸闷住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既往无心动过速史。住院期间未发作心动过速时心电图正常,未见显性WPW综合征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71次/min(图略)。本文图1是心动过速时Ⅱ导联ECG,除长间歇后第1个P波是窦性P波外,余心房波都是逆行P波。多数R-R……
作者:隋敏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可靠的方法,属金标准。但CAG费用高、有创伤性,不是所有可疑冠心病者都能接受。心电图却是诊断冠心病简便易行、费用低、无创性方法,患者……
作者:杨苏萍;岑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ECG)表现与彩色多普勒(CDFI)显像对比,进一步探讨其心电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用CDFI测量34例AHCM心尖部室壁厚度,与心电图R波高度、ST段压低程度及T波倒置深度进行对比。结果 心尖部室壁的厚度与R波的高度、ST段压低程度及T波倒置深度成正比。
作者:王春丽;丛阿萌;于爱莉;陈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现将我院1999~2001年检测的200例24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200例24h DCG记录检查使用加拿大产WISMAGO5.0版本软件分析系统。……
作者:孟鲁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63岁,1W前因受凉心慌胸闷入院。T 37.1℃,HR 65次/min,R 20次/min,BP 130/85mmHg,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患者3年前因冠心病,心房扑动(AF)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VVI起搏器。 入院查心电图:V1导连续记录P波消失可见AF的F……
作者:阿米娜;贾邢倩;龚晓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DCG检查中常可见到缺血性ST段改变,且大多数为无症状性,对其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预后的评价尚无定论。本文对271例监测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彭晓榕;梁玲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对1例口服倍他乐克(Betaloc)引起室内3支传导阻滞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68岁,以“心慌2h”为主诉就诊。既往冠心病(CAD),CLBBB 10……
作者:孙德利;周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女,71岁。因反复头昏、胸闷1年,加重1W于1998年7月6日9:00时急诊入院。9:30病人突然出现抽搐,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BP 97/53mmHg,HR 120次/min,经使用肾上腺素、阿托品、胸外按压约10min后心跳呼吸恢复;……
作者:张媛;罗园柳;李馥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65岁。因房性早搏(PAS),自服心得安110mg,半小时后出现心慌胸闷、元气急。入院查体:血压110/70mmHg。神清语晰,无紫绀。胸廓无叩痛,呼吸音清。心界不扩大,心率11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肝脾未扪……
作者:梁荣;黄兴林;吕东岭;张道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心律失常系由多种病因所致的1种临床表现,在儿科疾病中并不少见,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较高,现分析如下。……
作者:朱秀梅;刘桂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分析比较氯丙嗪与氯氮平对心电图(ECG)的影响,对1995年5月~2000年5月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两药者每月查ECG 1次常规12导联,进行比较。结果氯丙嗪组(A组)ECG异常较氯氮平组(B组)多、且较严重,ECG异常与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长短、年龄均有一定关系。……
作者:郑亚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负荷值与高血压病(EH)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用动态心电(DCG)观察HRV,用动态血压(ABPM)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用二维实时显像结合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血流受阻程度。结果 24h的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在EH之A、B2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而A、B2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RV降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及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将使心脑大中血管内膜长期处于高负荷压力下,与EH病期发展和颈动脉扩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作者:余平;费民毅;戚文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为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出现心电图改变较为常见。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而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现对1997年3月~2001年2月所见89例住院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吴瑞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动态心电图(DCG)作为1种长时间观察心电变化规律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更好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R)对预后的影响,对78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雯;盛洋;赵光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犬右室梗死(RMI)时ST段在头胸导联(HC)及Wilson导联(WL)的改变。方法 采用勒流器阻断16只杂种犬右侧冠状动脉,复制出近似于临床RMI的动物模型,并与同数量的正常犬,取相同位置的测试点,经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胸背部相同测试点的心电图。结果 2种导联在胸背部的相应测试点都记录到ST段规律性降低,HC ST段变化较WL明显,经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阻断右侧冠脉可以成功复制犬的RMI模型。HC对RMI的诊断优于WL。
作者:周翔;尹炳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7年4月~2000年1月以来,共为21例患者安装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其中4例资料不全。现将17例起搏心电图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姜素清;何运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探讨T环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心电图ST-T正常的45例冠心病(A组)与45例健康者(B组)做VCG检查,分析额面(F面)、右侧面(SR面)、横面(H面)T环形态改变。将T环形态改变分为8种类型,仅1种改变为单纯型,2种或2种以上改变为复合型。结果 A组9例呈单纯型,36例呈复合型。其中T环运转相反(46.7%)、T环长/宽值缩小(33.3%)、QRS/T值增大(33.3%)、T环振幅过大(17.8%)、QRS-T夹角增大、畸形T环(11.1%)呈单纯型与复合型2种形式;T环双支对称(17.8%)、线型T环(15.6%)仅呈复合型。B组有8例呈单纯型T环改变,余37例T环形态正常。其中QRS/T值增大(2.2%)、T环振幅过大(6.7%)、QRS-T夹角增大(8.9%)与A组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5。后2种虽然与冠心病组差异不显著,但属正常变异。B组其它类型改变均无。P<0.01。结论 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对冠心病正常心电图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牛景美;张晓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