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阳;刘婕;刘文

关键词:胃癌根治切除术, 5-氟尿嘧啶, 胃癌, 老年人,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胃癌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n=60)和试验组( n=60)。对照组病人单纯行胃癌根治切除术,试验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5?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率。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脓肿、腹膜炎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病人治疗后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病人CD3+、CD4+、CD8+及自然杀伤( NK)细胞所占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病人CD3+、CD4+、CD8+及NK细胞所占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试验组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病人肝、肾及骨髓等的不良反应较小,能够延长病人生存期,但对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痛风诊疗进展

    痛风( gout)是一种常见的晶体沉积型疾病。目前认为,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紊乱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hyperuricemia,HUA),持续升高的尿酸超过单尿酸盐沉积的饱和度(约404μmol/L 或6?8 mg/dl),会造成尿酸盐结晶沉积至关节等部位。因此痛风又称为代谢性关节炎( metabolic arthritis),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1]。

    作者:程祝强;金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晕轮效应在老年宫颈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晕轮效应在老年宫颈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来我科就诊的老年宫颈癌病人共3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晕轮效应,即将研究组的病人安排在相同的病房,让病人形成互助小组,设立组长及建立微信群,互相监督,护理人员参与随访。观察2组病人PICC的异位拔管率、康复过程锻炼的依从性、敷料更换的频率、上肢肿胀的发生率和伤口出现红肿、湿疹、溃疡的发生率并比较,同时评价病人抑郁、焦虑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病人实施晕轮效应干预后,PICC拔管率、上肢肿胀发生率和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病人的锻炼依从性、敷料的更换频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病人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老年宫颈癌PICC置管病人实施晕轮效应干预后,能够延长置管的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人焦虑、抑郁的情绪,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明霞;李琼;陈杉杉;张慧;蔡昌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37例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IPM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7例IPMN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37例IPMN病人中,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13±11?62)岁;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腹部疼痛,共22例(59?5%);其中主胰管型16例(43?2%),分支胰管型13例(35?1%),混合型8例(21?6%);胰腺磁共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MRCP)的诊断符合率高,为68?7%(11/16),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内镜( EUS)的诊断符合率均为50?0%(15/30,2/4);病理诊断轻度不典型增生9例(24?3%),中度不典型增生20例(54?1%),重度不典型增生6例(16?2%),浸润癌2例(5?4%)。不同恶性程度 IPMN 病人血清糖类抗原19?9( 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9)。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3月(3~72月),死亡2例,失访13例,5年生存率达94?6%。结论 IPMN在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影像学检查阳性率有待提高,手术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作者:罗振国;杨萍;何晓璞;周逸婵;朱国琴;孙为豪;邵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卧床老年人突发无痛性大量便血临床分析

    突发大量便血是结直肠肛门外科的常见急诊,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因其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较多,若发生可危及生命,临床处理棘手。采用血管造影不仅会延迟对出血的处理、增加病死率,还可能引发新的出血,而采取相对简单直接的止血方法如缝扎、内镜下钛夹夹闭、凝血酶灌肠、压迫等却常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成功诊治相关病人106例,现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尹淑慧;卓光鑚;丁健华;赵玉涓;赵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个体化凯格尔运动对老年病人下肢手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个体化凯格尔运动对老年病人下肢手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进行下肢手术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接受个体化凯格尔运动护理,而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方式,比较2组残余尿量、术后尿失禁率及病人满意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有8例残余尿量>100 ml,对照组为21例;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观察组病人的术后尿失禁率为34?9%,对照组为79?5%,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骨科术后护理,个体化凯格尔运动更有利于下肢手术病人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升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赵楠;杨京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骨性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骨性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以关节软骨的变性、丢失以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再生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上以活动后关节痛、活动受限和关节变形为特点,常累及膝、髋、脊柱、肩、踝等负重关节及手的小关节。

    作者:孙晓迪;潘寅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15例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指椎基底动脉的异常迂曲、扩张和延长,是一种少见的后循环血管变异性脑血管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由于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对脑神经、脑干的压迫以及后循环缺血等改变,致残及致死率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VBD可能是后循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5例VBD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以期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及重视。

    作者:鲁建华;虞冬辉;汪弢;杜希剑;龚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阴道部分封闭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阴道部分封闭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51例接受阴道部分封闭术的老年POP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围手术期的参数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并随访评价手术的主客观疗效。结果51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失访5例,46例获随访,术后盆底困扰量表( PFDI?20)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有3例(6?5%)病人复发。结论阴道部分封闭术是治疗老年女性POP的一种安全性高、效果良好的手术方式。

    作者:董玲燕;吴奥燕;谢静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YP 3 A4、CYP 3 A5多态性与肿瘤的关系

    CYP3A家族( cytochrome P450, subfamily ⅢA)是细胞色素酶CYP450( cytochrome P450 enzyme system)重要成员,其含量丰富,底物覆盖广泛,主要功能是参与许多内、外源性物质的代谢,是药物代谢反应中主要的限速酶[1?2]。 CYP3A 亚家族包含4个成员:CYP3A4、CYP3A5、CYP3A7和CYP3A43。 CYP3A4主要分布在肝脏和小肠,是肝内常见丰富的细胞色素亚家族;CYP3A5主要分布于一些肝外组织如肠壁、肾和前列腺等,是 CYP3A 亚家族重要的肝外分布形式。

    作者:许菊青;蒋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人60例,应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 MMSE)评分分组,26~30分为正常组(n=20),20~25分为轻度受损组(n=20),<20分为中?重度受损组(n=20)。测量3组病人双侧颈总动脉IMT,以及血清IGF?1、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血糖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同时分析血清IGF?1与颈动脉IMT相关性。结果轻度受损组、中?重度受损组病人血清IGF?1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5);中?重度受损组血清IGF?1浓度亦低于轻度受损组( P<0?05);轻度、中?重度受损组血管性痴呆病人IMT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厚( P<0?05);中?重度受损组 IMT 较轻度受损组亦明显增厚(P<0?05)。血清 IGF?1与 IMT 呈负相关(r=-0?431,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的程度随着颈动脉IMT的增厚而加重;血清IGF?1与IMT呈负相关,IGF?1可能是血管性痴呆可监测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张鑫;张惠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胃癌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n=60)和试验组( n=60)。对照组病人单纯行胃癌根治切除术,试验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5?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率。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脓肿、腹膜炎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病人治疗后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病人CD3+、CD4+、CD8+及自然杀伤( NK)细胞所占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病人CD3+、CD4+、CD8+及NK细胞所占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试验组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癌根治切除术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胃癌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病人肝、肾及骨髓等的不良反应较小,能够延长病人生存期,但对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阳;刘婕;刘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人腰腿痛诊疗进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部肌肉、韧带以及骨和关节易发生退行性变[1]。腰腿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属于腰椎的一种严重退行性疾病,可导致病人出现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而呈现增加趋势,有研究指出每年有12%~33%的体力劳动者被腰腿痛所折磨,有75%~95%的人曾遭遇过腰腿痛[2?3]。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老年人腰腿痛至关重要。本文对老年人腰腿痛的分类以及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老年人腰腿痛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荣雪芹;阚厚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前言--老年人疼痛诊疗进展

    1老年人疼痛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大约25%~50%的老年人有持续性疼痛。患有慢性疼痛的老年人由于功能受限、抑郁和焦虑,导致社交能力降低、食欲下降和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而,重视老年人慢性疼痛的诊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程志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进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HZ)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属于难治性疼痛,可以持续数年。 P HN病人异常痛苦,容易抑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终可能导致职业和社会能力的丧失。

    作者:聂瑶瑶;程志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营养风险病人易发生医院感染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存在营养风险对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随机抽取816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对其进行营养评估,并调查不同营养状况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和感染好发部位。结果816例病人中营养正常者372例,营养风险者444例,营养正常组与营养风险组相比,体质量指数、手握力、小腿围、上臂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营养正常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70%,营养风险组为9?90%,2组病人住院时间分别为(11?77±6?89)d和(15?43±7?7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营养风险组发生呼吸道感染22例,泌尿道感染12例,其他部位感染10例。结论营养风险病人较易发生医院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对老年住院病人应进行营养监测,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吕倩;王伟;姚颖;徐敏;赖晓全;熊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每日唤醒对危重创伤老年病人血糖波动和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研究每日唤醒对老年危重创伤病人血糖波动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入ICU的96例危重创伤老年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病人均在进行常规手术、初始治疗的同时加用咪唑安定镇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实施1次唤醒计划。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水平指标均数( MEAN),血糖波动指标标准差( SD)、血糖变异系数( CV)、血糖不稳定指数( GLI)、日大血糖波动值( 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2组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30 d病死率为2?1%,对照组为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APECH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每日唤醒计划能够减少病人血糖波动,改善病人预后和生存状况。

    作者:刘海燕;程凤琴;黄明礼;肖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中老年病人口腔钙化根管的治疗

    临床上中老年病人的牙齿根管钙化非常常见,由于治疗困难或治疗效果不佳而导致拔除,易造成病人心理及生理上的创伤,咬合功能缺失以及咀嚼效率下降[1?2]。

    作者:王开;荆得宝;于素平;唐唯;刘雪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GC)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蛋白质合成与代谢,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应激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GC治疗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性肠病、器官移植后等[1]。 GC 在体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介导的。 G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其本质是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活化后的 GR 在细胞核内通过与DNA上的反应元件直接结合或作用于其他转录因子来促进或抑制靶基因转录,后者通过阻断炎症和免疫反应过程中相关靶基因的转录,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在抗炎、调节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2]。临床中GC治疗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如高血压、糖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等[3?4]。因此,深入了解GR及其对靶基因的调控机制,尤其是转录抑制机制,将为改善GC治疗效果,减少其不良反应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刘瑜;杨翔;万文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间歇性导尿专用尿壶的设计

    长期留置尿管可引起诸多临床并发症,早期拔管已经是国内外专家共识。拔除留置尿管后采取间歇性导尿法处理各种原因造成的下尿路排尿和储尿障碍是ICS协会推荐的“金标准”[1]。

    作者:吕文君;莫永珍;丁慧;纪婕;胡翠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强化他汀对急性心力衰竭伴2型糖尿病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伴2型糖尿病( T2DM)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衰伴T2DM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在急性心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化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 mg/d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脑钠肽(BNP)和内皮微粒(EMPs)水平,强化组检测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肌酸激酶( CK)水平,并观察强化组不良反应。随访2组病人离院后30 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对照组仅BNP水平明显下降,强化组BNP、LDL?C、EMPs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EMP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强化组30 d内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为14?0%,较对照组(34?0%)显著下降( P=0?019)。强化组ALT升高7例,CK升高3例,没有发生严重药物性肝损病例。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衰合并T2DM病人的EMPs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朱旖;王蕾蕾;徐慧莲;程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