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例肝性脊髓病的临床分析

李予川;张自富;范波胜

关键词:肝性脊髓病, 临床分析
摘要:肝性脊髓病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症,以逐渐发生的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主要特征,是继发于肝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神经系统继发症.我院自1990-2007年共收治该病10例,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

    舒适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探索舒适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满足患儿舒适需求,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的变化与分析

    我科在1998-2006年从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中共做脑脊液置换239例,脑脊液置换测得的脑脊液压力变化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要点.方法 做好入院评估及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防压疮、防粘连,康复训练.结果 397例中367例伤口1期愈合,28例发生脑脊液漏后伤口延期愈合,19例经再次手术修补后愈合,2例死亡.多数患儿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做好小儿TCS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儿家长对手术治疗和护理的理解和配合,有助于及早防治并发症,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敏;武慧玲;刘福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新时期融洽护患关系的要素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服务意识等凸现及由此而引起的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融洽护患关系,共同创建文明的和谐医院,自2006年以来,我们加强了相关方面的工作,成绩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佳娴;姜稳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糖尿病(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病因.方法 选取2005-2007年收治的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CT和临床资料研究发现32例并发无症状性脑梗死,对代谢控制状况进行检测,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随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高血脂、年龄、病程的增高而升高.结论 高龄、病程长、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段德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艾滋病的出现和蔓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有增高趋势,且病情较重,常易误诊,病死率高[1].本病的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2004-08~2007-08,本院成功应用静脉联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章惠如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流动力学性脑缺血事件的发病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血液黏滞度的调节机制异常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探讨脑梗死的预防性治疗新方法.方法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综合征(GS)患者检出情况以及红细胞比积(Hct)与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结果 病例组GS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Hct和ADH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GS亚组的ADH分泌不随Hct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分水岭脑梗死的GS患者中,ADH有相对性的分泌不足,主要表现在Hct高水平时的峰值分泌不足.

    作者:刘运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46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重度宫颈粘连的护理.方法 术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46例重度宫颈粘连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手术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46例重度宫颈粘连患者心理状况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真红细胞增多症的护理

    目的 总结2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真红细胞增多症的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急性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做好静脉放血前后的护理及饮食指导.结果 实施周密综合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例病重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 精湛的护理技术,全面观察各项检查指标,及时配合抢救护理,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教及出院指导,能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其康复.

    作者:祝小丹;彭伟英;曾桄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6例SAH患者行MSCTA检查,随后行DSA检查对照.结果 26例SAH患者MSCTA显示动脉瘤13例,AVM 3例,脑血管狭窄1例,正常9例,MSCTA漏诊1例小的后交通动脉瘤,其余25例患者的MS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 MSCTA对检查SAH病因的敏感性高,是一种简便、少创、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可做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艳艳;沈彦坡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在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与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诱导:A组瑞芬太尼2.5μg/ml+丙泊酚3.0μg/ml,B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诱导后均置入喉罩.术中维持:A、B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3μg/ml),分别采用复合靶控瑞芬太尼和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各组麻醉前(T0)、诱导后(T1)、置入喉罩后(T2)、拔除喉罩(T3)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2组诱导时间(A>B)、术毕睁眼时间(A>B)、定向力恢复时间(A>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诱导后心率明显低于A组;A组T1、T2、T3时收缩压明显低于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苏醒迅速,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姚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近2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和痴呆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伴有血管性因素的认知功能障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笔者就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概念、意义、流行病学特点、分类、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汪皖君;王新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Tolosa-Hunt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的起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效果,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6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以动眼神经损害为主,激素治疗头痛症状在48~72h内迅速缓解,眼肌麻痹症状恢复较慢,2例10d左右缓解,3例随访2个月缓解,1例随访4个月好转,6个月时仍有轻度复视.结论 Tolosa-Hunt综合征老年人多发,急性起病,头痛伴眼肌麻痹,激素治疗敏感,头痛症状缓解快,眼肌麻痹恢复慢,预后良好,头颅影像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李照凯;郭雅聪;郭月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自发性脑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的CT分析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部位及容积与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出血性卒中患者的SCT扫描资料.结果 78例脑出血病人37%伴随脑室内出血,丘脑和脑干的血肿合并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40%.结论 约1/3以上的脑出血患者发生脑室内出血,脑出血的部位和容积预示脑室内出血的可能.

    作者:陈哲;郭君武;冯广森;李兆强;郑惠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脑干损伤病人亚低温疗法的护理

    脑干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发生率在创伤中常属前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如何避免或减轻损伤对脑功能的影响,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则至关重要.

    作者:杨永荣;贾红岩;刘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诊输液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窗口,而急诊输液留观作为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环节多,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复杂多变,药物品种繁多,患者发病急,迫切需要护理人员关心和照顾等特点,往往容易造成护患纠纷.

    作者:李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静脉自控镇痛法用于神经外科头部手术患者镇痛的临床体会

    2004-07~2007-06我院对130例神经外科头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赵纯;王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脑梗死溶栓治疗体会

    我院在近5年的时间里,共收治88例脑梗死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CT和(或)MRI证实,年龄56~68岁.

    作者:王传花;康继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治疗分析

    我们于1999-07~2002-07,应用YL-1型特制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微创穿刺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ICH)119例(超早期),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军亚;杨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预防脑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29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2%)明显高于对照组(34%).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8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50%).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动脉窦部多(49%),其次是颈总动脉(31%)、颈内动脉(2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早期干预对于减少和推迟脑梗死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牛殿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