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莉;杨红;刘建平;吴青
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先后收治3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58次的介入治疗,从股动脉插管到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起到了缩小肿块,缓解疼痛,延长生命的效果,并可为二期手术切除创造条件.
作者:朱秀敏;Zhu xiumin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作者:燕树勋;彭贵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titis,SAP)是常见急腹症中的危重症,搜集1998年8月至2008年4月SAP病例41例,占同期住院的急性胰腺炎541例约11%,于2003年9月后,新增用内镜介入(endoscopic mangements,Em)及大黄液灌肠治疗,疗效甚佳,依此分成两组进行对照及浅析.
作者:任杰;闵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药经皮导入治疗法佐治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本组74例小儿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经皮给药导入治疗法,即将一次性理疗贴片滴入专用呼吸道中药透皮耦合剂,并固定于双侧肺俞穴上,应用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经皮导入药物,每次20分钟,1次/天,连续三天.结果 观察组的发热病例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经皮给药导入治疗法佐治小儿肺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春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护理教育正面临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教学规模的扩大、教育模式的变革,彰显了新世纪我国护理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势头.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护理学生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我们在多年的护理教学过程中,逐渐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步走上实用型、高效性的人才培养之路.
作者:莫选荣;罗心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孙六合,男,1938年生,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医学专家.196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几十年来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针灸专著一部,主编一部,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作者:鲁嵬;徐江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西药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和主要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影像学结果和主要症状积分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显著.
作者:李晋;彭熊波;姚宏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采用简单可行的水煎煮法提取马齿苋的有效成分,对62例急性肠道菌痢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愈4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有效率96.77%.
作者:陆桂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芍药汤加减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 40倒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予以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戍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芍药汤加减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疗法.
作者:迟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本文从<金匮要略>方后注中所体现的辨证论治,因人制宣,因方制宜,因药制宜这几方面来探讨仲景在治疗杂病中的思路.
作者:杨玉虎;杜旭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前中医热度在世界范围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涌入中国学习中国传统医学,参与中医临床实践,甚至报名我国一年一度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但是在考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提示了从事中医教育的高校在教育、管理留学生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值得我们针对考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对该校留学生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教育管理中的经验与不足,改善留学生实习培训和管理的方法,使留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合格的中医药临床实践者和传播者.
作者:李佳;朱爱松;田国伟;Lijia;Zhu Aisong;Tian Guowei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药源性心律失常(drugs-induced arrhythmia)是指药物非治疗目的引起的心律失常,或导致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药源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多种多样,如持续或非持续性室速、扭转型室速(TDP)、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室性早搏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等.
作者:林振梅;郭向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对策,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方法 对患者在运动,饮食,睡眠,心理,用药,遵医行为等各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146例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认知行为和治疗效果.
作者:汤玉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丙型肝炎同乙型肝炎一样急性感染期没有症状,或仅出现轻微乏力、肝区痛等症状.因此,临床上容易出现失治、误治,贻误病情而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作者:魏同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山楂是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山楂的成熟果实,山楂味酸、甘温,归脾、肝经,其作用价值很高.秋末初冬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山楂因产地不同,而有南北之分.
作者:袁瑞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银杏叶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银杏叶片口服,对照组给予拜阿司斯匹林肠溶片口服,疗程4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心电图改变,检测心功能指标,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0.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的每搏量(SV)、心捧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EVF)值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SV、CO提高更为明显.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银杏叶片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谭东;司贤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遗传、精神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人类第二大死亡原因,其原因是我们使用常规单一的检查方法,待确诊之后已是病情的进展期或晚期.因此选择一种适合技术,开展肿瘤早期筛查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广廷;姜秀杰;牛茂东;贾春霞;韩金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分子标记物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其微观辨证规律.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血瘀证患者,根据国家标准分为气滞、气虚、痰浊、阴虚四亚型,并测定其血清No、ET、VWF值,经统计学比较之间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NO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B组>F组>D组>C组>E组,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相比,其余各组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ET由高到低依次为E组>C组>B组>D组>F组>A组,与A组相比,除D,F组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E组>c组>D组>F组>B组>A组,与A、C、E组相比,其余各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相比除F组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管内皮损伤是冠心病血瘀证的重要因素,其分子标记物血清NO、ET、VWF值是冠心病血瘀证不同亚型微观辨证的可靠指标.
作者:杨军辉;欧阳玉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附子,性温,具上温心阳、中运脾阳、下扶肾阳、外固卫阳、内解寒凝等多种作用,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炮附子、芍药、茯苓、白术、人参5味药物组成.为温阳散寒、健脾祛湿之剂.主治少阴寒湿证及少阴阳虚畏寒证.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只要辨证属阳虚寒盛者,均可获效.
作者:何季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60例)与丹参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d,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且安全.
作者:陈雨;李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